【国学礼仪】国学与时政:不知来 视诸往——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有感

2015年10月27日 加拿大小海龟


亲爱的,家人们,朋友们,草根们,粉丝们

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

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

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

小海龟特别推出《国学礼仪》专栏

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

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

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

携起手来我们一起阅读、分享,古为今用!



昨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文明也是人民创造的。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对古代的成功经验,我们要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学态度,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

应该说,这是立足中国文化,坚持中国特色,致力中华复兴,实现中国梦的最精准的判断,最切实的方式。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精华》篇中,引用古人言曰:“不知来,视诸往”,“今《春秋》之为学也,道往而明来者也”。

中国古人,特重历史,原因何在?不是我们的古人喜欢老故事,而是古圣先贤们早就发现“人生代代都相似”,所以“前世不忘、后世之师”。 当你对现实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感觉到困惑和迷惘之时,怎么办?回头看,回头一看,在历史上,有很多相近、相似、甚至是相同的事件,能够给我们提供足够的借鉴、参考、或者启迪。

比如说,近一年来,习总书记去曲阜孔子研究院参观;在北师大教师节的讲话,参与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年会的发言……作为国家领导人,为何一年内高频率、高密度地参加与儒家文化有关的活动?引发社会上许多人的猜想,其实如果你明白中国历史,你就会明白领导人的用心良苦和有效举措。汉初,大儒叔孙通曾言:“夫儒者……可与守成。” 儒家文化,不是社会动荡时期大变革的文化,它不强调走捷径,鄙视搞阴谋,强调大道直行,天下为公。强调君仁臣义,父慈子孝,强调夫妇和顺,朋友有信,这是和平年代治理社会有序发展的优质文化。

历史上,重视儒家的朝代,和不以儒家治国的朝代,兴亡存去上有很大区别。秦王朝横扫六国,一统天下,雄视古今,千古一帝。本打算自始皇帝至二世三世,以致于千秋万世永续,但是秦王朝治国一味强调刑法,特别是刑罚。用法好不好?好!严刑峻法,奖惩分明,有效率,有依据,但是法太刚性,有时容易伤人,反过来也容易自伤。陈涉,吴广为何起义?《史记·陈涉世家》记得明明白白,“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藡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己失期。失期,法皆斩。”多么简单的逻辑,做个顺民?肯定被杀,造反,反不成被杀。但是反还有可能成呢!所以能不反吗?那么庞大的秦王朝,被一伙戍卒,振臂一呼,揭竿而起,形成蝴蝶效应,不过几十年,就呜呼哀哉。而汉朝经董仲舒与汉武帝天人三策,“推明孔氏,罢黜百家”,向《春秋》学历史,使两汉相承近四百年。

在中国历史上,更值得玩味的是元,清两代,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为何元朝“兴也勃焉,亡也忽焉”?与其政权初设不重儒家密不可分,后来虽然恍然大悟,明白懂得但已经是“船到江心补漏迟”,不到百年,随风而逝。而大清帝国入关后,虽军事上也很强势,但文化上很快接受了儒家。康熙帝8岁时,四书五经,熟读成诵,乾隆时期,修《四库全书》。清,则存268年。

中国史学是用儒家的观点写历史、评价历史。中国历史上的大史学家包括左丘明、司马迁、司马光等等,都是大儒。 儒家是用道理说话,而史学是用事实证明,就像议论文一样,一个是论点,一个是论据;一个是以理言之,一个是以事实言之文史之间、经史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印证。

所以,纵观中国历史,每当社会进入和平有序发展时期,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一定回归,这在历史上几经现象反复,已然固化为规律。规律就是道, “人能弘道”没有人能够违背规律。盛世强国,首重儒家,关于儒家,请参阅我在“子曰师说”微信订阅号中的文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重儒家》一文,有更详明论述。

习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其中既包括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衰乱之世社会动荡的深刻教训。我国古代主张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国先治吏,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思危、改易更化,等等,这些都能给人们以重要启示。治理国家和社会,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很多事情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中国的今天是从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发展而来的。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

习总书记的话,对于一名致力于国学社会传播的知识分子而言,“于我心有戚戚焉”,当年董仲舒就极重《春秋》,他在《春秋繁露》一书中,引卫子夏言:“有国家者,不可不学《春秋》,不学《春秋》,则无以见前后旁侧之危,则不知国之大柄,君之重任也。”他在《春秋繁露·玉英篇》中说道:“是故《春秋》之道,以元之深,正天之端,以天之端,正王之政,以王之政,正诸侯之即位,以诸侯之即位,正境内之治,五者俱正,而化大行。”董仲舒以五行生克看历史循环,终不免有些迂腐和弄玄,最后险些被治罪杀身,但是历史,以其真实的存在,为我们治理现代中国,能提供丰富的营养与借鉴。司马迁在孔子传记:《史记·孔子世家》中说:“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我们的今天,之所以出了那么多贪官,有那么多腐败的事件,不正是因为核心价值观模糊,道德滑坡,礼崩乐坏,忽视了历史上的警示与教训吗?优秀的领导人,一定会重视历史,当年毛泽东:“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眼底六州风云,笔下有雷声。”中国古代“史掌官书以赞治”,最能体现史书价值的,正是宋朝宰相司马光的生命之著《资治通鉴》!

董仲舒向汉武大帝献言献策时,主要就是以《春秋》历史事件为本,以儒家关于治平治乱的思想为要,他上承孔子,孔子就非常注重历史。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孔子一生,述而不作,十分谨慎为文者,只有依据鲁史而删述的《春秋》,《春秋》书成,自己也说,后世之人,知我以春秋,罪我以春秋,他在删述之际“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敢赞一词”形成流传至今的春秋笔法。

现在谁发微信,我们认同就“赞”一下,其实现在这个“赞”,就是典型的古为今用,古语活用。前文说的“史掌官书以赞治”,《中庸》有语,“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知化育”,“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都有此意, 我们不仅仅要知天地之化育,以古鉴今,还要赞天地之化育,古为今用,以文化人。

我们今天,也要为习总书记及时重视强调“充分运用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积累的伟大智慧……使之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点一个大大的“赞”。(子曰师说 金海峰)


中华民族伟大崛起必首先是文化、精神在世界上的认可、追随和崛起


小海龟加油站,带给你不一样的国际视角!




小海龟全外教
语言中心
微信号: canadaXiaoHaiGui

外教一对一口语课程

每天半小时,外教口语
生活口语︱商务口语︱少儿口语︱雅思口语


更多关于小海龟课程细节,

请点击原文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