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是重要的,快乐也是最终目的,但是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快乐都是有物质基础的。我相信名校这个资源能够带给孩子很重要的物质基础,而且对家庭资源越少的孩子,名校这个资源就越重要。我还不够牛,所以我希望我的孩子能上名校。
人生很多的时候,初心就是用来更改的。谁让那时候见的世面少呢?
孩子还在肚子里和刚出生的时候,自己一路从独木桥挤出来的爹妈都说——我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那时候都信奉“快乐哲学”,各种要遵从孩子的天性和本性,信誓旦旦蜗牛漫步陪着孩子慢慢长大,深情款款“我不希望你出人头地,只要快快乐乐”。
一转眼,该上幼儿园小学了,面对择校,就没几个不焦虑的——到底是公校还是私校?要不要上国际学校?孩子以后要高考还是出国留学,还是干脆全家移民出国得了?
那请问了,要孩子快乐的初心还在么?
当然是在的。比如说我,我就特别想让孩子快乐,也特别想让孩子上名校!
扎克伯格在大学时代和同窗们,右一是他的室友格林,也是“脸书”的创意先驱。
首先,我们一定要承认,教育是一种资源。
公共教育是公共资源,私校是私人资本带来的资源。但好的资源永远是稀缺的。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每个人都有权利得到公共教育资源,但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稀缺资源。
自己资源越少的父母,越应该重视孩子是不是能得到这份教育资源。
所有自己名校毕业,年薪几十万跻身中产的爸妈,当他们说出“我不指望孩子上什么名校”,其实的意思是“你不是非得上哈佛耶鲁北大清华”,但是,二本总是要有的吧?当他们说“我不指望孩子出人头地,他们高兴就好”,但是,你不能一辈子在麦当劳打工在酒店拉门吧?
在麦当劳打工就一定不快乐么?当然不是。只要这个人修养高,能够在这个嘈杂的时代恬淡自守,TA仍然可以很快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是孔圣人都赞叹的颜回的境界。
放在现代语境下,就是吃着地沟油、污染水,蜗居在出租房,别人都觉得他可怜,他自己倒是仍旧很高兴。孔圣人都达不到的境界,我并不指望自己的孩子年纪轻轻就达到。
不上二本就一定不能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么?当然也不绝对。
但现在的时代不同了——这是一个社会经济结构越来越固定的时代,这是一个高科技人工智能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知识是真正有价值的。
我们津津乐道比尔·盖茨辍学、扎克伯格辍学,但有没有想过,如果他们不在哈佛,能不能辍学?大家不要忘了,他们是创业成功退学的。比如说,扎克伯格一拍脑瓜,要做一个facebook,首先要找程序员,再要有人推广,再之后要找人融资,他找的是谁?同学。所以他的哈佛同学里,随便挑几个,就能凑齐这一班人马了。比尔·盖茨也是一样。
作为个体,我们永远不能说一个没上名校的人就不如上了名校的优秀。但是作为一个群体,我们必须要承认名校里聚集着更多优秀的人和更多优秀的头脑。
某个总监跟我说他的经历——从香港去澳大利亚,去澳大利亚去美国,在某所不算一流的大学读计算机。刚毕业时雄心万丈,觉得哈佛、斯坦福的有什么了不起,自己也未必比他们差了。但那么多年过去,他忽然明白一个道理——原来哈佛、斯坦福的毕业生,他们的同学朋友,也是哈佛斯坦福的……
其次,名校作为稀缺资源,有些人是用自己的资源换进来的,有些人是用父母的资源换进来的。
有人说教育就是拼爹,这是对的,不光是拼爹的财力,更是父母的眼界、学识和判断力。工人的父母可以很好地指点孩子怎么做工,但指点不了孩子怎么做企业、做官员。
人在成长过程中很多阶段是需要有人指引的。需要学一点什么技能,哪些有所谓哪些无所谓,考大学学什么专业,第一份工作找什么样合适,如果这些教导父母因为眼界局限没有能力给出,可以看看自己同学的父母都是怎么建议的。
哈佛大学的图书馆藏书数量超过15,000,000册,是世界第四大百万图书馆
最后一点,根据我个人的经验,越是名校其实越注重“人”的发展。
文学、艺术、哲学、思辨能力、对权威的质疑,我真正接触到这些都是在复旦里。中学课本里都学过《狂人日记》,鲁迅简直是当年所有中学生的噩梦。但大一上文学课,教授问:你们看《狂人日记》记住了什么?有个学生说,她就记住了“青面獠牙”一伙人,好吓人。教授夸她有灵气。我那时才突然知道,原来对文字的感性感受和共鸣才是最根本的,而不是夸夸其谈主题思想和创作背景。不是名师,讲不透这一层。
来源:网络
留洋帮线下沙龙进行时,北京、天津家长们约起来!
【留洋帮线下聚会-北京】
时间:5月8日下午2点
地点:农圃饭店三层会议室(车公庄地铁附近)
组织:留洋帮群主 马婧(微信、电话:15810280523)
【留洋帮线下聚会-天津】
时间:5月15日下午2点
地点:待定
组织:留洋帮群主 马婧(微信、电话:15810280523)
点击“阅读原文”,可访问留洋帮官方网站,更多留学咨询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