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教育专家马丁·洛森说:“如果你能让孩子在12岁之前不看电视,他们终生都将获益。”
电视时代来临之前,孩子们靠阅读来学习。如今,信息已经先被别人消化,重新合成,再打包,然后准确无误地发送到我们孩子的起居室,他们只需要作为被俘获的受众坐在那里就行了,孩子们咀嚼着各种加工过的食品和信息。
早在5年前,英国就有专家向国会递交报告,建议政府制定法律禁止家长让年龄低于3岁的儿童看电视。因为0-3岁是生命成长最关键的时期,孩子需要在真实的世界中发展和构建自我,把孩子交给屏幕上的虚拟世界,除了能让家长轻松一些之外,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坏处一:看电视替代了孩子的玩耍,而玩耍对孩子的成长极其重要。
坏处二:看电视阻碍了孩子的语言发展,因为看电视是单向的,语言学习需要通过交流来实现。
坏处三:看电视阻碍了孩子想象力的发展,因为孩子处于被动的灌输。
坏处四:看电视限制了孩子的感觉体验,感觉体验丰富的孩子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坏处五:看电视多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使孩子今后的学习变得更加困难。
坏处六:看电视多导致活动减少,使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降低。
坏处七:看电视多的孩子习惯不假思索地接受信息,懒于思考和探索。
坏处八:看电视多的孩子人际交往能力差,因为缺少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体验。
坏处九:看电视会上瘾,看电视多的孩子会受到电视中购物消费的影响,养成不良消费习惯。
看电视和阅读的区别
科学家用实验来说明问题。他们把孩子分成两组,一组是听老师讲白雪公主的故事,一组是看白雪公主的动画片。
之后让两组孩子画出心目中的白雪公主。听了故事的孩子画出的白雪公主各不相同,而且孩子们会根据想象,赋予白雪公主不同的形象、装束和表情;看了动画片的孩子,画出的白雪公主全都一模一样,因为他们看到的都是一样的。过些天,科学家又让这两组孩子再画白雪公主,听故事的孩子这次画的和上次的又不一样,因为他们又有了新的想象,而看过动画片的孩子,画的和上次还是一样的。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动画片把故事中的角色模式化了,这束缚了孩子的思维。孩子看动画片,其实也是听故事的一种形式,如果我们想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就讲故事给他们听,而不是让动画片来给孩子讲故事。
对孩子而言,相比看电视看书无疑是枯燥的。有机会看动画片的孩子会优先选择这种不费力气的形式,长此以往,阅读的分量在他们的心中会越来越少,将难以养成喜爱阅读的习惯,而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
很多教育专家认为: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是需要在早期教育中打下基础的,否则会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而孩子迷上电视也是在最初成长的几年里形成的。
让孩子的课外生活丰富多彩
有家长说,那么我们就每天陪伴孩子有限地看电视,并选择优秀的电视节目和动画片吧。这个说法,要想做到其实挺难。
首先,电视和动画片的背后是商业利益,即使是最好的电视节目也要穿插很多广告,广告的内容质量是不能被控制的。美国的研究发现,小孩一年会看到4万个广告,其中包藏着许多高卡路里与油腻垃圾食物的宣传,不断引诱孩子消费购买。而且即使是一起观看节目,除非家长先看过一遍,否则很难保证下一分钟里画面上出现的内容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
另外,孩子在追求自己喜欢的事物方面,天性就是非常执着的。如果孩子不满足于每天只看半小时动画,那么如果家长不在家或者忙于其他事情的时候,就很难确保孩子不看。而且,就算有家长在旁边盯着,孩子也可能“身在书本心在电视”,表面上写作业,心里有可能想着刚刚看过的电视情节或者惦记着赶快做完作业继续看。
所以,如果家长有条件陪伴孩子看电视,不如把时间和精力用于帮助孩子把课外生活放在更加丰富多彩和有意义的事情上。如果希望通过看电视扩大孩子的知识面和视野,不如和他一起读书看报,一起去博物馆展览馆,一起去自然界观察和探索。与其让孩子从电视中了解亚马逊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不如让他亲手养一个小动物,亲身去体会动物的饮食、习性是怎么回事。与其让孩子从电视中体会日月和星空,不如让他在大自然中感受身边的美好世界。
如何有效地斗争
有“妈妈导师”之称的蒋佩蓉在《下一代的竞争力》中这样阐述:
1.限制电视的使用。当你们确实要看电视时,仔细研究并选择节目,再陪伴孩子一起收看,看完接着分析、讨论其内容。
2.对幼童而言,确保他们理解他们正在观看的东西不是真实的,不要因此对现实感到困惑。
3.一起收看并讨论一则电视广告。解释这广告是怎样被设计出来,是如何让你想花钱买它推销的东西的;也可以分析当一个玩具或商品售出后,谁从中获利最大。在你的孩子选择或收看电视节目(正如他要选一本书来读,或选一个产品来买)时,帮他培养洞察力。告诉他要做一个有判断力的聪明的消费者。
4.不再把看电视作为一项奖赏或惩罚。那只能增加它在你孩子心目中的价值。
5.不允许在做饭或做家庭作业期间看电视,除非网络或电脑对你的孩子完成其功课而言是必要的。
6.和你的孩子一起干种种家务,而不是当你在家正干自己的活时,把电视当临时保姆用。
7.读书,相互对着朗读,互相一起朗读。
8.花时间和人相处,玩真实的游戏。
一副纸牌不仅极其方便随身携带,而且能提供多种玩法和乐趣,无限地打发时间。享受户外活动。还可以聊天,辩论,以及参与讨论。一起研究一个课题。一起学习有趣的东西,不管那是新乐器、新手艺、跳舞,还是运动。学习建立联系和解决相互间的冲突。
9.每天给孩子们一段安静的时间,短期内干坐着什么也不做,以训练你的孩子对付厌烦、沉默和其他问题。
12岁以后可酌情观看,让孩子远离电视并不是说一直就不能看。当孩子的大脑和神经发育日趋成熟并且有了一定的价值观念和判断能力之后,就可以看电视了。一般情况下,孩子长到 12岁时,大脑建立了绝大部分神经网状系统,如果此前有足够的时间游戏和发展语言,并且养成了阅读兴趣,看电视的很多弊端都将不再会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但是在电视节目的内容方面,还是需要家长把关,比如要远离暴力和黄色的内容。
社会发展至今,“笔强于剑”的时代已然变成一个“笔被 LCD大屏幕所取代”的时代了。我们有各种机会接触种种图像,在电视上,在网络上,在购物广场的巨大屏幕上,在电影院里,甚至在等电梯和乘出租车时……我们不能让自己离开它,也无法让自己离开它,我们身在其中被喂养大。而对我们的孩子的心与脑之战,关键就在有效地掌握和使用媒体,这是一场太昂贵的战争,不能只是坐以待毙。
然而对如今生活在信息化社会的孩子们来说,这个观点真的适用吗?围绕这个问题,我们就电视及各种电子屏幕对孩子的成长有何影响进行了思考。
思考1:现在的电视和过往的电视有什么分别?
如果说以前的电视,是一种简单的单向灌输,孩子被动接受,那现在的电视已经是一种主动的选择。
从狭义上讲,现在孩子的选择是非常多元的,N多的电视台,N多的电视节目,加上各种“机顶盒”的协助,孩子已经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选择,或者家长订制的内容套餐,去观看内容。
从广义来看,电视在孩子的世界中,已经泛化成了各式各样的电视屏幕。拿看动画片来讲,他们可以在电视上看第一集,然后马上去电脑追第二集,接着吃饭后,再在Ipad上看第三集。
这就使得传统的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选择。在孩子们看来,电视等各种电子屏幕已经成为接触喜欢的信息的渠道而变得不可或缺,家长阻止孩子看的也不再是电视这单一的媒介,而是孩子喜欢的、希望了解的各种内容渠道。
思考2:不看电视的孩子,社交能力会特别好吗?
我们来想象这样一个社交场景:课间的时候,孩子们正在欢快地聊天,他们说的话题,也许是最新一集动画片中主角是如何用新的“绝招”去打败坏人,也许是电视剧中各种仙子是如何与坏人斗智斗勇……
社交的本质是人和人之间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过程。孩子的社交活动有一个重要话题,那就是各自喜欢的卡通动漫及有趣的新鲜见闻。如果一个孩子完全不看电视、不接触屏幕,不难想象,当TA去到其他孩子的世界中,将多么孤独,多么哑口无言!
思考3:长期接触电视、电脑等屏幕,会导致孩子容易上瘾?
相信大家不难想象“高考后,大学初”这一个时间段里孩子会作出的各种反应:各种不学习,各种玩游戏,各种颓废……个中原因可能就在于,当一个人在某方面长期压抑,一旦释放,产生的能量会大到难以想象。
同理,如果孩子从小不接触各种媒介,等到他们有朝一日忽然接触到的时候,那种如沐春风、如饥似渴的感觉,会让孩子迅速沉溺其中。反倒是那些从小就对各种媒介、屏幕见怪不怪的孩子,能够在家长有序的教导下学会自控和辨别,而不容易染上各种电视瘾、游戏瘾、网瘾。
思考4:数字时代,家长如何帮孩子们挑选合适的媒介内容?
上文所述“如果你能让孩子在12岁之前不看电视,他们将终生受益”的理论发起者是英国的教育专家马丁·洛森。如果说他提倡的是让孩子在小的时候完全隔绝电视,去进行各种亲子游戏或户外活动,那本文提倡的就是,媒介与户外同行,屏幕与书籍携手。既要接触好的媒介内容,也要和父母朋友进行面对面的沟通。
在这个由各种新媒介构成的新时代中,孩子们必然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的屏幕,或电视、或电脑、或手机,如果我们因为担心坏处就将孩子完全地隔绝于媒介之外,对孩子在这个社会的成长将带来何种影响便可想而知。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要做的则是:
1.帮助孩子挑选好的内容。媒介只是一个很简单的工具,核心应该是媒介里面的内容,如果让孩子自己随意点击,最后看到的可能是苍老师或者暴力熊。
2.与孩子共同使用各种媒介。在陪伴的过程中,告诉孩子媒介里的黑白是非。
3.陪孩子走到户外。媒介只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如果你不想孩子成为新一代“宅男宅女”,就陪着他离开那张电脑桌吧。
4.家长以身作则。这是个老掉牙的建议,但却十分经典,孩子的行为很多都是家长本身的影子。你很难要求一个天天在家看手机玩电脑的父母,能有一个善于交际,不会沉迷网络的孩子。
都说未来的社会是数字的社会,孩子要想在其中占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学会和电子媒介这一数字化工具和谐相处。这不是让孩子成为电子媒介的被动跟随者,而是让物尽其用。家长就安心扮演好帮助孩子学习怎么驾驭数字工具的角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