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偶然在新浪首页上看到一篇博文,作者通过对法国“小城市”斯特拉斯堡的观察,总结出外国的小城市比中国的更能吸引人才的原因:外国的小城市比中国的更为优雅浪漫,比如街上充斥着咖啡馆和艺术品店;而中国的小城市则大都不够优雅且无迷人的小资情调,故此难以像斯特拉斯堡那样吸引人们去居住。
呵呵,难为这位博友,他竟然给尚在温饱与小康之间徘徊的中国小城市提出了“优雅、小资”这样的高标准、严要求,真不知道这哥儿们在这里讨论的是吸引“人才”呢?还是吸引“游客”?
若讲吸引游客,俺还真不服那个什么斯特拉斯堡,法国小城市很了不起嘛?俺这里的丽江、阳朔、凤凰也很小资、很文艺范儿。
但是,若要讲小城市如何吸引人们过去工作定居,这倒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毕竟中国的一线大城市已经牛B得一塌糊涂了,又是奥运又是世博的,把全世界都晃得直眼晕。
相比之下中国的小城市多少有点儿灰头土脸,刚毕业的大学生们宁愿在大城市里扛长活,也不愿回到小城市里过日子。
个中原因,俺想决非中国小城市街头缺少法式咖啡馆那么简单。欧洲俺也去过,同样是以游客的身份,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就不拿它来说事儿了。在这儿说说俺客居的加拿大,看看那里的小城市是凭什么吸引人去当地工作与生活的。
第一,加拿大的城市虽然有大有小,但是所有的城市都有彼此独立的行政体系和平等的行政关系。这种城市叫做“自治市”(municipality)。
温哥华大家都知道吧?加拿大的第三大城市、太平洋海岸地区的经济核心,够牛B吧?但在它北面、巴拉德峡湾对面,那个只有不足47000人的北温哥华市,虽然只是个小镇的规模,但却与大城市温哥华是平辈儿的哥们儿弟兄。
两个城市谁也不比谁高一头,俩市长走在一起谁也不用尿谁。在大温哥华地区,像温哥华、北温哥华这样的大小城市,一共有21个。
它们相互依存、合作,共同构成“大温哥华都市圈”,但是彼此间却无任何行政上的隶属关系。
这一点中国的城市就比不了,你要是个县级市,上面就有地级市压着你;你要是个地级市,上面还有省会城市压着你;你就是混成了省会,在直辖市面前也要矮一头。
而排在前三位的则分别是三个毫不起眼的小地方:Wood Buffalo(16.91万加元)、Oakville(14.37万加元)和Caledon(13.87万加元)。回过头来再看看中国的情况。
第三,加拿大的小城市有不逊于大城市的文化教育环境。加拿大是省管教育,所有的大学、中学、小学都是省里投资,联邦政府连教育部都没有,这种模式有助于教育资源在全国各地均匀分配,特别是高等教育资源,不至于像中国似的主要集中一些大城市。
现在去加拿大留学的中国学生越来越多了,关注这方面信息的朋友一定知道加拿大的滑铁卢大学,这座以计算机专业和精算专业称雄北美的大学所在地“滑铁卢”,是一座人口不足10万、距多伦多100公里的小城市。
第四,加拿大的小城市有着良好的医疗保健条件。加拿大的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到每一个加国公民及永久居民,这一点就不多说了。生了病光有人给出钱还不行,还得有人给治。钱是政府出,病得是医生给治。
咱随便找个加拿大小城市看看人家的医疗条件。金斯顿,安大略省一座人口15万的小城市,那里有两件出名的事物,一个是加国的百年名校“女王大学”,另一个是著名的风景区“千岛湖”。
若论历史人文景观,北美比不过西欧,但若论自然风光,北美则更胜西欧。大温哥华地区仅44000人口的小镇“西温哥华”,背靠雪山面临大海,山上有冬奥会级别的滑雪场,海边有森林环抱的沙滩,与繁华都市温哥华仅一水之隔,堪称世外桃源、理想的宜居之地。
中国虽也有一些小城市山清水秀、景色怡人,但中国小城市的整体环境较之加拿大,只能用“差之甚远”来形容。
加拿大内陆地区最南端的城市温莎,是加拿大的汽车工业基地,其经济地位相当于中国的汽车城长春,当然温莎的城市规模无法与长春相比,只有32万人口。温莎市2009年的平均房价是15.38万加币,折合人民币约为100万元,与中国同等规模城市的房价相比也不算便宜是吗?
但是请注意温莎市的户均年收入是8.05万加元,也就是说人家的平均房价只是户均年收入的1.91倍。中国小城市居民户均年收入的1.91倍能买一套什么样的房子呢?
除了联邦政府的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项目外,他们特别给一些偏远省份、农业省份单独开小灶,实施所谓“省提名移民计划”。
即允许这些省份直接到海外去推销本省“户口”,只要你在该省投资一定额度、承诺在该省纳税定居,移民局就给你加国永久居民身份。
目前实施这类省选商业移民政策的有大平洋海岸地区的爱德华王子岛省(英文简称PEI)、诺瓦斯科沙省以及大草原地区的曼尼托巴省和萨斯喀彻温省等。
由于区域发展水平、经济模式、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原因,这些省份的人气略显衰微,拿偏安海隅的爱德华王子岛来说,岛上的“大城市”夏洛特敦只有不到6万居民,那可是省会城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