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女儿去Gap Year,你该不该也试试?- 附带间隔年攻略

2016年05月17日 美国留学妈妈圈





最近,一条新闻占据了美国各大媒体头版头条,甚至火到了中国,大家都在兴致勃勃地谈论“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女儿决定延迟一年进入哈佛,先去过个间隔年”。

总统闺女选择“间隔年”,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纽约大学等名校也都明确表示他们支持学生延迟入学去过间隔年,看来这可能真是个好选择。

 “Harvard College encourages admitted studentsto defer enrollment for one year to travel, pursue a special project or activity, work, or spend time in another meaningful way.”

这是哈佛大学官网上的原话,意思是说他们鼓励已经被录取的学生延迟一年入学,去旅行、去参与某一项目或活动、去工作,或者用其它有意义的方式过好这一年。目前,哈佛每年有80到110名学生选择间隔年。而据美国间隔年协会(American Gap Association)的数据统计,每年大概有3万到4万学生选择间隔年,2015年的人数比2014年增长了22%。


间隔年到底好在哪儿?

1.    研究表明,从间隔年回来的学生在学术表现上会更优秀。

这项研究是由拥有近30年经验的明德学院(Middlebury College)和哈佛大学招生官Bob Clagett发起的。他发现从间隔年回来的学生在平均GPA上要比他们之前期待的高0.1-0.4分(关于该研究的新闻:http://collegeadmissionbook.com/blog/bob-clagett-taking-gap-year)。

2.    间隔年的经验会让学生认清自己的职业倾向,开阔视野。

绝大多数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并不了解自己将要学习的专业到底是干什么的,未来能从事的职业又是否是自己感兴趣的。这一点其实在中国学生身上更为明显。毕竟美国中学十分重视社区服务,而且学生从十几岁起就可以从事兼职工作,国内的学生很多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现在不少学生为了申请美国大学而参加一些公益服务,很多往往也流于面子工程。所以,经常出现的局面是学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然后又无奈地从事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职业。如果能在间隔年时选择自己想尝试的职业并获得第一手体验,比如到律师事务所当秘书、到诊所当助手、到学校当志愿者等,那无疑对未来的人生规划是极好的。

3.    间隔年让压力爆棚的资优生有了喘息的间隙,能更好地应对之后的高强度学习。

这些被名校录取的学生往往从幼儿园起就开始按部就班地为申请名校做准备。小学的底子要夯实,进入资优生项目,各种兴趣要培养起来,课外班是少不了的;初中加大学习任务,科学研究做起来,暑期学术夏令营得参加,开始攒课外活动履历;高中AP课程得上,GPA和SAT都要高,有几项拿得出手的兴趣才艺,参加不同名目的竞赛。这么紧凑的学习生活节奏让很多孩子已经快窒息了,他们急需在前进的路上先歇一歇,充好电再重新出发。这也是哈佛大学非常鼓励学生选择间隔年的原因之一(https://college.harvard.edu/admissions/preparing-college/should-i-take-time)。




但是!间隔年并不适合所有人

1.    如果孩子没有目标明确的计划,那他就不该去过间隔年。

尽管奥巴马的女儿并没有公布她间隔年的安排,但很明显她绝不可能是去餐馆刷盘子,躺在沙发上看电视,或者仅仅闲适地在沙滩上晒太阳。如果只是从事低技能低时薪的工作,或者只是懒散度日,那么在间隔年回来之后孩子身上会比同龄人多了什么有价值的经历吗?

目标明确的计划不一定非得跟职场挂钩,有助于孩子成长和转变的都算。比如我在美国论坛上看到一个家长分享的经验:他的孩子先用了半年时间探访了周边数个州,不是公路旅行,而是深入到当地的农村小学里收集相关的教育数据,然后拍照、采访,写成文章发表出来跟大家分享他对于农村教育的第一手资料;之后的半年则申请到自己家乡教育部门的实习生职位,进一步亲身参与到教育政策实施与制定的流程中去。

这就是一个质量高的间隔年计划,既能在过程中有实践、有体验、有思考,又没有很高的门槛限制。

2.    如果孩子严重缺乏自我控制和自我激励的能力,那他就不该去过间隔年。

即使是一个计划周详的间隔年,也需要孩子自己能有毅力去严格执行下去。比如,有的孩子想趁间隔年去学习法语和法国文化,他的父母又有这个经济能力支持他去法国进行沉浸式学习,可如果他到了法国坚持不了几天就被法语单词的阴阳性和复杂的语法搞得头晕脑胀,然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与能说英语的学生混在一起,在打打闹闹、说说笑笑中,咻的一下,间隔年过完了,法语和法国文化又真地学了多少呢?

那些立志利用间隔年掌握某项技能的孩子一定要小心,做什么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缺乏自我控制和自我激励能力的话还是先老老实实地接受大学生活吧。毕竟,每天去上课、按时交作业的模式是种很有效的制约手段。

3.    如果孩子热爱自己选择的专业,已经准备好并期待大学的学习生活,那他就不必去过间隔年。

尽管美国大学的学习强度很大,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惧怕和厌恶它的。有些孩子在中学,甚至更小的时候,就已经很明确自己喜欢哪个领域了。或者,有些孩子在中学假期时就已经探索过自己或许感兴趣的多个职业领域了。他们往往对自己选择的专业非常肯定,也非常渴望立刻进入到更专业的学习中去。那么,这些学生就没什么必要去过间隔年。

举个例子,前不久刚被哈佛录取的上海学生陈子弘:小学就热爱数学,从学习中发现了数学之美;到了初中自愿退出奥数比赛,专心搞纯学术研究;高中阶段已经自学美国大学数学教材,潜心钻研学术,一举获得丘成桐中学数学奖,所写数学论文被普林斯顿大学本科生学刊发表。这样一个目标明确、意志坚定的学生,他渴望的是赶紧到哈佛大学的学术海洋中徜徉,间隔年对他来说毫无意义。

当然,这一条建议更适合理科学生,毕竟文科与现实联系得更紧密,更需要去体验生活。

4.    如果孩子被录取的大学并不支持间隔年,那还是三思而后行吧。

最后这条是最实际的,除了前文提到的几所名校之外,大部分美国大学并没有明确支持间隔年。所以,如果有间隔年的想法,一定要先与大学相关部门沟通。否则,像加州州立大学系统,如果因间隔年而延迟入学,那第二年是要重新申请的。另外,很多奖学金项目也不会因为间隔年而延迟,第二年再入学时也需要跟新一届学生重新竞争。

没有钱怎么间隔年,普通家庭该如何选择?

其实,除了上面提到的四点建议,还有一个会影响决定的因素十分重要:钱。

在海上漂流几个月,了解海洋的专业知识,接受潜水和航海的专门培训;到电视台、电影公司、博物馆里实习;去世界上的其它角落感受别样的文化、民俗和饮食;欣赏大自然壮观景象,探索多种不同环境,学习野外生存技巧;……这样的项目数不胜数,感兴趣的家长可以到http://usagapyearfairs.org/查看。听起来既有意思又有意义吧?项目背后却是平均3万美金的成本,比州内公立大学的学费还要高。

目前,选择间隔年的学生大部分出身于经济社会地位较高的家庭,一年3万美金的支出对他们来讲不过是个小投资。或者,他们还可以借助社会资源,把孩子送到更高端的机构中去历练。可是,普通家庭根本无力承担这样的经济成本。中产阶级的家庭收入不过10万美金一年,低收入家庭则不足5万美金,家里不只一个孩子,连大学学费都可能要贷款,上面提到的间隔年项目对他们来说只能是奢侈品。

不过,1993年成立的AmeriCorps为普通家庭的孩子提供了实现间隔年的可能。这是一个由美国联邦政府支持的公民组织,主要招收18-24岁的年轻人参与到各个项目中去,关注的领域是环境保护、教育、反贫困、健康安全和大灾支援及重建等。

在这些项目中,学生既有可能直接参与到当地社区服务,比如建造房子、灌输环保理念、维持公园设施、筹集并发放食物等,也有可能作为领导团队的一员,帮助召集面试志愿者、设计规章制度、对员工进行培训等。一般来说,10个人左右一组,根据需求会在美国境内不同州之间轮岗,为期10-11个月。项目会提供住房或住房补助,4000美金的生活费,在成功完成一年的项目后还有5775美金的奖励。

一个美国学生的亲身经历是这样的:9个人一组,先在加州的某个地方参与土地保护项目,然后到中部某个地区帮助当地低收入家庭报税,最后又到夏威夷投身到自然资源保护中去。

这样看下来,AmeriCorps的项目能让学生参与具体的社会实践,锻炼领导和沟通技能,接触不同人群感受不同文化,增强对弱势群体的同理心,拥有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公民责任感,还不增加学生的经济负担,简直是一举多得!因此,普通家庭出身的学生在考虑间隔年时,往往会首选AmeriCorps,美国很多公司也会对有过AmeriCorps经历的毕业生青眼有加。

对AmeriCorps感兴趣的家长可以到http://www.nationalservice.gov/programs/americorps查看详细信息。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美国留学妈妈圈微课堂预告:

本周六 (5月21日)晚9点

[留学妈妈海外投资会员俱乐部] 第二讲:旧金山湾区最热房产及案例分析

- 走势,回报,风险及中国买家常见问题。

点击左下“阅读原文”,或长按下面二维码,加入[留学妈妈海外投资会员俱乐部]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