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来一起看看这位澳洲校长给学生的一封信

2016年05月12日 澳学集团



从本周二开始,澳大利亚3、5、7、9年级的学生开始参加全国读写和算术统一考试(NAPLAN),考核的内容包括语言规范,阅读,写作,以及数学。



不过在考试之前,澳洲一所学校的校长给3和5年纪的学生们发了一鼓励信,告诉他们:考试并不能代表一切!



校长在信中说到:“考试不会反映出你们中的一些人喜欢唱歌,擅长画画,能教别人使用软件,一些人能优雅地跳舞,能自信地面对一大群人演讲。考试也不会显示出你的朋友在伤心的时候特别依赖你。这些考试分数能说明你在考试的那一天做的多好,但不能说明一切,你这一学年每天所付出的努力能说明更多。”



信函中文翻译

2016年4月21日


亲爱的3年级和5年级学生们:


很快你们就要参加NAPLAN考试了,在考试之前有些很重要的事情你们需要知道:


这次考试并不能评定令你们出类拔萃和独一无二的所有特质。


给考试评分的人并不知道你们中的一些人喜欢唱歌,擅长画画,能教别人用软件,也不知道有些人能优雅地跳舞,能自信地面对一大群人演讲,不知道你的朋友伤心时有多么依赖你。他们不知道你参加了体育运动,帮助了父母,与弟弟妹妹或表弟妹们玩耍,不知道你关心他人,体贴周到,每天都尽力做到最好,因为这些特质都无法测试。


你的考试分数能说明你在考试的那一天做的有多好,但不能说明一切。它不能表现出你在本不擅长的方面有所提高,也表现不出你令老师的一天过得美好,考试无法体现出你有多么地特别!


所以考试尽力就好,记住没有一个方法能测试出你所有美好的特质!


此致


副校长Shield夫人     校长Young先生    3年级和5年级老师



澳洲课程、评估和报告管理局负责监督NAPLAN考试,其负责人Robert Randall表示有些学生可能感到焦虑,但是否能正常看待考试很多时候取决于家长。


“NAPLAN考试不能评定孩子们在课堂上的所有表现,其本身也不是这样的目的,但它确实能评定读写和算术这两个重要领域,这是孩子们终生都会用到的技能。”


不知道伙伴们是否还记得,就在去年这个时候,悉尼一位老师给学生发了类似这样一封暖心的信。


信的字里行间都体现着老师对学生的殷切关怀,大意是讲这个考试不能体现出学生的全部水平,同学们不要将考试成绩看得太重,放宽心啦~咱们重温一下这封信的原文:



信函中文翻译

写给我们最最亲爱的三年级同学们:

 

下周我们将举行你们人生中的第一次NAPLAN考试(澳洲的一个国家统一综合性考试)。在你们参加考试之前,我想让你们知道以下的一些非常重要的内容:

 

这个考试并不涵盖所有那些让你们与众不同,引以为荣的方方面面。

 

那些出题目的老师们并不知道有些同学爱唱歌,有些同学非常善于画画,有些同学会教别的同学如何使用电脑。他们并没有看到你们有些可以如此优雅的舞蹈,或者可以自信从容的在一大群人面前演讲;他们并不知道你们是你朋友们忧伤时的依靠;他们不知道你积极参加各种体育运动,不知道你在家里是爸爸妈妈的好帮手,不知道你是弟弟妹妹们最好的玩伴。他们并不知道你很有爱心,很体贴,很懂事,并且每一天你都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因为这些品质是不能在考试中体现出来的!

 

考试的成绩只能代表你当天的表现,但它不足以代表你的全部!从那个分数里,看不到你已经悄然攻克了那些曾经难倒你的问题,看不出你的老师因为你正感到骄傲!分数不能体现你是如此的独一无二!

 

请做好准备来学校参加考试并全力以赴,最重要的是记住:考试并不是测试你所有优秀品质的唯一途径!你就是你,你就是唯一!!!



这封信在悉尼华人圈引发了很大的反响。许多老一代的移民都感慨,自己在澳洲出生的孩子已经长大了,他们也感受到了澳洲教育带给孩子性格上的影响。


一些新一代的移民也表示,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这种有爱温暖,不过分苛求成绩的教育环境中成长。


澳洲孩子们的时间安排

说到这,澳洲的熊孩子们一天到晚,到底都学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澳大利亚统计局的一个项目分析了澳大利亚小朋友在一周内的业余时间安排,我们采用2013年的数据,来看看他们每周业余时间都学些什么,做些什么。 




7个小时用于家庭作业,6.3 小时要做家务;



4.4小时用于挣零花钱,2.6小时用于社区志愿服务;



13.4小时用于使用电脑,13个小时要和家庭成员在一起度过;



14.3小时要和好朋友在一起,9.2小时用于看电视;



9.3 小时做体育运动,8.1小时用于在校期间的睡眠!是上学期间哦!




怎么样, 是不是和应试教育很不一样呢? 


澳大利亚的教育跟中国的教育体制是完全不同的,小编也不敢妄言哪种体制更优越一些。


虽然中国的教育体制备受诟病,但是在高压之下确实培育出了一大批顶级学神,天才和精英;而澳大利亚的教育之下,每个学生都长为独一无二的自己,成就不一样的人生。


小编时常在想,如果将两国的教育相互融合,培养出来的又会是怎样的人才呢?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