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看诸葛亮与曾国藩如何教育子女

2016年05月10日 生命真谛


诸葛亮和他的《诫子书




诸葛亮是中国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诸葛亮早年在南阳隐居。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遂辅佐刘备,联孙抗曹,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


千百年来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他曾革新“连弩”,可连续发射10箭;制作“木牛流马”,便于山地军事运输;还推演兵法,作“八阵图”。


《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


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修行的:以静下心反省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而坚定,不心定气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的努力。


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处于宁静中,要增长才能必须在不断学习中积累。


不下苦功学习则不能增长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则不能使学业成功。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则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奋;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则不能陶冶性情使操守高尚。


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随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败下去。


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有益于社会,只能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败舍里,到那时再懊悔就来不及了。 


曾国藩与他的《诫子书》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从湖南双峰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进行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的侍郎,官至二品。历尽艰辛为清王朝镇压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太平天国运动,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之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 


曾国藩一直被誉为成功教子名人。他认为持家教子主要应注意以下十事:一、勤理家事,严明家规。二、尽孝悌,除骄逸。三、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四、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五、联姻“不必定富室名门”。六、家事忌奢华,尚俭。七、治家八字:考、宝、早、扫、书、疏、鱼、猪。八、亲戚交往宜重情轻物。九、不可厌倦家常琐事。十、择良师以求教。 


此篇是曾国藩临终前为儿子纪泽写下的遗训,亦被后人称为《诫子书》。




一曰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 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 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内而专静统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为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聪明睿智,皆由此出。庄敬日强,安肆日偷。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 


三曰求仁则人悦。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读书学古,粗知大义,即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初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立人达人之人,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 


四曰习劳则神钦。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能而长才识。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荻,引为余辜。大禹、墨子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祗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


译文


第一,一个人独处时的思想、言语、行为谨慎便能在处世时做到心安理得,心平气和。修身养性是做人做学问的道理,最难的就是养心,养心中最难的,就是做到在一个人独处时的思想、言语、行为谨慎。能够做到在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便可以问心无愧,就可以对得起天地良心和鬼神的质问。如果一个人在独处时没有做过一件问心有愧的事,那么他便会觉得十分安稳,自己的心情也就常常会快乐满足宽慰平安,做到在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是人生中最好的自强不息的道路和寻找快乐的方法,便做到守身如玉的基础。 


第二,主观上对人对事对物态度恭敬便能使身心强健。内心专一宁静、浑然一体,外表衣着整齐态度严谨,这是对人对事对物态度恭敬的方法。一出门就像要去拜访一个尊贵的客人,就像普通老百姓在祭祀祖先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恭敬的样子,这是对人对事对物态度恭敬的气氛。想要凭借自己掌握的知识来安抚老百姓,必须做到一丝不苟,这样,老百姓才会信服,这是对人对事对物态度恭敬的效果。

聪明的人和机智的人,因为他们都能够做到对人对事对物态度恭敬,所以总能够给别人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主观上对人对事对物态度庄重严谨恭敬,就会一天比一天壮大自己,主观上对人对事对物态度傲慢无礼肆意妄为,就会一天比一天消亡自己。如果能做到无论对一个人还是一群人、无论对小事还是大事都态度恭敬,不敢有一丝一毫松懈怠慢的意思,那么自己身体和内心的强健,还用值得怀疑吗?


第三,讲究仁爱就能使人心悦诚服。天底下人的生命,都是得到了天和地的机理才成就自我性格的,都是得到了天和地的气息才成就自我形象的,我和普通老百姓相比,对于生命生生不息的意义其实都是相同的。假如我只知道自私自利而不知道对老百姓讲究仁爱对事物加倍爱惜,那么就是违背甚至抛弃了生命生生不息的意义。至于那些享有丰厚俸禄的高官,高高地位于众人之上,就应该承担起拯救老百姓于溺水之时和饥饿之中的责任。


读古书学古人的思想,大概知道了古书中的意思,就应该有大力推行古书中自己已经领悟到的古人正确思想的责任。孔子的儒家学派教育子弟,大都要求子弟要讲究仁爱,而讲究仁爱最根本的,就是要想成就自己首先就要成就他人,要想富贵自己。首先就要能够成就他人富贵他人的人,人们哪会有不心悦诚服地归顺于他的呢? 


第四,努力工作、辛勤劳动就能得到神明的钦佩。一个人每一天所穿的衣服、所吃的食物,能做到与他白天所做的事情所用的力气相匹配的,就会得到身边人的认可和鬼神的赞许,这是因为他是在靠自己的本事吃饭。假如普通人家男耕女织,一年到头地辛劳,才有了几担谷和几匹布的收入,而富贵人家的老爷少爷却一年到头安逸淫乐,不做一件事情,而吃的都是山珍海味,穿的都是锦罗绸缎。喝醉了酒以后就像猪一样呼呼大睡,醒来后他一叫唤就有下人们对他唯唯喏喏,这是天底下最不公平的事情,连鬼神看见了都不会允许他(富贵人家)这样胡作非为,难道富贵人家就可以长期这样安逸淫乐享福吗?古代圣明的帝王和贤良的大臣,没有一个无时无刻不是把勤奋工作作为座右铭来激励自己的。如果从个人安身立命的角度来说,就应该努力操练和学习技术本领,积极煅练自己的体魄,感觉到自己知识太少时就加倍努力去学习,时时刻刻做到居安思危,这样才能够做到通过增长自己的学识来增长自己的才干。


而从为天底下老百姓着想的角度来说,就应该做到让普天下的百姓都吃饱饭、穿暖衣,不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让他们都接受教育,不再像水边的蒿草一样没有自己的主见,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背负的责任。大禹、墨子大都提倡对于个人生活应该非常节俭,而对于工作应该非常努力,辛勤劳动以使自己丰衣足食。勤苦劳动的人长寿,安逸享受的人短寿,勤劳的人因为经常参加社会劳动,学有才干而能够派上用场,安逸享受的人因为从不参加社会劳动,毫无才干而被社会淘汰,一个人努力工作辛勤劳动就能为社会创造财富给别人带来好处从而得到神明对他行为的钦佩与敬仰,一个人贪图安逸享乐就不能为社会创造财富不能给别人带来好处从而受到鬼神对他行为的厌恶。



图文来自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欢迎踊跃投稿!我们会给予一定的报酬!请直接留言至微信公众号,或发送稿件至[email protected] (注明“生命真谛”栏目)


关注“生命真谛”,思考生命的真正意义:

生命真谛

微信ID:TrueLife_Acnw
长按二维码关注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