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最好的投资的方法是买指数

2016年05月07日 美国一线地产


点击上方蓝色美国一线地产”关注我们,了解美国地产最新资讯


2008年5月3日在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Tim Ferriss问:“巴菲特先生,假设你只有30来岁,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只能靠一份全日制的工作来谋生,根本没有很多时间研究分析投资,但是你已经有笔储蓄足够维持一年半的生活开支,那么你攒的第一个100万将会如何投资?请告诉我们具体投资的资产种类和配置比例。”巴菲特哈哈一笑回答:“我会把所有的钱都投资到一个低成本的追踪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指数基金,然后继续努力工作。”

巴菲特在1996年致股东的信中说:“大部分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早晚会发现,最好的投资股票方法是购买管理费很低的指数基金。”巴菲特在2003年致股东的信中说:“对于大多数想要投资股票的人来说,最理想的选择是收费很低的指数基金。”指数涨幅代表股市投资平均业绩水平,可是为什么过去几十年经济持续增长,股市持续大涨,而大多数投资者却连平均业绩水平都达不到呢?





巴菲特说:“我认为这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交易成本太高,投资者买入卖出过于频繁,或者在投资管理上费用支出过大;第二,进行投资组合管理决策是根据小道消息和市场潮流,而不是根据深思熟虑并且量化分析的公司评估;第三,盲目跟随市场追涨杀跌,在错误的时间进入或退出股市,比如在已经上涨相当长时间后进入股市,或是在盘整或下跌相当长时间后退出股市。”对于指数基金投资,巴菲特有三个具体操作建议。

第一,选择成本更低的指数基金

与那些由基金经理进行主动选股构建投资组合的共同基金不同,指数基金被动追踪股票指数,基本上投资于大部分甚至所有股票,目标是实现相当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率,不用研究选股,因此管理成本明显低于那些主动型共同基金。指数基金的管理费越低,成本优势越大,净收益率越高。


巴菲特说:“我个人认为,如果基金投资者的投资每年要被管理费等吃掉2%,那么你的投资收益率要赶上或者超过指数型基金将会十分困难。中小投资者安静地坐下来,通过持有指数基金轻松进行投资,时间过得越久,自然积累的财富会越来越多。”

第二,定期投资指数基金
2007年5月7日,巴菲特接受CNBC电视采访时建议投资者定期投资指数基金:“我认为,个人投资者的最佳选择就是买入一只低成本的指数基金,并在一段时间里保持持续定期买入。因为这样你将会买入一个非常好的投资品种,事实上你买入一只指数基金就相当于同时买入了美国所有的行业。”“如果你坚持长期持续定期买入指数基金,你可能不会买在最低点,但你同样也不会买在最高点。”巴菲特在1993年致股东的信中说:“如果投资人对任何行业和企业都一无所知,但对美国整体经济前景很有信心,愿意长期投资,这种情况下这类投资人应该进行广泛的分散投资。这类投资人应该分散持有大量不同行业的公司股份,并且分期分批购买。例如,通过定期投资指数基金,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业余投资者往往能够战胜大部分投资专家。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是,当"愚笨"的金钱了解到自己的缺陷之后,就再也不愚笨了。”
第三,长期投资指数基金

很多人喜欢波段操作,而巴菲特建议长期投资。大量研究表明,个人投资者在把握股市波动时机方面的历史记录很差,因为他们过于热衷于跟踪股价最新涨跌,结果反而更容易在错误的时机进出,经常是高买低卖。


如果你一定要选择买卖指数基金的时机,巴菲特2004年致股东的信中给出建议:“投资人必须谨记,过于兴奋与过高成本是他们的敌人。而如果投资者一定要把握进出股市的时机,我的忠告是,当别人贪婪时恐惧,当别人恐惧时贪婪。”这需要准确的判断和坚强的意志,大多数业余投资者甚至投资专家都难以做到,因此更简单更轻松的办法是长期投资。


2008年巴菲特个人用100万美元打赌:长期投资一只标准普尔500指数基金未来10年内的收益将会“跑赢”Protege公司精心选择的5只对冲基金。2015年2月,Protege公司总裁公开宣布提前认输。


巴菲特的信心来自于历史:20世纪美国经济持续增长128倍,道琼斯工业指数从66点上升到11497点,上涨173倍。即使是过去44年中,标准普尔500指数在75%的年份都是上涨的。 

投资指数基金的缺点

但投资指数基金也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与高收益相伴的永远是高风险。虽然指数投资相对于个股投资更安全,但任然会暴露在市场风险之下。例如2001年和2008年的两次股市历史性下跌,导致很多人的退休基金被腰斩,不得不延迟退休计划。


另外一个影响投资收益率的重要因素是税务。在美国,每年需要报投资所得并交资本利得税。这税率收入越高的家庭交的越多,最高可达到39.6%。随着每年复利滚存,每年交税和不交税两种情况的长期收益天差地别。那么有没有投资可以兼具指数投资的优势,规避市场风险,还不需要交税呢?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内容如涉及专业知识或信息,仅做参考,无法律效力,如有相关问题请咨询专业人士。




想了解更多更新的美国房产资讯请长按下方二维码点击关注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