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史不过百年,当我们回顾设计史上那些经典的椅子,如同多元的音符跳动在工业时代历史的旋律间。一把椅子之所以能留名史册,必然超出一个被消费的符号范畴,以饱含设计背后的情感姿态站在工业发展的前端,并将这种前端工艺放在合适的消费品上。椅子,属性(功能部分几乎固有不变)上与桌子、灯具类似,但因其作为最基本又最特殊的物,描绘了不一样的历史场景和设计情愫。
►开放前卫的钢管椅
Cutting-edge Tubular Steel Chair
1925年,毕业于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匈牙利设计师马歇尔·布劳耶为他的老师瓦西里•康定斯基的住宅量身定制家具。他从一辆自行车的扶手上找到灵感,并决定选择椅子作为载体,将同样的技术用于家具制造。
由此,世界上第一把钢管椅“瓦西里椅子”诞生,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使用弯曲的钢管这一新技术和新材料而设计的椅子:高级不锈钢管椅身,镜面抛光处理,高级真皮带,在设计上沿用包豪斯风格的开放式的造型,使得这把椅子既简单又具有独特性。
►Landi-Chair的前世今生
Stories behind Landi-Chair
1938年,32岁的Hans Coray在向瑞士国际展总建筑师展示一些为寻求创新案例支持的模型时,收到了他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次委任:主办方正在寻找一把要求在各个方面必须是全新的椅子,用来作为瑞士国际展览会的官方用椅。Coray对设计进一步的深化,造就了20世纪轻量化金属椅的设计传奇:选用了当时新颖兼具瑞士韵味的,质轻且耐候性强的铝作为材料。
78年过去,如今的landi chair已由vitra接管了生产线,未改其设计初衷,运用先进的技术使户外椅的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椅壳为铝板冲压,阳极氧化;扶手与椅脚铝型材一体折弯,铝支架焊接,阳极氧化;脚垫则用灰色TPE注塑成型。
►好莱坞电影中的经典
The Classic Chair in Hollywood Films
威尔顿·丁杰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收到美国海军的任务书,需要他设计一款用于潜艇的金属座椅,海军提出“设计要让椅子永久耐用”的要求。丁杰斯和美国铝业公司合作研发这款椅子,为了满足耐腐蚀、耐用、质轻等特殊需求,最终选定了轻质坚固的铝材,以 80% 的回收铝合金作为原料。
按照人体尺寸定型,切割、弯曲成形、焊接、打磨、热处理、抛光、电镀,这款椅子全部采用手工制作,用铝片弯曲交接制成,并且打磨得几乎看不见缝隙,整把椅子需要77道工序完成并由人工检查。第一把以特殊身份出现的椅子在1944年交付给美国海军,由于使用了海军的编号是1006,因此名为“海军椅1006”。如今,“海军椅1006”在众多好莱坞电影中频频进入大众视线,成为不可磨灭的经典。
►金属线条“编制”的立体空间
Three-dimensional Metallic Space
德国设计师Konstantin Grcic年少时深受母亲的艺术熏陶,曾作为木匠,凭双手打造一张全木的椅子。1990年获得伦敦皇家艺术学院艺术专业硕士学位,之后年仅二十七的他迅速在慕尼黑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公司,开始从家具到建筑等多领域的设计。
在这里不得不提他的代表作品“Chair One”:以铝金属与钛金属制成,以多个平面以不同角度组合而成,“编织”起立体的外型。多个中空的三角型组合而成的座椅,不仅塑造强有力的承托结构,而且形成别样的设计风格。利用铝灌模技术设计的Chair One,更为充分的表达了他的设计理念:工业化以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简单的形态以符合理性与感性的统一,真实存在以成为每日生活的一部分。
►意大利轮廓
Italian Profile
Pensando ad Acapulco座椅,是意大利设计工作室Ivdesign源于“阿卡普尔科椅”的钟爱之情而设计。(Young Bird Gallery首推上线产品,定制惊喜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直接关注服务号youngbirdgallery-cn。)这款火爆20世纪50年代的“阿卡普尔科椅”,它的诞生故事听起来使人回味无穷:传说当时有一个法国游客正在阿卡普尔科访问,他发现在海滩上的椅子都烫得让人无法坐下。于是他设计了一把椅子,灵感来自于阿卡普尔科地区传统的玛雅吊床,体现热带风情同时兼具悠闲舒适的特点。阿卡普尔科椅由钢和塑料制成,采用线形态勾勒出一个类似贝壳的形状,象征着如墨西哥人一样充满热情和绚烂色彩的家具,一经生产便迅速风靡整个墨西哥。
Ivdesign基于“阿卡普尔科椅”将设计融入生活,也将使用者的性格特色赋予材质以不同的表现力的理念,从圆锥结构和形式的相关性这一概念进行探索,采用特殊的铜类金属对材质的构成和再生性进行归纳总结。Pensando ad Acapulco座椅应运而生,由意大利高端金属表面处理商De Castelli采用匠心独运的工艺推向大众视线。
张周捷:“ 我设计的不是椅子,而是系统”
来自伦敦艺术大学圣马丁设计艺术学院的校友张周捷,他设计的核心理念是探讨数字物体的成形方式,并结合手工艺和前沿的数控技术,把虚拟转为现实。通过特定的软件,每件家具都可以根据客户的形态实现数字化定制。在计算机生成产品模型后,通过激光 切割不锈钢板、手工弯折、焊接、抛光等加工流程,一件个性化定制的家具在设计师的手中诞生了。
“ 我设计的不是椅子,而是系统”这句话听起来是不是有些悬乎?如同第一次看见张周捷设计的三角系列椅子的感觉不锈钢的材质、四个尖锥形的脚和棱角分明的多面体。从英国圣马丁设计学院求学归来的张周捷在松江创办了自己的数字设计实验室。他说自己喜欢闭门造车、喜欢活在未来,所以眼前的这把椅子也许真的不是椅子,而是一件诞生于张周捷实验室里的物品。
《天天新报》:圣马丁求学的经历对你现在的设计有什么启发和帮助?
张周捷:我想应该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我的设计(就是整个设计系统)早在英国求学时就已经完成了,其实这只是几千把椅子里的一把椅子,又或者说我设计的根本不是椅子,而是一个系统。
在未来,物体可以以它自己的方式去生长,而不是我们要去设计它。在我回国之后,我其实是花更多时间去实践它,实践我的想法。为什么它的脚会那么尖?因为它生成的形状就是这么尖的。也就是说,在虚拟的数字环境里面,它是由很多点构成的,在形状完成之后,我尽可能地尊重它原来的特性,而不是人为地去改变它。所以,我的作品更多的是阐述一个可能性。
《天天新报》:你所说的系统是指什么?
张周捷:我设计的不是具体的椅子,可以是无穷无尽的椅子。因为在数字环境里面,计算机有自己的逻辑,它很聪明,远远超过了人的想象空间。现在用计算机可以模拟水、火,模拟很多自然现象,所以我选择尊重计算机,尊重数学,尊重逻辑,就像我们尊重大自然是一样的。打个比方:一棵树木的生长是由内在的DNA所决定的,每棵树都不一样,我设计的这把椅子也是一样,为什么会长成这样?这与它最初的DNA有关系。
《天天新报》:国外设计学院与国内相比有哪些不同?
张周捷:国内的设计学院更多地是教你怎样设计具体的产品,更多的是面向市场的需求。而在英国圣马丁,更多地是教你如何在源头创新,没有目标用户,没有很详细的商业计划。
《天天新报》:是不是你的设计作品更像一件艺术品?
张周捷:我觉得不是,但有的人会收藏它。现在来看,我设计的12把都卖掉了,买家都来自欧洲、美国,其中也有收藏家。
《天天新报》:未来你的作品会朝什么方向发展?
张周捷:我毕竟还是个设计师,不是艺术家。我觉得设计师还是需要有社会受众的,是要服务社会的。目前,我的设计还属于前期的研究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将来这把不是椅子的椅子,我希望可以被大家所用。
文本转载自YOUNGBIRD、搜狐《天天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