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走出国门的学子都希望自己可以很好的适应美国化的学习及生活,面对中西教育制度的差异,你应该怎样利用美国教育的长处,完成自己的美国留学之旅呢?
美国《华尔街日报》曾报道称:在部分美国高等院校,中国留学生不但因语言和文化障碍难以融入当地社会,而且已经成为美高校的教学负担,教授被迫调整内容以适应中国学生。
“中国学生在课堂上要么一言不发,要么提问时语言表达不清,不知道他们到底想问什么。而中国留学生也觉得学习非常吃力,有的教授对他们的提问已感到不耐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余契特曼(Noam Yuchtman)说道。
前一段时间,一位在俄亥俄大学念视觉传播专业的研究生女孩黛西曾用镜头记录下了中国留学生《not here or there》(中文名:失落的留学梦)在美的日常生活:他们聚在一起,抽中国烟,打麻将,说汉语,聊英语课、聊作业、聊家乡,他们生存在中国和美国的夹缝间,无法融入真实的美国社会。在美国人眼中,中国留学生往往被冠以“奢靡炫富加狂傲”的标签。
或许对于大多数留学生来说,这是缓解压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如果一直是这样,那还不如在中国的北大、清华、交大等一流学府读书。
余契特曼教授认为,既然来美读书,就要善用美国教育制度的长处。
美式教育鼓励创新思维
中国学生一般认为任何问题只有一个标准答案,他们在课堂上较少发问,有些人因此也无法胜任单独做研究。但,美式教育认为,很多事情并非只有一条路或一个答案解决,学生从现有知识找出问题或漏洞是更重要的一种技能。
因此,在“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中国留学生在听课时不要概括接受,要勇于提问,甚至与教授辩论,才可望结合东西方教育优点,在学术界或职场走更远的路,也有能力接受更多挑战,也较有机会出类拔萃。
善于利用社交网
多维度接触多元文化是留学的最大优势,但往往很多中国留学生却忽视了这一点。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无论是日常交往还是职场工作,都非常注重network。所以,中国留学生要想在美国建立社交及专业网络,需要更加主动地与不同族裔同学或社区人士交朋友,多看美国电影。
留学生如果只想留在安适环境里,不向外尝试,是有可能拿到好成绩,但这种成功只是暂时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多从事一些课外活动,才能认识更多的人,对自己当下及未来才会更有帮助。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往往,中国留学生们认为做好自己的工作,用自己的成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是最好的方法,但却是错误的。
美国教育都是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不管是口语语言技巧还是肢体语言技巧,或者是文字表达技巧,美国的孩子都得到了良好的训练。一般来讲,受过训练的孩子都可以毫无困难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也会集中阐述自己的科研成果。
在学校的时候,可能许多教授都特别喜欢中国学生,因为中国写生聪明,能在实验室里研究出成果,这个结果便成了教授们的成绩。但是,在某些利益领域或者是涉及到选举等的情况下,中国学生就完全会被教授忽略掉,为什么?因为中国学生只知道学习和研究,不懂得和人进行交流,如何和人去分享他们的生活。在职场上也是如此,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学生永远只能在下层里埋头苦干,不能任职高位的原因。
美国人喜欢的是有领导能力,而不是劳动能力强的人。也就是说,除了拥有高学历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外,你必须是一个会演说的人。
所以,要想出人头地,请走出华人小圈圈,尽量学习与其他族裔学生交流。当然,你必须得抛弃亚洲人传统的思维——最吵的鸭子挨枪子,在美国必须得把自己培养成一个高调的人——高调做人,高调做事!
注:本文转自网络,仅供交流学习使用;如有涉及到版权问题,我们会及时处理!
美融出国留学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欢迎咨询相关问题!
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USA-CHINA-SHANGHAI
QQ群名:美融出国留学服务
QQ群号:4354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