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高中的前三个月 三观彻底被颠覆

2015年10月27日 美国高中选校




他到了美国一周后,就变成非常受欢迎的九年级新生,但是却选择在一周后消失自我反省,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作为小留学生他是如何融入新环境的?美国学校社交群体喜欢什么样的伙伴儿?想成为受欢迎的人,你究竟该如何同伙伴们打交道?


美国孩子真的“单纯”吗?


我们都说美国孩子是一个单纯的群体,他们不跟你勾心斗角,但是每个人都会背后议论每个人;他们不根据有钱与否评判你的人格,但所有有钱孩子都在一起玩儿;他们没有种族歧视,但是这个年级最核心的小团体里都是白人;他们不依靠成绩评判你,但大家都对成绩好的孩子报以某种敬佩之情;他们单纯,但他们在很多地方想的比中国人还多。我们说美国人喜欢好表现的孩子,但好表现就能交到朋友?在表现的覆盖之下,什么样的人格才是人家真正看重的?


美国教育不能单单用“自由”二字概括,美国孩子也不能用“单纯”二字形容。这个国家很有意思,我就先从和美国孩子打交道说起吧。


来到美国后的“立足”


到美国的第一周,因为常和同学开玩笑讲笑话,我居然在年级里口口相传成为了一个“cool guy”,也几乎成了全校最popular的九年级学生,这实在是出乎我的意料。


出国前就听同学说,在美国交朋友有两种方法:nice和cool,我们还笑说到了之后只能走nice路线了,因为细想一下,咱中国孩子体育不强,人家又不看重学习成绩,咱能不能听懂人家说话还不一定,哪儿那么容易交朋友?所以估计只能靠逢人便笑的nice路线了。


结果没想到,到了之后,我不仅能应付和美国孩子的交流,而且居然他们对我的笑话还很感兴趣,大家评价我“很funny”;其实我也没讲什么高级笑话,很多都是从中国生搬过去的,但美国人居然还挺喜欢。这实在出乎我的意料,我从未想过,自己出名不是靠学习成绩或是nice,而是靠funny,靠cool。


当然,出名就会有代价,靠嘴出名更会有代价,俗话说“祸从口出”嘛。在国内,我写写博客,有人爱听有人不爱听,赞的骂的都有。在美国更是如此。一个中国孩子,话说多了,肯定有人喜欢、有人不待见。


最后我决定,在接下来的一周内完全消失。于是,我每次都自己坐在食堂的角落里,也切断了与他人的任何交流,几乎与外界隔绝。这一周的冷处理,让我funny的劲头缓了下来,不过可惜的是,没有抓住最黄金的前两周时间结识同学。


现在想想,在美国的最先三个月,先不说学习,在社交上一定得明白美国人是什么规律。去美国前,我给自己定的适应期是一年,当时心想,一年能把语言、学习、同学交往适应好就不错了。结果没想到,第一周就适应得过于好了。这时候再怎么办,就要走修正主义路线,及时调整自己的节奏和步伐。


控制节奏 学会反思


经此一役,我发现了在美国生活最重要的一点——反思。这优先于一切所谓和美国同学的交流、展现人格魅力、搞好学习成绩等。因为,如果不反思,就不知道自己处在什么样的境地。反思可以是自己反思,也可以是倾听他人点出自身问题,但无论怎样,都要随时随刻听取来自各方的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在美国,身在异乡,独自一人,虽然非常渺小,但也容易自我膨胀;反思帮我认清自己,琢磨帮我认识别人。


到了美国,父母不在身边,遇到问题帮我出主意,也顶多是基于电话里的描述,多数事情还要自己扛、自己想。当然,到美国是学真本事,如果天天光想着人与人之间的这点儿事儿也不行。我的意思是,要在美国融入和适应,就要以异常清晰的头脑和思路进入其中。因为从我三个月经历的事情来看,在SPS这样的高中学习生活,绝非单纯的nice、cool或者开朗便可以的。美国孩子也不都是单纯小天使,问题会接踵而至,不思考,是不行的。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