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位外国教授竟然这样评价中国留学生,是高级黑还是事实?

2016年09月30日 加拿大留学与投资



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粗国留学,增长见识、开拓视野,那么,在国外大学教授的眼中,中国学生和其他国家的学生比起来有啥不同?又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竞争优势呢?这些是几位哈佛大学的教授给出的建议。



中国留学生不同之处
Fernando Reimers教授(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国际教育政策项目主任、比较教育与国际领导力教育专家):
中国学生大多在某一个领域做得很好,但是比较缺乏广泛的阅历。大部分中国学生在大学毕业后选择直接读研,而很多国外的本土学生会先工作,再考虑要不要申请深造。这段工作的经历让学生更成熟,也更明确自己的目标,在研究生毕业后的职业发展也会更为顺利。

Helen Haste教授(国际政治心理学学会主席、哈佛教育学院访问教授、英国巴斯大学心理学名誉退休教授):
中国学生无论在哪儿,都会考虑到别人的感受和看法,但这容易墨守陈规,很少思考现状以外的其他可能性。

中国学生需要更开阔的视野、更强的批判性思维,并不只是努力做一个“好人”就好。还要懂得娱乐、运动,多去体验生命中不同的可能性。


Joseph Chen(哈佛大学国际学生办公室项目主任):
第一是学习动机。中国学生追求成功,注重按部就班取得成绩,喜不喜欢都要做,如果可以将自律和兴趣结合起来最好。

第二是世界观。中国学生对成功的定义比较物质化,认为成功的路径较为单一,认为宏观上比较难改变世界。

中国留学生如何更好适应
Richard Weissbourd教授(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及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儿童及家庭心理学家):
首先,学校应该更加主动地了解中国学生群体的特性和需求,帮助他们适应国外的教育和生活;另一方面,中国学生在入学前,应该尽量熟悉当地社会的情况。适当积累一些工作经验之后再读研,也能更加明确学习目标,更好地利用学校资源。
----AD----

Helen Haste教授:
中国学生需要学会在一种结构更为松散的社会环境下生存,学会自主批判性的思考。需要更深入地融入西方的环境,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

Joseph Chen教授:
第一,了解课堂文化:认真做好课前阅读,学会问有启发性和批判性的问题,能够融入课堂讨论;

第二,有独立批判的能力:学会从更广泛的渠道科学地吸收知识,不道听途说;

第三,为人际交往做好前期准备:要善于观察当地人在交往中释放的信号,了解兴趣点和文化背景,打破思维定势。

第四,积极培养职业技能:关注细节,比如如何接受指令、如何和同事相处等。多参与活动,在实践中慢慢学习
国际竞争力该被如何培养
Fernando Reimers教授(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国际教育政策项目主任、比较教育与国际领导力教育专家):
放慢脚步,去更广泛地接触社会、积累更多的经历、增加阅历、经验和成熟度。

更具自主性。

需要更多地承担起国际研究的工作。国外大学中应该有更多中国背景的老师任教,担任起中国或亚洲事务研究的工作。
所以,积极性,自主性什么的是需要我们留学生试着去不断做到更多的。


来源:北美留学那点事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