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感谢大家关注叁眸行摄的微信公号。手机作为我们现代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好看好玩的资讯,它更是我们每一个人发挥我们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源泉和工具。手机,作为当今最为流行的拍照工具,能够提供越来越好的画质和拍摄功能,这一方面降低了拍照的门槛,但同时却给希望拍出更好作品的朋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信大家看了这篇文章,会对如何用好自己手中的手机拍摄一张漂亮的照片获得一些启发。
——编者语
摄影师:小瓦瓦Chris;
叁眸团队联合创始人,培训讲师,行摄领队;
旅行风光摄影师,商业建筑摄影师,
摄影数字后期先驱,视频剪辑师;
Getty Images (CN)签约摄影师;
微信:zhenjin1984。
我们现代人所处的是一个快速消费我们感官刺激的时代。我们每天会接触到大量碎片化的图片信息。我们在浏览微博、微信中的图片的时候,分给每一张图片的时间是非常短的。所以,在所有被浏览的图片中,真正能够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甚至能够打动我们的图片是很少的。反过来想,我们如果作为拍摄者,如何用手机拍出一张能够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甚至能够打动他人的照片,就是这篇文章想要分享给大家的。
手机摄影是一种非常个性化和主观化的视觉表达过程。因此,优秀的手机摄影作品没有可以被量化的明确的标准,但是它们却有着很多共性。在我们练习用手机拍摄的初期,在形成自己的视觉标签之前,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共性的学习和模仿,拍出一些不错的作品。
优秀的手机摄影作品的第一个共性,就是他们通常都具有非常明确的视觉中心。所谓的视觉中心,就是在一张图片中,我们第一眼看过去最能吸引我们的元素、元素所在的位置以及它所昭示的内容。具有明确视觉中心的照片能够非常快速地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让观看者产生继续对这张照片解读的冲动。
1明确的视觉中心
比如这一张照片,我们第一眼看过去,我们的注意力一定是被跳跃起来的这个人所吸引,我们的注意力一定不会落在背景花白的天空上。我们如果继续观察这个主体,我们会发现主体的动作、甚至他的表情都非常地具有视觉表现力。这样的过程通过视觉进入到脑中,以及在脑中的反应时间是瞬间完成的。一张照片能够被快速解读,是它有可能被记住的前提。
我们再来看一个生活中的例子。看到这一张照片的时候,我们的视觉焦点落在哪里了呢?有人说是餐盘、有人说是矿泉水、也有人说是电脑和橙汁。相信拍摄者听到这样的回答也哭晕在厕所了。从元素的组成上来说,构成这张照片的元素也是蛮多的,而且元素之间没有任何位置和逻辑上的内在关联。并且,杂乱的背景也成为干扰大家解读的重要原因。
我们再来看同一个环境下拍摄的第二张照片。通过对组成照片的元素和背景的精简,以及拍摄位置的调整,我们得到了一张视觉中心比较明确的照片。在这张照片里,餐盘作为占画面比例最大的元素,成为了最为吸引我们眼球的主体。但是,作为一张手机美食摄影作品,这张照片的视觉中心还不够突出,画面还需要继续精简。
这是我们在同一环境下拍摄的第三张照片。与上两张照片相比,这张照片仅仅保留了构成图片信息中的两个必备元素——餐盘和橙汁杯,并且两个元素在画面比例上也不是平均分配的,大家看到餐盘以及它承载的食物占画面中绝大部分的篇幅,而橙汁杯也仅仅是部分进入到画面中作为一个辅助元素。上一张照片中的电脑则被完全移出了画面。通过元素上的精简,我们发现此刻画面中的视觉中心非常突出,丝毫没有被辅助元素干扰。
此外,这张照片从拍摄角度上也进行了调整。上两张照片都是斜向下呈一定角度拍摄的,而这张照片采用了垂直向下拍摄。拍摄角度的调整,一方面消除了斜向拍摄餐盘的畸变,另一方面垂直向下的拍摄角度突出而画面背景的纹理,并且纹理的走向与餐盘和橙汁杯的摆放位置是呼应的,达到了与前景有机融合的效果。
在用手机拍摄静物的时候,做减法对于突出视觉中心来说,往往是更好的选择。
突出照片的视觉中心,除了从元素构成和拍摄角度方面着手,我们还可以通过采用一些视觉特效的方法来达到。比如这张照片拍摄的是上海的南北高架。这个画面本身的元素信息是非常丰富的,同时背景也非常杂乱。在用手机拍摄时,通过手动对焦的方法,拍摄两张照片,一张实焦、一张失焦。在后期软件中,把画面视觉中心的位置,也就是南北高架的交汇处,处理成实焦,而其他周围信息和干扰元素都处理成失焦。这样的视觉效果,可以使观看者的注意力非常快速地聚集到实焦的部分。而虚焦区域光斑和影调也与主体形成了很好的反差和呼应。
2精致的构图
我们已经介绍了手机摄影需要有视觉中心。那么视觉中心在照片里如何以最佳方式呈现,就是优秀手机摄影作品的第二个共性——精致的构图,所要探讨的内容。
关于照片的构图先介绍一个视觉法则——三分法原则。它的理论基础是我们在看一张照片时,我们对照片中不同位置的元素给予的关注程度是不一样的。我们容易被照片中处于偏左或偏右三分之一处的元素所吸引。如果把最容易吸引我们的位置用线连接起来,我们就得到了一个九宫格的网格。从构图的角度来说,把主体放在九宫格横向和纵向相交叉的四个点上,最能吸引读者的注意。这就是构图的三分法原则。
以这幅手机摄影的作品为例。这是一幅非常简洁的手机人像照片。照片的主体被安放在画面偏右三分之一的位置上,主体的面部朝向画面中较为空旷的左半边,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此外,面部朝向的区域应用了高光,与主体背后的印象行程强烈的对冲。让画面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
再来看一张竖副照片的例子。照片的主体——红花,被安放在纵向三分之一偏上的位置。同时,花茎也处于照片横向偏右三分之一的位置。这样的三分法构图,配合主体略微向左倾斜的状态,反而给画面一种非常稳定、却有不呆板的感觉。
另一点想要跟大家介绍的是,我们人眼看照片中的信息与我们看现实世界的物体有一个重要的差别,就是照片中只有水平和垂直两个维度,缺少了纵深的第三个维度。这也是我们在观察大多数图片的时候,缺乏三围感觉的原因。这张图片从前两个维度来说,符合三分法的构图,主体处于照片中偏右三分之一的位置。同时,主体的头略微向左倾空旷空间倾斜的状态,在二维空间里形成非常好的视觉延伸感。重点想跟大家说的是,这张照片除了具有两个维度的空间感以外,还具有低三个维度的纵向空间感。这正是背景的铁轨所带来的。我们可以顺着铁轨望向远方,这也给这张图片带来了超越二维的立体感觉。
我们在用手机拍摄人像、风景时,除了符合三分法的原则以外,还要尽量选择带有视觉纵深线条的物体来做背景,给照片增加第三个维度的感觉。
手机拍照难道一定要用三分法的原则来构图么?当然不是!如果画面本身有显著的视觉引导线条,我们对这种线条又有较好的把控,我们就可以打破三分法构图的原则。比如这张图片中,两扇铁门上的凹陷构成的引导线能够非常有效地把观者的注意力集中到铁门背后,于是我们就可以大胆地尝试对称构图法,把画面主体放在正中央铁门背后的位置。配合主体半遮面的状态,这样的中心对称构图不仅不会呆板,反而给画面带来了冲击力。
如果遇到了这种非常图形化的场景,我们打可以打破三分法的构图方式。当然,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三分法的构图方式对于大多数场景来说仍然是适用的。
4取景技巧
接下来再来介绍一下手机取景的技巧。我们以往拍照的习惯都是用人眼的高度来取景,这样拍出的照片虽然接近人眼观察的角度,但是却缺少了一些新意。我们不妨尝试打破人眼的高度,用超低视角、仰拍或俯拍视角进行取景,往往会得到出人意料的结果。
这张照片是以人眼高度拍摄于商场的两个公仔。这样的观察方式对于我们是不新奇的,我们人眼看过去就是这样的景象。如果我们打破这种取景,结果会怎样呢?
当我退后两步,把手机放在地上按下拍摄键时,就得到了这样一张连我自己都很吃惊的照片。画面中居然出现了两个公仔的倒影,完全颠覆了人眼视角观察到的景象。并且这样构图的好处,还可以对照片的背景进行优化。这个场景用人眼视角看过去背景是无趣的电梯。而地平视角看过去背景是具有线条延伸感的线条,更加增加了画面的美感。
我们如果再大胆地换一个视角,从主体背面两腿之间以地平视角来观察的话,又会发现不同的景象。此刻,由于距离的关系加上手机镜头略带广角的属性,主体公仔跟远景人物之间的大小关系被夸张化,形成了这样一种戏剧化的呼应关系。
通过这个场景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同一个拍摄环境,如果运用不同的观察角度去拍摄的话,有可能会得出完全不同甚至意想不到的拍摄结果。因此,我们在用手机拍摄的过程中,一定要多去尝试那些反直觉的角度去拍摄,相信会一定会带来惊喜。
5清晰的焦点、准确的构图
上面用了很多篇幅介绍手机构图和取景的技巧。优秀的手机摄影作品除此以外,还需要具备清晰的焦点和准确的曝光。
大家在室外拍摄人像时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拍摄主体背对阳光,就是所谓的逆光拍摄时,如果人物后的背景是曝光正常的,那往往人脸部就是一片死黑,没有任何的细节;反过来如果我们对人脸测光,人脸获得较为准确的曝光后,背景则一片死白,同样没有任何的细节。这种情况的原因简单说,就是手机感光器对于极亮和极暗的辨识程度是远不及我们人眼的,也就是所谓的宽容度低。
在用手机拍摄时如何解决这一困境呢?越来越多的手机在拍摄模式下,有一个HDR(高动态对比度)的模式。如果开启这个模式的话,在我们按下快门拍摄的瞬间,手机会迅速拍下三张甚至更多张不同曝光值的照片,随后再快速地去平衡不同曝光值照片的高亮和阴影区,让整个画面的曝光看起来都比较合适。因此,HDR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感光器宽容度低的问题。比如这张就是在相同环境下,开启HDR模式后得到的一张照片。我们看到,人脸部和背景同时出现了比较不错的细节。
利用手机厂商提供的这样一个强大的功能,我们甚至可以在照度对比非常强烈的环境下拍出高光和阴影都相对准确曝光的照片。比如这张角楼的照片。天空和角楼所处的一定是高光区域,而树叶内侧和自行车所处的是阴影区域。我们看到高光和阴影都获得了较为准确的曝光。可见,HDR功能的强大之处。所以以后我们在室外,如果遇到光线对比非常强烈的拍摄环境,我们可以尝试打开HDR功能,来获得一张曝光准确的照片。
以上我们介绍的是利用手机自带的HDR功能来克服手机感光器宽容度低的短板。此外,我们同样也可以利用手机曝光的特性,来制造出一些高对比度的照片,来烘托和创造照片的视觉效果。这张照片就是利用手机宽容度的特性,配合黑白的色彩处理方式,来人为创造出的剪影效果。相信这个场景下的黑白剪影效果,比色彩的具有高动态对比度的照片的视觉冲击力还要强。
说完手机拍摄的测光,我们再来快速了解一下手机拍照的对焦。在绝大多数拍摄情况下,我们不用刻意地去考虑手机拍摄的对焦点在哪里。因为绝大多数的拍摄情况,主体离手机摄像头的距离都会在0.5米甚至更远,这种情况下,主体和背景几乎都是清晰的。那我们如何拍摄一张略带虚化效果的照片呢?技巧就是主体离手机摄像头要足够近。在拍摄这张照片时,手机摄像头离主体小菊花的距离差不多只有不到10公分,这时候就需要手动选择对焦点,把对焦点置于小菊花上,避免对焦点落到背景处。于是,近距离拍摄就可以带来这种背景虚化的效果了。
同样,在拍摄这张照片时,手机摄像头离前景的柠檬非常地近,并且手动对柠檬进行对角和测光。拍摄出来的结果就是背景的柠檬同样得以一定程度地虚化,达到了与前景柠檬形成视觉上的层次感。
优秀的手机摄影作品的另外一个特性就是它们往往具有非常鲜明的色彩。这一张照片,当然具有明确的视觉中心、简洁的构图,但是它最吸引我们眼球的原因,是因为画面中具有丰富的色彩。我们如何通过对于色彩的应用人,让照片具有打动人的力量呢?
6色彩的运用
这里快速介绍一下色彩的基本知识。自然界中的色彩是非常丰富的。如果要把这些丰富的色彩归类呢,可以人为地分为六种主要的色相,分别是红、黄、绿、青、蓝、洋,它们分别位于色轮上每隔60度的位置上。其次,色轮上相临近的色彩,比如红色和黄色,它们之间的融合关系是非常好的。这样的色彩如果作为照片的主色调出现在画面上,画面会显示一种非常柔和的过渡效果。相反,相对立的色彩,比如蓝色和黄色,就是一组互补色,它们如果同时出现在一张照片中,照片的对冲效果就会非常强。
这张照片在具有非常简洁的构图的前提下,利用蓝色和黄色这样一组强烈对冲的互补色,给画面形成了一种非常强烈的对比关系。此外,在画面中大量蓝色的冷调中出现一抹暖调的黄色,也为这张照片从情感表达上增加了分量。
这一张照片同样是一张黄色和蓝色作为画面主色调的一张照片。从色彩构成的角度来说,这样的一组互补色,给画面提供了一种非常鲜明的色调。另外,画面的主体,也就是这个人正在尝试做一个跨越的动作,正是这样一种略带不稳定因素的动作让整个画面展示出一种张力。因此,主体作为画面的视觉中心,并没有被背景的两种对冲强烈的颜色缩削弱。
7生动的叙事性
以上介绍的都是手机摄影过程中的技术和技巧层面的内容。而一张能够深刻打动人的手机摄影照片,一定要有深刻的叙事性,也就是利用照片本身的视觉语言去讲故事,这是我认为摄影,尤其是手机摄影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这张照片拍摄于西藏灵芝。画面远景中的风光本身足以让人流连。但更重要的是,画面前景的当地老两口看着刚刚起飞的无人机表现出的好奇与开心的表情,给这张照片的叙事完整性上添加了重要的一笔。而这一层次的内容,是真正能够打动观者内心的。
同样,这张照片也是利用视觉语言讲故事的极好的范例。我不去过多地对它进行解读了,相信这样做也是徒劳的,因为这种视觉语言是非常容易被理解的。
我们在掌握了大量拍摄的技艺后,更多时候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用我们手中的工具去讲故事、去表达我们内心的情感,而不仅仅是客观的记录。
8结束语
这篇文章零零碎碎介绍了很多手机拍摄的技法,其实这些仅仅是冰山的一角。最后我想说,最好的拍摄设备不是那些天天躺在防潮箱里的单反相机,而是我们随身能够携带、随时能够记录的设备。了解你手中的手机,了解手机拍摄的技巧,由此表达你内心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阻碍你的不是手机的镜头,也不是手机的成像素质,而是你的想象力。现在开始,多尝试去拍摄吧,让你手中的手机发挥它最大的潜能。
更多内容,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