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房价飙升背后:富人撤离,穷人进入!

2016年09月28日 旭飞加拿大投资



一、天价房都被谁买了?看完惊呆了


01 房开商和银行的千丝万缕


我经常看到有人说“你不知道,现在有钱人真的多,房子就是刚需,XX小区十几万一平很多人疯抢。”

刚好家里有人搞贷款的,有个事儿可能好多人不清楚,很多楼盘的价格是怎么做起来的,那就是房开商自己买自己的房,以下说说操作流程:


比如是房产商A,开盘了100套房,每套售价100万,那就是1亿的资金量,对吧?现在一开盘,我直接把价格报到200万,暂时没人买怎么办?ok,我去搞一批身份证,比如公司员工的姐姐,部门经理的老丈人,用他们的身份以200万的价格买下来,由房产公司付首付、并还房贷,同时,另外签一份合同,把房子抵押给房产公司老板控股的法人单位B。


然后,法人单位B拿着这些抵押的房本去找银行做抵押贷款,获得资金,因为这些原本值100万的房子是以200万购买的,那银行的评估认为它值200万,银行就可以放到最高140-160万的抵押贷款,这个资金再拿来还房产公司A的月供,公司就可以有大量的现金流,然后坐等房子慢慢卖......


你以为银行不知道这件事吗?银行的人都知道,但为什么不管?因为房贷是银行最主要和稳定的利润来源,如果不给贷款,从最底层的审批员到分行行长,都完不成任务,拿不到奖金。


中间有几年贷款卡得比较严,加上当时实体经济也还过得去,还有很多其他企业借钱,房产公司这么玩借不到钱了,于是就死了一批。


从去年开始,实体企业,尤其是南方几个省的制造业企业大规模倒闭潮,导致银行的日子非常难过,银行也不敢贷给这些工厂了。(之前温州最大的眼镜厂,就是因为贷不到钱,老板把家里N辆豪车贱卖,一辆宝马7系20万出手,我同学在惠州的厂,原来做外单皮包代工的,今年开工辞退了一半的人,老板已经把厂区挂牌了。)


这时候,房产公司就成了银行的救命稻草,谁还敢卡它们?那不等于卡死自己吗?


加上实体经济萎靡,南方几省大量原来手里还有点钱的土老板,工厂也不干了,变卖出来一些资金,干什么好呢?工厂赔钱,020高科技啥的咱又不懂,那就买房子吧,感觉比较稳妥。


于是两方合力,就成了现在的房产泡沫,这也是为什么深圳疯涨,上海沦陷,北京告急的原因。


所以你现在去深圳的一些新开楼盘,价格特别离谱,动不动十几万一平,但是很快就要售罄,并且你一看,购房合同都有,身份证也是大活人,这种房子,基本都不是“业主”本人住,房产公司A会租出去,租户的租金也不会打给“业主”本人。


高档楼盘租不出去的,就只好空着,然后告诉来看房子的人,“业主”是大老板,手上很多处房产,对价格不敏感等等。


当然,偶尔也有钱多的冤大头被忽悠入局的,觉得再不买还得涨,咱砸锅卖铁也得入手一套,这就是我们身边偶尔会遇到的“我的朋友”。


多说两句,房产业最早这个玩法是从谁那儿学来的呢?师承于大名鼎鼎的传销,两者的基本原理是一样的,后来两者在手法上互相借鉴,都有所发展,此乃后话。


比如,曾经臭名昭著的“资本运作”就曾经干过什么事呢?伪造了某国务院副总理签署的红头文件,然后买断了百度上所有关键字的搜索,并雇佣了大量枪手和水军做公关,你只要一搜索关键字,出来的都是告诉你,这是合法的,是大领导特批的改革试点项目,百分百安全等等诸如此类的操作手法。


这个事到后来东窗事发,被媒体彻底披露之前,骗了很多人,包括很多高级知识分子。


02 "影子业主"无处不在


前些年不限购,曾经出现过一个本地土著+穷鬼老头名下挂了一堆房产的事,那会儿身份资料还挺便宜,因为没有限制,后来因为限购,这种有购房资格但买不起房的人(很多是本地屌丝,或者离异无房的)就被炒起来了,通常一个人可以挂两套房产(如果是单身的话)。


有些人问,不对啊,我刚看的二手房,也是这种天价啊,那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解释下这种情况。


前面说了,房产公司A卖出的1101的房,业主叫张三,但是1101的房本被抵押给法人公司B然后抵押给银行了,所以张三只是个“影子业主”,你找中介买二手房,从接触到最终过户,张三只是个傀儡,实际的房东是法人公司B。


我有一年想买房的时候曾经接触过一对小夫妻(当时还没限购),本地土著,大专学历,一接触就知道是处于社会底层那种,并且俩人都是市民,没有拆迁房的机会,而且房子也不是回迁房。


当时我觉得房子楼层阳光户型不好,他俩就说,我们在这个小区还有好几套,你可以看看,我当时就有点纳闷,因为这是个新楼盘,购房合同就是不久前的事,不可能是继承,如果说是父母帮忙,以他俩的谈吐,家庭出身应该也不会太好。


果然,最后他俩拿出的房本,都是副本,并且一次只给拿出一本,还得提前约时间 。


03 数据知道真相


另外我再分享一组统计数据:


为了衡量一线城市房价有多疯狂,《每日经济新闻》以地区分类,求出了各地的平均数,数据来源为同花顺iFinD数据库。

2月份,北京二手房均价40532元每平方米,如果要买一套100平米的房子,总价405.32万元(不考虑各种税费、中介费)。这相当于董事长、总经理平均薪酬的8.5倍(北京董事长、总经理平均年薪47.6万元),即不吃不喝8.5年,这些董事长、总经理(总裁)才能在北京买一套房子。


2月份,上海二手房均价40267元每平方米,如果要买一套100平米的房子,总价402.67万元(不考虑各种税费、中介费)。这相当于董事长、总经理平均薪酬的9倍(44.6万元),即不吃不喝9年,这些董事长、总经理(总裁)才能在上海买一套房。


2月份,深圳二手房均价46130元每平方米,如果要买一套100平米的房子,总价461.3万元(不考虑各种税费、中介费)。这相当于董事长、总经理平均薪酬的8倍(57万元),即不吃不喝8年,这些董事长、总经理(总裁)才能在深圳买一套房。


也就是说,这些身处一线城市顶尖的人才,要在本地买一套房,如果没有其他收入,也需要差不多10年不吃不喝。


而去年的A股市场,有40%的企业净利润低于1500万元,也就是说,4成的上市公司,一年挣不出一套好房子的钱,可见这个经济畸形已经严重到什么程度了。 


04 买还是不买,天价都在那


1、那么有房产的客官们又说了,现在已经有更先进的玩法,我说的这套已经不流行了,这个有可能,毕竟那么多聪明人,变着法子炒总会有更先进的玩法,也算是金融创新吧,美国次贷不也是创新么?大家可以搜一下“中国次贷危机”的百度百科,里面比我说得详细专业。


2、好多人问我二线三线四五线的房子可不可以买,这里统一说一下我的观点,那就是,中国一线的泡沫,是靠着吸二三四五线的血,集全国之力才撑起来的,其结果,是掏空了中小城市的资金池。


一线,从所有地方吸血


二线,从三四五线吸血


以此类推......

至于可不可以买,我就说一点,你感觉买起来压力还能承受,就买,否则,就不买,不要幻想着把这事当成投资一买变N套。


下面具体说道说道,看到后台很多斧友都在说:


真的有很多有钱人啊,我身边的谁刚买的,1200w一套,那帮搞金融的、土老板,你说的不对。


这个论调有点类似于“高手都在民间”,你问在哪儿呢?反正在民间。


提前说个观点,我从来不否认有钱人阶层的存在,因为工作原因,会经常和一些官、富二代接触,对他们的生活状态非常之了解,包括他们一些人的财务状况,有机会单独拎出来说说。


问题是,任何定性不定量的“有钱人很多啊”的判断都是耍流氓——请原谅一个严肃金融从业者的强迫症。


什么叫多?你说我们学校有50个考上武汉大学的,多不多?看起来挺多,可是如果我们学校有1万应届生呢?还多吗?考虑这类问题,脑子里一定得有个比例的概念。


所以,你说有钱人“多”,一定得考虑两点,一是这个群体手里的资金能力是否足够消化这么庞大的楼市?二是他们这么多钱是哪儿来的?


首先,咱们得把王健林马云这种人摘出去,这不属于日常讨论范围,这种人再有钱,数量毕竟太少了,而且他们要买也是豪宅,跟楼市大盘不搭界,影响不了基本面,因为马云的财产可能是你的一百万倍,但他不可能买100万套房子


其次,咱们得把收入偏低的群体,比如年收入二十万以下的家庭剔除,因为这种家庭,一线楼市怎么疯涨都和他们无关,他们主要住在自己老家二十年前分的福利房里。


05 以下是诚心干货



1、你认识现在全款买房的人吗?一次性几百万一千万扔出去,不需要贷款的?


目前为止有两位兄台说身边有认识的人全款买房的,欢迎大家踊跃发言,最好能说明一下这些壕们的具体情况,是做什么的,资金怎么来的。说一下我比较了解的情况吧。


我认识两个最近刚买了房的,一个是扬州人,江苏商会会员,家里做环保设备生意的,厂子开了十几年了,算是个小富二代,家里资产差不多上亿,在扬州有多处房产,在上海买了一套二手的,为了买这套房抛了一部分股票,扬州卖了一套大的房。


另外一个家里是开诊所和超市的,比较有钱,他老丈人是某国营大厂前任书记,然后去年在北京买了一套,两家人一起凑了首付,然后一起帮忙还贷。


这两家人应该是目前楼市比较典型的真实购房者,他们买房的筹资方式应该代表了主流情况。


不夸张地说,资产5000万元以下的商人家庭,都没有能力在一线城市全款购房,为什么?因为商人要做生意,他的现金流占资产的比例是有限的,如果一个人账上躺着1000万可以随意支配的现金,那他家的资产最起码得好几亿。


这就是为什么大量中型企业主要独立在一线城市购置房产,也必须卖掉自己老家的几套房子,以及贷款的原因。


这就是我前面说的,一线城市掏空二三四五线。


比如你家在宁波金华绍兴温州开了个独资厂,效益还行,工厂年销售额5000万(这就算挺大规模了),一年下来能有多少可自由支配的纯利润?也许不超过100万,因为你还要投入再生产,还有生产中的押款。


而这100万,有时候还得跟兄弟姐妹分,因为江浙的制造企业主,很多都是几个孩子。


所以当这样的富裕阶层家庭在二三线买房时,可以轻松全款,但如果要买深圳1000万一套的,就捉襟见肘了(但偏偏这些人的儿子,很多不愿意接老爹的班,喜欢在一线城市奋斗生活),只能是卖了老家的两套房,加上现金付个首付。


看到没,京沪深广在买,而二三四线在卖,这就是为什么二三四线房价很多往下走,一线还高企的原因,我所说的吸血。


那谁在买二三线企业主50万100万一套的房产呢?三线城市殷实的小康之家,他们有很多是卖掉了四五线30万一套的房产,加上首付。


除了这种中型制造业企业主,还有两类人是有能力在一线买房的,一是官员,二是互联网上市企业高管。


官员不用说了,除了那种叫得出名的超级富豪,官员的现金流是最充足的,因为他们不用从事生产,没有资金挤占,有多少钱都是可变现资本,有些楼盘开盘时,好几层给同一个官员的事,很常见。


互联网上市企业高管就比较简单了,手上的股份变现,从股市里套。(没上市就很难,这就是为什么互联网公司,打死了也要上市)


前面说了三类人,这三类人是一线天价房的主要购房群体。(拆迁户农民那种也算一种,分了三套房卖两套换一套大的,但他们基本没有用现金购房的能力,只不过是置换而已)


以前还可以开玩笑说中彩票的,现在,500万彩票算个屁啊,刨了税去密云水库买还差不多。


问题是这两年,前两类人都遇到了问题。


制造业哀鸿遍野不用我说了,低端制造向海外和内陆转移的话题不用我啰嗦,大量江浙广东企业主一夜回到解放前,升级不力+投资失败的比比皆是。


官员呢,更不用我说了,房产登记实名制一出,2014-15年到处出现房产低价抛售潮,现在还手握几千万现金砸来买房的官员,我敬你是条汉子!


至于最后一部分人,互联网新贵,现在看起来还好,问题是,这帮人有多少?能撑得起整个一线城市的天价楼市吗?我表示怀疑......


一个中型互联网上市企业,总监以上级别的人,年薪一般在四十万左右,这样的人数量有多少?几十人顶天了,即便是他们,每个月要还三万块的房贷,也是非常吃力,何况普通员工呢?


这些未来有能力买得起五百万以上房产的群体,基本上都列出来了,可以看得出来,群体规模不会很大,加上这两年的股灾,又缩水了不少。


跟整个一线房产市场比起来,他们实在是杯水车薪,没有能力消化所有的新房和挂牌二手房。


于是,就出现了我开头所说的惜售+自购买,如果不好理解,请参考初中课本里描述过的资本家倒牛奶的情形,奶多了卖不出高价?那我就只卖一小部分,告诉你们奶没了,很稀缺,其实奶都在桶里存着呢。


还谢谢告诉我信息的斧友,在这里补充一下:


惜售有很多种方式,本质上都是“倒牛奶”,制造虚假的稀缺感,提高购房者的心理预期和阈值,房产商知道,他们只要联手抬高价格就好,逼购房者敲骨吸髓、砸锅卖铁、勒紧裤腰带吃咸菜的任务,自有丈母娘帮他们干。


除了我前面说的虚假购房以外,还有一种,捂盘,连假合同都不用做,开盘100套,只卖10套,剩下90套都告诉你卖光了,然后拿这些房子去银行抵押,当然,这种更加赤裸裸,连伪装都不需要了。

2.那业主入住以后发现是鬼城,怎么办?


很简单,第一,把楼盘做成N期,一期放两栋楼不就行了,看见没,那些不是没人买,是买了但还没盖好呢。


第二种,把房子租出去,比如你看到现在很多新出来的什么房产公寓,拿下一整栋楼,统一装修风格了往外租的,或者XX中介自己手里在某个小区里n多套房源出租的,幕后的业主可都是房产商自己的亲骨肉。


比如,我有个哥们儿现在住天通苑,他的房子就是从物业公司直接租的,没有个人业主。


所以,越是经济变差,媒体上就越要渲染,大家都高喊“有钱人真的很多啊,你看我们这儿开盘第一天,1000万一套抢光了”,你一问,都是“我朋友、我亲戚、我同学”,从来见不到几个“我”。


跟身边那些亲近的有钱人打听打听,今年经济形势如何?真有那么多实实在在的有钱人吗? 


06 未来房价的大致判断


最后说一段吧,我对未来房价的预测吧,大体上我的判断,会跌,理由如下:


1.国际规律,一个国家的房地产市场在人均GDP8000美元之前一路上扬,8000-10000趋缓,10000以后往下(海外移民圣地华人乌央乌央过去炒房的个别城市除外,那个盘面小容易炒,但中国的一线城市可没有那么小)


2.老龄化,即使放开了二胎,现在看来生育率也不可能回去了,未来若干年,这个人口结构就不可能撑起新的购房高潮,毕竟,买房主力是年轻人,老头谁买房呢?


3.大的供需关系,基本上,该有房的家庭,都有了,十多年前去一线混、买得早的人已经定居了,现在一线二线买不起房的孩子,老家也都有房,不至于没地方住,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无论怎么努力,把老家房子全卖了,把两边父母积蓄全榨干,加上还贷,也依然买不起,慢慢地,他们烧完了青春,会回家的,能留下来的,千里挑一吧。


4.经济大势下滑。过去那么多年,为什么国人都笃信房价上涨,很简单,因为经济上行,连续增长二三十年,这也是所有经济体都遭遇到的规律,日韩台港,哪个经济腾飞的高速增长期不是二十年左右?你何时听说过哪个国家经济高速增长了五十年的?中国人没理由把自己的国家想得太特殊。


打个最简单的比方,你家生了个孩子,一路涨个儿,你每年都要给他买新衣服,每次都要买大一号,然后有天孩子18岁了,你还要去买更大一号的,店员告诉你不用了,你还按照以前的惯性说:才不会呢,我家孩子这十几二十年都是这么长的,年年都有人唱衰,说我孩子不会长高了,结果呢?


凡事,都有个尽头...... 


07 近期被忽略的常识

有很多人斧友要我预测某个城市的房价,这个我真不敢胡说,中国的楼市、股市都很奇葩,社科院专门研究房产和股市的专家都屡屡预测错误,我就更不敢误人子弟了,这篇文章,只是个人对大势的一些预测,本人才疏学浅,有说的不到的地方大家嘴下留情就是。


至于有人问我是不是搞房地产的,以及具体是做什么工作的,这里就不便回答了,这两年的形势不比以前,宣传口收得非常之严,祸从口出动辄得咎的事儿估计以后还会有,毕福剑、任志强之辈殷鉴不远,蔡霞教授的下场大家也看到了,所以还是保留一点自己的隐私吧。


这两天早上起来,看到的几个新闻,似乎也在印证我的这个预测。


1.央行降准0.5%。专家们说对股市楼市有利,今年或实施3次降准1次降息,那么为何在此时选择降准呢?各大网站首页新闻,懂一点经济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如果楼市真的如最近一些媒体所吹嘘的那样“一房难求”、“疯涨”,央行还需要降准救市吗?而且还是一年3次组合拳,而且还降息!


2.学校多片区随机划分,这个对已经疯癫的学区房市场有可能造成沉重打击,你花了40万一平在海淀买了名校附近的学区房,对不起,很可能给你家孩子分到边上一“麻麻地”的小学去,在互联网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个人以为,家庭教育、对孩子性格的塑造,比中小学的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别迷信所谓名校了。


3.王健林又在欧洲砸了一堆钱做主题公园,联想到这两年万达大规模“去房地产”、大手笔进入文化娱乐产业的动作,加上王思聪这些年对自身形象步步为营的经营,王氏父子的思路和动作已经很清楚了。


早几年所有人都还在为楼市疯狂的时候,李嘉诚悄悄撤了,紧接着的两年,经济形势如何?


王、李这种大佬对经济形势的敏感度,对数据的把握比我们屁民要强得多,房地产企业在中国牛逼,在发达国家不过是二三流企业,相信他们对这一点也看得很明白。


万达都不卖房子了,你告诉我楼市还会暴涨?别开玩笑了,不过是回光返照最后捞一笔,看谁接到击鼓传花的最后一棒罢了。


说一千道一万的,与其在楼市里击鼓传花、朝不保夕,还不如在大概率确定企业成长性空间的时候,投资企业股权,赚企业成长的钱,而时间就是企业最好的朋友,您说是吗?


二、新一轮房价飙升背后:富人撤离,穷人进入!


有人说,我们只能在房价面前下跪了,真是这样的吗?大家为楼市癫狂,而诺亚财富发布的《2016高端财富白皮书》的调查却显示:富人们已经不再热衷于买房。

作者:刘维明  来源:价值线


如果一个企业的生产的商品需要去库存,说明它的产品积压卖不出去,其中原因无外乎几种:供大于求、价格过高、质量低劣,或者企业资金周转出现了问题,急于将库存出清换取现金。


去库需要拉动需求,最直接在、最有效和最通行的方法就是降价倾销,尽快回笼资金。


当前的中国房地产供大于求、价格过高以及地产企业面临负债压力令资金困难,这些都显而易见。

按照正常的规律,房地产去库存的第一个选择就是降价提质,让更多的“刚需”释放。然而,伴随着中国的房地产的去库存出现的却是房价飞上了天。不仅是在一线城市,事实上二、三线城市房价也在上涨。


去库存是一种商业行为,是企业自身的经营选项。库存去不掉,企业就生存不下去,企业必须想尽办法活下来。此时,企业自然处于弱势地位,放下身段迁就需求者是必须的。


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我们看到的现象恰恰相反----全国范围内正在上演着一轮以房价大涨为背景的去库存!


其实,大家回忆一个历历在目的股市例子:当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股权市场、直接融资成为一项国策和政治任务之后,股市发生了什么?


炒家习惯利用各种信息来蛊惑市场,在房市里也不例外……


是在占便宜还是有风险?


人们只看到一线城市的房价在暴涨,其实二、三、四线的房价也一样在上涨,这就无法用供求关系来解释了。


下图为部分二线城市房价指数走势:



下图为部分三线城市房价指数走势:


房地产去库存的配套措施很多,减税、降首付、降低门槛、提供融资便利……


很多人冲着减税带来的名义支出减少1-2%的政策去购房,殊不知房价此刻涨了岂止2%,对这种隐性的高支出却无所察觉!降低首付带来的是高负债杠杆,不仅要多还利息,还会影响生活质量和加大负债风险。

在中国,房子正在或者已经沦为一种纯粹的金融资产,是供资金游戏的工具。这种游戏以一线城市为风向标蔓延至二、三线城市----如果一线城市房价上涨而二、三、四线下跌或许还能够说明供需问题,但全面上涨只能说明是炒作之风又起,因为此时中国房地产的整体现状是严重的供过于求!

当房子彻底沦为金融资产,那么它的波动会变得与证券和商品一样剧烈,而破坏性要远高于股灾。

北、上、深的房价已远超东京和纽约,有人说还要涨,因为人多......这种蹩脚谎言很容易识破----北上深的人均GDP和家庭可支配收入是否也远超了纽约、东京呢?

有人对房价会下跌感到怀疑,在网上充斥着关于东京、纽约房价高得惊人的信息,那么我们用实施说话:

下图为日本房地产用途土地价格走势,1990年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后,地价持续下跌近80%,其中包括东京在内的6大城市涨幅也一度远远高于其他城市,但此后的下跌幅度也远远大于其他城市,这就是所谓稀缺资源被资金追逐炒作的结果,也就是房子沦为纯粹的金融资产的结果。


除六大城市外的地价仍然在下跌,这个现象预示着大多数中国二、三、四线城市的未来。

下图为纽约不同地段的一套成屋(约150平米)的价格走势,较高的为距曼哈顿40余公里的富人区房价,每套只有46.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00万元左右,在通州会是什么价格?

中国的经济和民众收入不足以支撑远超纽约、东京的房价,某种意义上,中国的房地产正在走向日本的老路。

下图为部分一线城市的房价指数走势,我们可以看到深圳的夸张正如当年的三亚。


深圳的房价自年初至今上涨超过了50%,上海的波动也很大,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上述两个城市本身具有强烈的金融属性和丰富的金融环境。

从历史上看,深圳的房价波动率远高于其他城市,具有典型的金融资产特征。一旦价格下跌,其跌幅也远大于其他城市。

需要注意的是,深圳的房价一旦与北京、上海之间形成巨大的剪刀差,则向后者回归的概率就会大大上升,现在已是如此。


不要被来回割韭菜


如果仔细观察,全国大多数城市的房价上涨是从2015年年中开始的。


记得去年5月份某日,我与一位尊敬的领导聊天,他说很同意我对股市将要大跌的看法,事实上他周边有很多富豪都已抛掉股票去买豪宅了......

在这里不得不提的是,深圳房市见底的时间要远早于其他城市,其中奥妙大家可以自己去揣测。

因此,你要知道的是资金的游戏从什么时候开始,是什么人早已布了局,然后他们要做什么,那么你要做什么。

既然房子已经沦为了一种金融资产,那么围绕着这种资产的金融链条就会被建立起来,无论是影子银行、P2P、中介、隐性杠杆、资金流动......

你在股票市场里看到的现象、经历的过程,很有可能在楼市里重演。

 正如5100点有人一边让你加杠杆买入,一边自己疯狂减持、抛售一样,现在也有人让你加杠杆买入已经疯狂上涨的房子,然后他们在去库存......

回想2015年充斥股市的一种论调:未来居民的资产配置会发生长期趋势的变化,即从已经由于虚高和过剩失去上涨空间的固定资产(房地产)投资向具有长期价值、大力发展的金融资产(股市)转移,因此会令楼市下跌、股市上涨......

言犹在耳,只不过这次的位置倒了过来。

客观来讲,资产配置趋势的转变逻辑本身没有错误,只不过被炒家利用成为短期推高股市的工具而已,长期来看,这种配置策略是正确的。

如果你已经在5100点被割了韭菜,这次在楼市里还是当心为妙。

事实上,从内外环境来看,无论是全球政策的一致行动、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还是能源价格的反弹,都使中国股市的环境正在改善,尤其是全球主要央行都在拼命放水的情况下,中国不可能不动作,否则将陷自己于危险境地,这对实体经济的风险缓释(主要是债务)和金融市场的稳定都将产生正面影响,也就极大缓解了市场彻底悲观令股市长期陷入熊市的风险。

现在卖股买房,相当于5100点卖房买股。

漂亮的房地产去库存,应该是价跌、量涨,消费者、地产商、政府多赢;糟糕的去库存是价涨、加杠杆、量先涨后跌、去杠杆、崩盘,多输。


延伸


最新报告揭示:富人在撤离房地产市场

 

来源:政商内参(id:zsnc-ok)

 

屌丝们为楼市蠢蠢欲动,但真正的富人们是怎么做的呢?最新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富人现在对房产投资的兴趣正在逐渐降低,将财富配置到其他投资领域。

 

上周,诺亚财富发布了《2016高端财富白皮书》,这份报告根据对大量中国“高净值人士”的调查显示,中国高端财富市场正在发生一些重要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中国的富人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兴趣大幅下降,正在将财富转移到其他领域。数字显示,接受调查的富人中,45.3%显示未来将减少在房地产方面的投资,只有14.6%的富人表示会增加地产投资,其余40%亦表示不会增加投资。


富人真的在撤离房地产市场吗?客观说,大趋势应该是不错的,因为近年来,伴随人口结构的变化与经济增速的放缓,改善型需求逐渐替代刚性需求,导致2014年之后,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显著低于以往水平,房地产市场也告别了过去十年的黄金期,这都会影响到未来楼价的上涨。而且从逻辑上讲,现在北上深的房价也不可能一直维持上涨,现在单北京的楼市总值就已经差不多能买下整个美国(地产)了,价格到顶只是时间而已。

 

春江水暖鸭先知,近半年以来,香港地产商抛售大陆物业和资产的消息不断见诸媒体。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至今,李嘉诚通过转让资产或其他方式套现近800亿元人民币。另外一个香港地产大亨郑裕彤也抛售了其位于成都、贵阳、青岛、上海、北京的5个超大型项目,总得金204亿。在财富而言,富人肯定比穷人掌握更多的信息,判断更准确一些,李嘉诚等人的抛售或许会有一些借鉴意义。

 

对于中国楼市未来前景如何现在没有能够确切知道,但从富人们的集体选择看,持有谨慎态度是必须的,千万不能头脑发热,如果是因刚需买房则无所谓,但如果是投资地产则要慎之又慎。


揭秘中国富人的钱都投了哪儿?


对地产无兴趣,富人的钱都去了哪儿?他们总要投资出去,使钱能生钱。《2016高端财富白皮书》的调查揭示了一些变化可做参考,大概有几个去向。

 

其一,富人的资产被更多的配置到了证券投资上。即使经历2015年股灾,尽管目前股市依然低迷,但仍有四成的人士计划增加配置。

 

股市不好反而要增加投资,这是为什么?主要原因是过去富人在证券的投资上比例太少,资产配置的手段太少,导致投资比较单一,近年来随着经济转型与多层次资本市场提升,越来越多的高净值人士接受了科学的资产配置理念,他们把资金从房地产市场转移出一部分,配置到股市、私募股权投资以及类固定收益投资(非标产品)。

 

现在有一个段子说得好,经济形势不景气,富人账面上都没什么钱,但卖两套北京的房子,整个公司都能扭亏为盈。

 

其二,流向了海外市场。虽然目前将海外投资作为主要配置资产的高净值人士占比只有12%,但由于海外资产的吸引力,以及国内符合收益要求资产的减少,更主要是出于分散风险的目的,调查显示近八成的高净值人士计划在未来增加海外投资的配置比例。高净值人群海外资产配置青睐权益投资!

 

此外,资金流向了健康、教育、慈善等领域。这虽然主要是消费而不是投资,但也是一种积极健康的流向,表明不少富人已经度过财富积累时期,越来越关注生活品质的提升与人生理想的实现,尤其是健康、教育与慈善等。



旭飞移民——用心服务,成就客户!


旭飞服务

旭飞移民致力于以全新客户体验为宗旨打造和完善移民服务体系,成功为近万名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经营产品由最擅长的加拿大及美国,延伸至澳大利亚、新西兰、意大利、德国、英国、西班牙、葡萄牙、匈牙利、希腊、塞浦路斯、新加坡、香港、马耳他、安提瓜、多米尼克等国的移民、留学、海外投资及商旅生活服务。


如果您有相关需求,可以随时咨询我们!


您可以:

1、关注我们的微信(底部可扫码关注),通过微信对话框在线咨询,有问必答!
2、拨打24小时免费贵宾热线:400-889-7875

3、访问官网:http://www.escxf.cn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