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留学这件“玩具”到底属于谁?

2015年01月31日 瑞德国际教育


做为60-70后一代,我们感受着中国的巨变,切身体会较深的是儿时玩具的变迁,从70后的羊拐,冰棍棍儿,玻璃球,到变形金刚,游戏机,再到486电脑,网游,买房买车,出国旅游,结婚生子,创业,移民。

  

在这一系列过往里,唯独留学这件事,有经历的不多,眼瞅着孩子也长大了,尤其是别人家的孩子,竟然除了隔三差五出来在某些方面秒杀自己娃之外,竟然都开始忙活出国留学了。

  

先不问为什么,咱们也搞起来,搞起来之后再用各种理由说服自己“孩子应该留学”,说搞就搞,孩他娘先进几个QQ群潜水学习,壮着胆子问问前辈和老师,这个门道各种黑话还真不容易(ssat小赛达,ESL吧啦吧啦),一入申高深似海,娃还一无所知呢(不能让孩子心里长草),爹妈先上了贼船。

  

最可恨的就是美国夏令营,留学咱还没想好,让孩子暑假出国玩一趟,拍拍照片发个朋友圈还是可以滴,儿行千里母担忧,战战兢兢的等着娃20天后衣锦还乡,娃说“跟美国人交流的还可以”,咱立马对外喊一句“俺们跟美国人交流没问题,口语还行”,其实孩子可能全程就跟美国人说过俩单词“thank you,yes!”。

  

有了夏令营这一把,孩子的心彻底长草了,每年因为夏令营就飞来美国上学的孩子越来越多,死活不愿意在国内读书了,各种表决心自己能在美帝洗心革面,爸妈一激动把手续办了。俩礼拜热乎劲儿一过,才发现各种大眼瞪小眼儿,孩子在美国和寄宿家庭也不对付了,甭管别人家孩子和美国家长相处的多么好,咱们孩子一水的被欺负被虐待的样子。孩子觉得全世界的美国人都在和他过不去,连种族歧视都能扯出来,中心思想就是,不是我不好好读书,是美国容不下我啊,家长各种怒啊,只能把中介骂一遍又一遍。其后果无人再提,因为没有人愿意在朋友圈里发“哎!咋就被劝退了呢?”

  

几乎每一个爹妈都被牛蛙爸妈轻描淡写的搞崩溃过“我们家从来不上课外班,托福100+”,“我们家初一托福裸考95”,都是起早贪黑写不完的作业,爹妈也不是英语老师,咋差距那么大捏?!

  

英语不行咱们先服软,甭管那是不是答题技巧偷机经啥的,人家孩子又比咱们强了,那就说说理科吧,老听说咱中国娃数学嗷嗷的,到美国闭着眼睛拿A,这事儿咱们算捞上了,孩子在班里数学还行。后来一打听又被别人家孩子的妈给忽悠了,那美国数学跟咱们教的顺序不一样,遇到咱们学过的,咱们自然拿A,遇到咱们没学过的,咱们还是傻眼(可是傻眼的时候人家不告诉咱啊),美国孩子到是从来不发憷数学问题,一呢人家不是人人都要学奥数考第一,二呢人家觉得计算器计算机挺好,再复杂也不过如此,有那功夫到处打所谓牛叉的数学比赛,还不如观察一下自己养的小乌龟,给同学画个肖像,再不济没人的地方搞搞恶作剧去了。

  

问题来了!出国留学谁家比谁家孩子强?

  

终于爸妈抽丝剥茧去伪存真的看到留学美国的眉目了,一回头娃还在原地没事人儿似的,亲,您这是要包邮的节奏么?继续向前,咨询中介,见英语培训老师,上网填表,定行程美国考察,憧憬着孩子在美国健康快乐的成长,仔细想想,打住?!这是送孩子去美国读书么?怎么好像送的是那个70后的年少的自己出国,为什么每次听了别人说美国读书的事情,牵动的总是自己的神经,想象中的读书环境,那里面有个懵懂少年,怎么是自己?

  

我们已经不在乎TOP30-50的了,在国内我们就没这个水平,怎么可能说着半拉子英语去读美国TOP50,我就是想让孩子在美国读书,打球,有朋友,有欢笑,冷不丁能想起这一切是爸妈给的,能念我们的好就行了,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在努力着.。。孩子真的就这么迫切么?国内就真的容不下你们了么?出了国你们这的就从此过上幸福快乐的校园生活了么?

  

一开始我们以为“留学”这件玩具属于孩子,后来发现他是属于家长的,家长们在圆自己的一个梦,再后来我们发现他是属于这个市场的,是留学市场在玩,我们都是赌徒,赌注是我们的天伦之乐好心情。

  

来美国是为了更好的成长,“来美国”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课题,一次成长中重要的事件,来的过程中,也是成长的机会,一件难得的“玩具”,不能囫囵吞枣的玩,不能只是爸妈玩,要让孩子觉得他要面对的不是一张去美国的机票,而是自己的一次宝贵经历,在父母的帮助下,可以玩的更有深度。学会思考,学会做一件事情的步骤和节奏,学会做决定。对于家长来说这一次是难能可贵的亲子教育机会。


作者:河马 Mr.Homer,本文转载自新浪教育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