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称,过去20年稳居亚洲首富宝座的李嘉诚在2015年第一个月就给了市场、媒体和公众两个谈资:重组李氏商业王国,巨资收购O2挑战英国移动通信市场格局。中国网民贴出这样的文字:英国人要哭了……李嘉诚是要打算把整个英国抄底了。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1月27日报道,且不论是否有英国人为此流泪,李嘉诚是否真打算抄底英国,不过,英国主流媒体对亚洲顶级富商的举动确实有不温不火的关注。在各国投资云集的老牌世界金融中心,不但专业报刊为李嘉诚的举动拨冗,面向普罗大众的小报也不吝篇幅。
不满政府开放政策的民众则继续感叹“国将不国”。
投资英国
现年86岁的李嘉诚2015年1月初宣布,旗下和记黄埔和长江实业打散后重组、海外注册,加上此前出手在中国大陆和香港的资产,一时出现各种猜测、解读、评议和推断。
话音未落,1月中旬,他又宣布,和记黄埔计划收购英国第二大手机网络运营商O2,金额逾100亿英镑。这时,有人想起就在近日长江实业已悄然买下了英国Eversholt铁路公司,这个公司在英国列车租赁市场占有率将近30%。
盘点李嘉诚在英国的资产,可以发现3个港口、3家连锁店、1家手机服务运营公司、1家铁路集团、1家区域电网公司、2家区域煤气公司、1家水务公司,在伦敦市区还有一个建3500套住宅的楼盘开发项目,总计约330亿英镑。
华尔街见闻网站发表一个观点,称出手收购O2,然后把它跟已有的移动通信运营公司3合并组成英国三大手机运营商之一,再一次表明李嘉诚相信“未来在欧洲”。
见怪不怪
除了英国投资组合,过去两年里,李嘉诚的公司已通过收购进入爱尔兰和奥地利的电信市场,并计划收购意大利电信资产、竞标瑞典电网。
英国对李嘉诚的公司大举进入,似乎见怪不怪,视若寻常。
英国普华永道的张鉴钧对BBC中文网表示,以英国市场的开放传统,欢迎任何人来投资,国籍不重要,重要的是把钱投进来,促进英国经济发展。
英国人对李嘉诚并不陌生。1999年,李嘉诚在网络泡沫鼎盛时期把手机网络运营商Orange卖给德国公司;他旗下的英国3G业务2010年开始转亏为盈。
这笔交易广为人知,被认为是李嘉诚投资精明的一个实例。
张鉴钧说,李嘉诚在英国的投资看来较注重长期回报,而选择的行业门槛不低,属资本密集型投资,对手不多。这也是李嘉诚投资的一个高明之处。
一般而言,高明的商业决策由多种因素促成、能兼顾多方面考量,取得多重收益,很少只受单一动机驱使。
“很大程度上,英国人对李嘉诚的商业运作没有太多解读,因为没有太多可以解读的;引人关注的主要是时间节点,”张鉴钧说。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日前分析说,李嘉诚公开宣布的重组原因都不无道理,但很可能还有一些别的因素,比如家族内部交接班,子承父业做准备,以及李嘉诚跟大陆的关系。
虽然李嘉诚公开反驳有关他从中国和香港淡出的说法,但《经济学人》认为,通过公司重组、迁册、转移投资目的地,至少可以使北京的胳膊够不着李氏商业王国中的国际部分,这同样有可能。
英国在消失?
欧元区经济疲弱、英国相对处于升势、资产价格仍低的情况下,如果监管机构认为3和O2合并不会损害市场竞争而予以批准,则这一收购交易又可能成为“李超人”高明投资术的又一实例。
购买O2是李嘉诚规模最大的海外收购计划。
对于英国商界而言,李嘉诚只是又一个来自海外买走英国资产的外国投资者,跟美国、德国、日本、意大利、西班牙、瑞典、中东和俄罗斯的投资者没什么两样。
事实上O2现在的东家是西班牙电信商。
此间分析员认为,市场最大的担心是市场上手机服务公司从5家减少到3家,可能会导致价格上涨,对消费者不利。
希望英国降低开放程度,政府更多保护国内企业、市场、文化的人则借和记黄埔此番收购吐槽。
《每日邮报》网上关于这一收购交易的报道后,不少读者留言,称照这样下去,“国将不国”。
署名Ann的读者哀叹:“永别了,昔日伟大的国家,它正在被世界蚕食。我们已经丢失了大部分的文化和身份认同,现在又在丢失基础设施。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像我们这样允许自己被如此‘收购’?”
另一名读者深有同感,称这是令人悲哀的时刻,而政客们居然还敢一边大谈爱国主义和英国价值观,一边却在自我毁灭。
署名Chris的读者发感想,英国还有多少是真正由英国人拥有、经营的;他觉得英国在二战中打了胜仗,但现在看来那些牺牲、损失和破坏换来的仍旧是失败,因为我们输掉了自己的国家。
诚然,英国人视力嘉诚为众多海外投资者之一,而在李嘉诚商业王国遍布全球的投资地点里,英国也只是其中之一。
西班牙微信号:xibanyayimin010【←长按复制】
意大利微信号:yidaliyimin010【←长按复制】
英国微信号:yingguoyimin010【←长按复制】
葡萄牙微信号:putaoyaimin010【←长按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