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大勇教授脑海中的未来,便携的诊断设备会像智能手机一样普及,科学家能用它们监测个体细胞,疾病也能在危害身体之前被诊测出来。纳米生物光子学在悉尼科技大学是一个新兴领域,也是金大勇教授努力去开创的医疗领域。他认为,“纳米尺度是生物分子运转的基础层次,也是疾病发源的尺度。”
为此,金大勇教授设计了一种肉眼不可见的功能纳米微粒,利用光能去探索细胞、监测疾病,并向其递送适当剂量的药物。
金大勇教授最近被委任为耗资370万澳元成立的澳大利亚研究协会产业转型中心(Australian Research Council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Hub)的负责人,这个中心的目标正是要研制侦测能力大幅提升的便携式诊断设备。
这些易用设备的开发吸纳了金教授及其同事们在纳米材料和光子技术上的成果,能够分析呼吸、唾液、尿液和血液样本中小到不可思议的物质,来判定取样者是否患病。
Super Dots进入体内诊断疾病
金教授还尝试着推进疾病的体内诊断,他说,癌症和传染病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爆发的,目前我们面临的挑战是,我们不能在早期阶段发现这些细胞。
澳大利亚的Super Dots团队主攻这项技术,金教授正是其中的一员,这个团队在2015年获得了极具声望的Eureka 奖。这些纳米粒子能够“大海捞针”,从数以百万计的细胞中侦测出致病细胞。这些微粒由纳米结晶材料构成,它们能够吸收不可见的红外线,然后释放出大量能量。
一旦纳米材料在体内或血样中发现了目标细胞,就可以被研究人员通过无害的红外线激活,然后那个点会释放出可见的光,将致病细胞点亮。“致病细胞在黑暗中生长,这项技术让你能够监测它。”
金教授的新研究也为显微观察领域带来了新突破。金教授和佐治亚理工学院以及北京大学的科研人员共同突破了一大难题,研发了一种简易方式,以3D的方式观察细胞。团队用特制的镜片取代了传统的透明玻片来培养细胞,在超分辨率显微镜的反光下,研究人员能够清晰地看到细胞结构的细节。
通过了解细胞如何运转、交流以及疾病如何产生,研究人员能够发明出更加有效的疗法。金教授和北京大学的席鹏教授共同持有这项发明的专利权,金教授称他们正在想办法通过奥林巴斯或徕卡这样的企业将这项发明推向市场。
把金教授带往澳大利亚的是爱情的力量。他的妻子在2002年来到悉尼学习会计,他也随她来到澳大利亚。金教授最终去了麦考瑞大学Jim Piper博士——激光和光学研究新锐专家的实验室。在Piper博士的指导下,金教授研发了一套追踪水中病原体轨迹的系统。
金教授称,澳大利亚的研究生教育相比他去美国的同学所接受的要更全面和丰富。原本他的家庭打算让他回国后进一个美国的博士后站点,但他最终决定留在澳大利亚。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