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寻人联系方式
某种程度上,技术正在改变信息的流动方式。以前,和走失老人相关的是电线杆、报纸中缝、救助站这样一个个孤立的信息点,而如今,这些信息通过网络和手机,被技术重新连接在了一起。
收到实习生于瑛琪发来找到老人的微信时,曾华正坐在大年初二空荡荡的办公室里加班,兴奋、惊讶甚至有些不敢相信,曾华觉得,自己好像中了彩票一样。
那是2016年2月9日晚上8点左右,离曾华通过今日头条客户端把老人走失的消息推出去只过了不到7个小时。数据显示,这条消息被弹窗推送到了28.2万人,事后确定,这28.2万人中的至少两人都看到了那位走失老人,其中一位联系上了家属,另一位选择了报警。最终,一条弹窗把散失在各处的信息集合了起来,让家属找到了老人。
当天今日头条弹窗推送图
对于曾华和同事们来说,这着实是一场意外之喜。此前,他们已经连续几个月在今日头条上核实、发布走失人群的信息,却无一反馈。不过,之前的重点一直是放在走失儿童身上。
因为经常和团伙拐卖犯罪相关,并且社会关注度更高,儿童走失在国内一直很受媒体关注,寻人启事不时见诸各家报纸的边栏、中缝乃至路边的电线杆。
曾华最初在今日头条负责城市新闻的弹窗,他和同事与机器协同工作,通过算法把城市资讯弹窗发送给大街小巷、兴趣不同的人们的手机上。
报纸上那些寻人启事勾起了曾华和同事们的心思——今日头条的推荐算法里,有专门的地域维度,可以将某条本地资讯推荐给本地用户。能不能用弹窗把寻人启事推到失踪地点周边,让那些更容易看到走失者的今日头条的用户,帮助提供关键信息?
今日头条CEO张一鸣甚至拉了几个同事在微信群里正式讨论起这个事儿。他们觉得,作为一家基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移动互联网公司,自己有机会解决这个社会问题。同事们决定搞个“大项目”,为此他们还特别拜访了公安部打拐办负责人陈士渠,陈士渠则介绍他们认识了专注于寻找走失儿童的公益机构“宝贝回家”。
讨论后定下的原则,是今日头条邀请“宝贝回家”进驻自己的自媒体平台头条号,由他们统一发布核实过后的走失儿童信息,之后今日头条会基于走失的地理位置进行信息弹窗。
曾华和同事们显然低估了寻找儿童的难度,同时也忽视了寻找走失老人的需求。现实中走失儿童往往涉及有组织犯罪,加上“宝贝回家”核实需要时间,每周他们只能推送两到三条的走失儿童信息,“大项目”逐渐成了城市组的一件日常工作,偶尔,他们也会把走失老人的信息加进去,直到大年初二这次“中了彩票”。
“当时我们都太兴奋了,这个对我们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曾华说。而今日头条副总编辑徐一龙显得更冷静一些,“无法确定这是不是一个撞大运的事”。在最初的兴奋过去之后,同事们开始认真考虑起寻找走失老人的问题:找到的成功几率比较高,是不是可以转变下思路,多寻找走失的老人?
很快,曾华和同事们调整策略,开通了寻人邮箱,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到3月11日,一个月出头,他们就连续找到了4位走失老人。
媒体对头条寻人的报道
从越来越多的寻人信息中,徐一龙和曾华也发现,绝大多数寻人需求都是针对老人的。徐一龙特地去查了查资料,他发现北京市卫计委曾公布过一组数据,仅北京就有60万老人一次或多次走失。
“这个数据远远超过我对这个事情的理解。老人走失比孩子遭拐是更为高频发生的事情,这也与袭近中国的老龄化社会有关。”徐一龙说,“社会公众认识对老人走失的重要性和认知是不匹配的状态,一个老人的走失对一个家庭的打击是非常大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但我们却轻率地处理了它。”
一番总结后,大家一致认同,寻找走失老人的实际需求很大,老人移动速度慢,也不涉及有组织犯罪,更容易被找到。
曾经的“大项目”像最初设想的一样开始运作了。现在,曾华和另外两位同事一起负责头条寻人项目。他们现在每天都会从各个渠道,微博、微信朋友圈、报纸中缝,甚至是路边电线杆发现寻人的线索,然后核实、发布。
张桐瑞是东北师范大学大四学生,加入到这个团队近两个月,“这两个月以来,每次收到家属发来‘找到了’这样的信息时,我都特别激动”。每条寻人信息推送后,项目组都要求写一则简报,张桐瑞总需要一段时间恢复情绪才能着手写。
那些受到帮助的家属不少都还和张桐瑞保持着联系,每当周围出现走失老人,他们甚至会第一时间直接联系张桐瑞,希望在今日头条发布寻人线索。
头条寻人网页
当然也并不都是好消息。张桐瑞说,一位和他年龄相仿的武汉女生3月中旬向头条发来寻人信息寻找走失的奶奶,4月22日武汉女生发来反馈,说老人不需要再找了,已经去世了。于瑛琪接触的另一家人,则告诉她,老人找到时已经在一个地下室的电梯间去世了。
这也是团队面临的问题,曾华和同事们总是希望能更快的获得更多的,也更准确的信息,“这样能少走一些弯路,找到老人的可能性会更大。” 于瑛琪说到。
为了能帮助到更多走失家庭,头条寻人项目组正尝试与更多的公安局、救助站和都市报建立联系。某种程度上,技术正在改变信息的流动方式。以前,和走失老人相关的是电线杆、报纸中缝、救助站这样一个个孤立的信息点,而如今,这些信息通过网络和手机,被技术重新连接在了一起。
到5月6日,头条寻人项目组先后找到16位走失者,14位老人,1名年轻姑娘,1名少年,这样的工作让曾华很有成就感。
“做这个项目对自己也是一种慰藉,我希望如果有一天父亲走丢了,其他人看到后能把他送回来”。
本篇文章转载自中国青年报,原标题为《走失老人的回家路变短了》,经作者张敏授权发布。
长按二维码,勾搭头条君
你关心的,才是头条丨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