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留学生如何突破中国“朋友圈”

2016年02月01日 乐享悉尼


 

中国留学生很难融入“当地人的圈子”。似乎是留学生永远的‘麻烦’。无论在课堂上、校园里、或大街上,你经常能看到中国留学生成群结队地聚在一起。只愿和中国人交往,这让出国留学失去了很大一部分意义。请听小米君深度分析解析,分分钟搞定老外圈。小米认为原因有二!

 

从内在原因来说,中国留学生对自身英语能力的不自信导致他们不敢和其他国家的同学交流,所以在课堂上会本能地选择和中国人坐在一起,或一起讨论。从外在原因来说,课程和专业设置也导致了这种‘扎堆’现象。尤其在受中国人欢迎的专业,如传媒、商科、汽车工程等,80-90%的学生都是中国人,这本身就使得中国留学生很少有机会和其他国家的学生进行交流。

 

而在不少中国留学生看来,与当地人交朋友是件很困难的事。中国学生Karen这样说:“我们和外国人的生活习惯有差异,起初我也尝试和他们交往,但因为观念和习惯不同,很难再进一步,最后还是将大部分时间花在与中国学生相处上。”不过应该不难发现身边也不乏成功案例。

 

Stepone:主动的态度是第一步

有些中国留学生反映,有时并不是自己想要去“扎堆”,而是抹不开面子,不好意思拒绝其他中国学生的邀请。Emily就曾面临这样的选择:“一次,外国朋友和中国朋友同时约我出去吃饭。当我向两个人分别表达了这一情况,希望大家可以一起吃饭时,外国朋友爽快地答应了,但中国朋友却说改天再约。”

 

Emily来说,与外国人交朋友并不难,她身边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朋友。初来澳洲念本科时,她也为交友这件事情而感到烦恼,因为周围都是外国人。2010年,年仅18岁的她第一次只身来到国外,生活中的困难令她不得不向外国同学求助。在与他们的交往过程中,她感觉一切并没当初想象得那么难。

 

她回忆道:“当时周围都是外国人。我有不懂的问题,只能向他们请教。他们都尽心尽力地帮助我,这让我很感动。慢慢地,我们就变成无话不说的朋友。”根据自己的经验,Emily得出结论,主动和外国人交流是融入他们圈子的第一步。一些中国学生虽和外国学生同住学校宿舍,却总待在自己的房间,并不与外国室友交流沟通,甚至不向室友介绍自己。这种封闭的态度导致了中国留学生单一的社交圈。

 

小米君建议:留学的学生最好主动与外国同学打交道,住在宿舍的学生,友好地向外国室友打个招呼,介绍自己,其他人也可利用课上时间,主动与外国同学交流讨论。


 

Steptwo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很多中国学生在与外国人交往过程中会发现,不知道要和对方聊什么,或者对方所聊的话题,他们并不熟悉,但和其他中国人却有聊不完的话题,这也造成了中国留学生的“扎堆”现象。当然,这与文化背景不同有直接关系。因此,关注本土文化,是中国留学生的必修课之一。

 

来自北京的Grace在这方面有切身体会:“在很多中国留学生印象中,想融入外国人的社交圈,就必须去参加各种party,喝酒、跳舞。”Grace说,酒吧确实是交朋友的好地方,但并非融入外国圈子的惟一途径。

海外大学的校园生活十分丰富,学校会组织音乐节、电影节、啤酒节和各种艺术展览。Grace经常参与其中,和外国同学一起参加音乐节,去跳蚤市场等。

 

观看澳洲当地的电视节目。“看电视不仅丰富了课余活动,提高了英语能力,还为和外国同学聊天增加了很多谈资。除此之外,一些已融入外国圈子的中国留学生也指出,打工是了解当地社会文化的方法之一。中国学生Joan入了当地的星巴克当小时工。“在这里,我不可避免地要和同事、顾客有频繁交流,自然而然地就有机会和他们成为朋友。”然而Joan强调,并非所有打工机会都对融入外国人生活圈有帮助。比如中餐外卖就没什么机会与外国人接触。当然,这也并非绝对。中国学生Sabrina在打中餐外卖的工时,就和送餐司机Colin成为了好友。


 

Stepthree: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很多外国学生表示,中国学生不愿和他们交流自己的想法。来自美国的Becky说:“有时,我想和中国学生交朋友,但他们看起来并不愿与我多说。”Becky说,她在公用厨房碰到中国室友时,她们似乎当Becky不存在,没有打招呼,甚至连眼神交流都没有,这让Becky感到无所适从。

 

但在和中国朋友Cassie交往时,Becky似乎没有这方面的烦恼。Cassie有一群很要好的外国朋友。“和外国人交朋友就像和中国人交朋友一样,有时是自己想太多,怕对方不想和自己交流,或是不知如何开口。”

中国学生普遍比较害羞,不敢先向对方抛出橄榄枝。实际上,外国人很乐于交友,根本不用担心自己的英语不好。“语言并不是问题,外国人不在乎这一点。”Cassie以过来人的身份表示,与外国人交流的重点是要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另一位成功融入外国圈子的中国学生Vicky也有相同看法:“外国朋友并不在意我的英文水平,能表达自己基本的想法就可以了,他们很聪明,可以理解你想说什么。”约翰斯顿教授对此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讨论时,中国学生相对沉默,不自信。对一个问题,他们往往先产生抵触情绪。比如,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探讨这个问题的意义是什么?而不是从思考问题本身出发。”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