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温言
大三那年,我被申请留学的室友拉拽着,去师姐的宿舍捡“洋落儿”。
师姐那时已经手握5个offer,她把所有关于语言考试、申请相关的资料铺了一地,坐在床上一边盯着电脑,一边和蹲在地上的我们搭话。
我问:师姐你定了要去哪个大学啊?
师姐回答:纽约大学哦~~
我脱口而出:为啥?
因为在师姐已拿到的几个offer里,明明有几家在综合排名和专业排名,都比NYU高。
师姐笑着说:因为去城市对我最重要,像我这样一定要留下来的,自然纽约是首选咯。
十年前,我从伦敦留学回来,一边实习,一边纠结选哪个offer,于是去请教一个工作了近十年的前辈。
她听完后,毫不犹豫地说:“最后那个公司就不要考虑了,太小。”
我不服气:“可是那个看上去最有前景啊。”
她奇怪地看着我:“那和你又有什么关系?如果是我,没准儿可以考虑一下。”
两年前,我决定离开工作了六年的机构,走之前,和另一个部门的高级经理吃饭。
她说:“你现在走是对的。虽然我不知道你要去的地方怎么样,但咱们这边的离职率太低了!——再呆下去,大家都要变多胞胎了。你现在出去,还有机会认识一些不一样的牛人。”
表面上这是毫不相干的三件事,但背后其实是同一件事:该选择怎样的平台。
那就是:在当时可选的范围内,尽量选那个能给你履历赋零的平台。
多年前,师姐不顾排名毅然飞往纽约,是把这座城市看做一个机会的平台。
在第一次听到她的理论时,我懵懵懂懂,不是很理解。可当我也放弃了美国中部大学的奖学金,而飞去伦敦时,明白了这个选择背后的逻辑:
大城市的学校、产业、及其它资源是密切连接在一起,多触须多层次渗透的。当超过50%的就业机会高度集中于某个城市的时候,这里理所当然地聚集了最优秀的人才、最丰富的资源、最牛掰的学术大咖,还有各种各样的机会——虽然不是每扇大门都向你敞开,但无论是信息还是资源获取的成本,要远远低于那些地域上更加疏远的地方。
对于一个像我一样资质平平的人,当处在资源的枢纽地带时,所能获得的机会,要远多于在其它地方。
一个好平台可以赋予你很多机遇的可能性,这是平台的第一重红利。
毕业之后,我作为新人踏进职场。那时的我,除了有一纸文凭之外,没有任何突出的优势。以我当时的阅历、经验和人脉,其实根本不具备足够的辨识力,去判断一个小公司是否有所谓的“前景”和潜力。
相对而言,大公司却有着成熟完善的运转体系。
完善到什么程度呢?即便是一个庸才进入这个体系,只要能不犯大错地把整个流程跑完,也能交付出像模像样的作品来。
大公司里,每个人都像超级机器上的螺丝钉,可即便身限于钉孔之中,也有机会管中窥豹,亲眼得见平台的架构、运作流程和规律。
大公司就像一个高高架起的海上平台,当你置身其上,前后左右都是一样忙碌的螺丝,但如果你有心,总能找到一个视角,更好地观摩到整个企业价值链的动向,以及行业内的价值划分。还有数不清的培训、知识资产、内参、数据分享…数量之多,恨不得每天都从邮箱里蹦出来…
在这样的平台之上,视野和收获是很难用单纯的知识、经验值来简单概括的。
因为会有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当时看在眼里,却并不真的理解;身处于繁复流程之中,大部分人都只会感到深受其苦,很难体会其价值所在。
但是,这些会像种子深埋进你的心里,直到很多年后,当你处于某个场景,从一个全新角度深入思考的时候——咔嚓——种子解锁了,当时熟视无睹的东西,会作为新的认知,填补在智识版图里。
大平台里往往汇集了全世界、多年、精英们智慧的结晶,尽管只能看到其表面,而不知其所以然,但它依旧会训练出一种逻辑和严谨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和做事的能力,将令你受益匪浅。这是平台赋予你的第二重红利。
最优秀的平台上,会汇集更多的人才,往往意味着更有价值的人脉。
而如果这个平台上也在健康地新陈代谢的话,意味着这些人也保持着一定的流动率。
当熟悉你、知道你的人离开后,他们会把你的口碑撒向整个江湖——而牛人说你一句好,顶一百个普通人都说你好。这是大平台可以带来的第三重红利。
现在有一句话很流行——“选择大于努力”,其实这句话是有先决条件的。
每个人作为知识、经验、技能、智力、人脉的综合体,现有状况,代表了数字前面的那个1。
而平台起的是扩音器的作用,它可以在后面加上一个零,也可以加许多个零。但如果没有前面那个1,有再多零也没有用。
当我们说“选择那个能为你敷零的平台时”,并不是说只能去所谓的“大”平台。因为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情况,也会有人生的不同诉求。
当你还是白纸一张的时候,应该挑选能迅速累积“职业光环”的平台;
当你希望在垂直领域有快速成长时,则应该选择那个赋予你“上升通道”的那个平台。
这个零,并不总指代着平台的规模和量级,大部分时候,它是指根据你现阶段的需求目标,它有多么契合优先级最高的那一条。
一个平台,如果你求A,它能给你A;你求B,它能给你B。那么即便它无法满足你所有的需求,这已经是能为你赋零的最好平台,这就是你应该接受的最佳选择。
作者温言,毕业于北京大学、LSE。公众号ID:wenyanhello 微博:温言hello。
著有《第2份工作》、《你只是还未全力以赴》
倡导理性阅读,离美帝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