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为何拒收高考状元

2016年01月29日 走遍美国




作者/黄全愈      授权发布

哈佛大学每年都拒绝不少“高考状元”,如1996年把165个SAT满分的“高考状元”拒之门外,理由是什么,就是对隐藏在分数后面的综合素质不满意。


像哈佛、普林斯顿这种绝对顶尖级的学校,都公开宣称SAT、SARⅡ和学校的平时成绩非常重要,但还要看申请者的综合素质。我在研究中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越是高水平的学校,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


哈佛招生院院长在给潜在的申请者写信时写道:“毫无疑问,要进入哈佛这样的大学,竞争是非常激烈的。既没有人打保票,也没有什么神奇的录取公式。其他的因素,如个人的特长、参与社区的活动、课外活动也很重要。”普林斯顿招生院院长写道:“我们把每个申请者都当作特殊的个案来审视,他具体的综合起来的能力和成就。”档次低一些的大学,对综合素质的要求就会简单一些。


综合素质听起来挺虚的,但又实实在在地表现出来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些美国大学也把这些较虚的综合素质进行适当的量化,把它们变成可比较的指数。


美国的高中生能否获得毕业证书,除了学分、成绩等要求外,还要无偿地为社会服务数十个小时。美国是一个崇尚个人主义的国家,但美国社会又特别重视个人为社区作出的无偿的贡献。社会上有很多组织和基金会为申请大学的高中生提供各种各样在社区服务上有突出贡献的奖学金


我儿子矿矿的学校对此要求如下:高一5小时,高二10小时,高三10小时,高四35小时。这只是基本的毕业要求,要在这方面打动招生办的审核人员,六七十个小时的“学雷锋”还远远不够。


有些高中生的学业并不突出,但因为“学雷锋”突出而被大学录取了。比如,有的学生每年的暑假都要到非洲或南美洲一些不发达国家去为穷人盖房子,终年不渝,终于感动“上帝”。


普林斯顿大学曾经录取了一个推销了大量童子军饼干的女学生。童子军们在超市门口或挨家挨户地向人们推销饼干,这很常见。在超市门口拦住来去匆匆的人们兜售饼干,十次难有一次成功。挨家挨户地向人们推销饼干,也挺难为孩子的,脸皮薄的,话还没说,就先闹个大红脸。看孩子太为难,我有时也慷慨解囊。


但就有那么一个孩子异想天开地闯到某大公司,点名要见C EO。见到C EO,孩子拿出几盒饼干,开始向不苟言笑的C EO兜售,从饼干怎么美味,讲到卖饼干的钱将怎样帮助贫困孩子,再讲到该公司做了这件善事将在社区造成怎样的影响……孩子的胆略和智慧终于打动了C EO,CEO大笔一挥订购了童子军的饼干,数量大得让孩子目瞪口呆,好半天回不过神来。孩子的胆略和智慧还打动了普林斯顿大学。




他们看中的是这个敢想能做、与众不同的学生表现出来的潜在的领导素质“寻找未来的领导人才”,几乎是美国每一所大学都在积极倡导追求的东西。学校学生会的领导,各种学生俱乐部的头头,各个学生活动的组织者,都是大学捕猎的对象。然而表现领导素质并不一定要担当什么职务,社会这个大课堂是青少年充分表现的舞台。这就是为什么一个推销饼干的孩子,甚至比一个学生会主席更让大学招生办动心的原因。


许多中国的小留学生到美国来,对高中生用大量时间参加社区活动感到很吃惊。他们原以为到了个人主义至上的美国,根本就不会有什么公益活动。谁知那些平素对学习最不感兴趣的美国孩子,在一些公益活动中却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我认识一个来美国读高三的中国孩子,他说,真不敢相信他的美国同学到外面做好事,从来不用学校组织,都是自愿的。


矿矿上高三那年刚学会开车,有一天兴致勃勃地要开车出去。问他干什么,矿矿闪烁其词,说是出去找人,一个小时后矿矿回来后才告诉我他是去附近几个教堂“找工作”去了。想到这个在家里什么事情也不干的儿子,自己开着车到陌生的地方去找义工,我心里被触动了一下。



来源/黄全愈教育的博客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