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站展开民调,结果显示,逾5成半(56%)的网民赞成向业主征收1.5%附加税。结果是近2成网民赞成征投机税此外,赞成向那些很快转售新物业的屋主开征投机税的网民,则占19%。而赞成征收豪宅税或递进物业转让税的,分别都是6%。至于不赞成向卑诗业主开征任何税项的网民,则占了13%。这项星岛民调并非以随机抽样方式进行,不是一项科学化的民意调查,以上数据只供参考。
1月21日,都会发展研究所(Urban Development Institute)发布了一项针对中国资金外流的调查结果。该研究显示,中国资金大举流向国际地产市场。排在前三的国家分别为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自从中国政府2015年启动“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制度”(QDII2)以来,中国资金流向的第一位便是美国楼市,高达33%;第二位是澳大利亚,占22.9%;加拿大以7.5%比例位居第三。约为247.9亿美元。其中温哥华在加拿大各城市中,最受中国投资者喜爱。排在第四的英国共有218.1亿美元的资金流入。
1月20日省报的记者Andrew Coyne撰文,不应把温哥华房价狂升的责任推给中国的亿万富豪。在这篇文章里,他指出住房可负担性仍然是大温地区的一个焦点问题,尤其是在房价更高的温哥华市场。在这样的背景下,民间形成了一种说法,外国资金,尤其是遥控的外国资金,是造成温哥华高房价的罪魁祸首,这里的外国资金就被误读为(中国有钱人的投资)。有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没有观点可以支撑这些民间说法。即温哥华的房价飙升是由外国资金所导致的,而不是由3%的按揭利率和较强的地方经济等等因素导致的。温哥华多数种类住房的空置率大约为2%。公寓房的空置率高至7.5%,但只有一小部分房主是非居民。显然把错误都归咎给中国富豪就太夸张了。
这份来自UBC尚德商学院的一些本地学者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对空置房屋或者“少有和加拿大的经济和社会联系“的房主征税,也就是向那些在本地很少或根本没有纳税的人征税,然后把这笔税收一次性平均发给本地的每位报税者。这个税会很重,是房产价值的1.5%。这大概是少数业主需要交纳的物业费的4倍。
1月18日,一个卑诗省学者小组提出提案,针对投资者和投机者建立基于税收的住房基金。据他们说,这个措施可以通过向居民重新分配税收,从而提高居民置业的可负担性。但此提案立即得到了卑诗省长简蕙芝的回应,她指出这个提案中,学者提议通过“物业附加税”及成立卑诗可负担房屋基金(BC Housing Affordability Fund,简称BCHAF)的概念具参考价值,但实施起来有难度。
在提案中要求那些和卑诗省只发生有限的居住关系或经济关系的业主,须为其住宅地产缴纳1.5%的附加税。据学者们的保守估计,仅温哥华一地,每年的附加税收入可能就会达到 9000万元。随后,该收入将被一次性分配给该报税地区的所有加拿大报税人。
1月5日,对于扶摇直上的温哥华房价,许多居民和分析家相信,推动价格上涨的动力是来自于中国大陆的钱潮。而房地产行业和卑诗省政府认为,境外投资对卑诗房价的冲击是微乎其微的。而新民主党房屋评论家大卫·伊比(David Eby)1月8日撰文,指出当你发现简蕙芝省长自买房至今获益近$70万时,它会让你对政治进程感到可笑。“卑诗省省长简蕙芝在温哥华的半独立屋别墅的估价上涨了$16万,”“已经升至$173万。并且她只是房子有明显升值的政府官员之一。”
之前,温哥华市长罗品信(Gregor Robertson)承认自己对境外投资有担忧。他说,有“明显的和骇人的”事实证明,低陆平原的住房已经远远抛离了当地的收入水平。对于本周卑诗房产估值数字的惊人提高,罗品信发表了一个声明,重申他的政府想要通过“投机和豪宅税”手段来冷却温哥华房市。他提到了遍布大温的“失控的价格增长”和温哥华独立屋250万元的平均价格。虽然罗品信此前抨击了最近的一项显示与中国大陆有关联的买家在温哥华正日益支配市场的研究报告,但他又说:“我们也需要联邦政府和省政府能更好地跟踪国际投资和空置房产的资料”。卑诗省政府已经在总体上表达了不赞成在限制境外拥房方面采取行动的意见。但迫于公众压力的增大,财政厅长麦德庄(Mike de Jong)去年说,省府正在考虑调整物业税标准,以帮助新购房者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