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am small & we are big
——聚会 | 朋友圈 | 工作 | 投资 | 维权 | 反歧视——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陆续揭晓中,而中国在国庆期间,5天内16城密集出台楼市新政。还在争论“人创业奋斗与房产”谁重要。
而与此同时,中国的邻邦——日本人在抢诺贝尔奖!
北京时间10月3日17点33分,在瑞典卡洛林斯卡医学院诺贝尔大厅,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会秘书长托马斯·佩勒曼宣布:将2016年诺贝尔生物学或医学奖授予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表彰他对细胞自噬机制的发现。
这是日本人连续第三年获得诺贝尔科学奖。更可怕的是,日本人正在把一项匪夷所思的计划,变为现实。
21世纪初,当日本提出50年获得30个诺贝尔奖的目标时,多数中国媒体对此大加讽刺。可50年时间尚未过去一半,日本人的计划已经快完成了。
2001年,日本内阁推出“科学技术基本计划”,明确提出日本在21世纪前50 年里获得30 个诺贝尔奖的目标。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是天方夜谭,或者有什么“惊天阴谋”。然而,仅仅过了用了不到三分之一的时间,日本人就完成了计划的一半以上——在迈入21世纪的最初17年里,以平均每年一项诺贝尔科学奖的速度,将过去的诺奖强国英、德、法远远甩在身后。
日本人获诺贝尔奖全名单
当日本人的诺贝尔梦想照进现实的时候,中国人却在看似红红火火的房市中饱受炙烤。
随着中国房价又迎来一波阶梯式上扬,不少媒体和机构开始对比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前夕的情景和如今的中国的何其相似。高盛发现了中日经济有趣的相似性:
——两国先后丧失人口红利,长期增长率和储蓄率都开始下降,日本甚至进入了失去的20年;两国股市估值都在人口红利达到峰值前夕触顶;
——两国出口都是高速增长期的重要引擎。两国货币在经济转型前都在大幅升值,转型期间却又因此备受煎熬。日本出口下降拐点开始于美国的广场协议,中国则是受累与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
——中国正在开展的金融自由化进程与日本颇为相似,只是滞后了20-30年——而当时的日本金融自由化开启了房地产资产泡沫。(根据Kaminsky和Reinhart 1998年的研究显示,许多金融危机往往在金融自由化5年内催生,因为后者往往导致贷款和资产价值快速增加。20世纪70年代的墨西哥和20世纪80年代的挪威,都是金融自由化引发危机泡沫的典型案例。 )
高盛也指出了中日经济显著的差异性:
——最大的差别在于,日本经济在全球影响力在其人口红利消失后快速下降,中国经济的全球影响力仍在增长;
——相较日本,中国还远不是一个成熟的经济体,中国人均GDP和资本设备率仅相当于日本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而城市化率和人均资本水平,仅相当于日本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中国私营部门债务积累在最近几年比日本泡沫期间的速度还快,特别是在非金融企业。与此同时,中国政府部门债务占GDP的比例远低于日本。
高盛认为日本和中国由于政体,人口,社会结构等的不同是完全不同的经济体,片面的对比不能说明中国的经济已经触顶会走上日本“失去的20年”的老路。可是官方喉舌《人民日报》前几日关于炒房热的评论戳中了很多为了梦想和生活奋斗的年轻人——失去奋斗,拥有房产也将无家可归。
杭州,限购实施前一天签约5105套房产;上海,为了获得更低的首付和契税,不少市民排队假离婚;北京,一家上市公司通过出售两套学区房来续命保壳……
面对不断上涨的房价,有人冷眼旁观,有人莫名恐慌,有人犹豫观望,有人则不惜借高利贷凑首付,房价就像一面多棱镜,映照着不同社会群体的多样选择。
有企业主关厂炒房,直言“开工厂不如买几套房”;而有房一族则从房价涨幅与工资收入的对比中发现,“房子升值秒杀努力工作”。这些社会现象潜藏着这样一个逻辑,即快速上涨的房价,会令奋斗的价值贬值,解构奋斗的意义。这或许是高房价对社会心态的最大影响。
如今,一套房子的升值就能覆盖奋斗的努力,甚至成为一个人无论怎样奋斗都无法跨越的鸿沟,那么按照理性选择的原理,房产投机自会大行其道,而踏踏实实的奋斗、勤勤恳恳的努力,则会遭到冷落。
而当努力奋斗还不如投机房产,就可能树立一种错误的导向和价值观。据央行公布的数据,今年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4636亿元,其中住户部门新增贷款占比近99%,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企业新增信贷为负增长。
有人感叹:美的、海尔、苏宁、国美做地产,娃哈哈、喜之郎、五粮液做地产,连长城床垫都在做地产,房地产让72行最后都殊途同归。
如果公众把更多精力放在房地产投机的短期收益上,就会挤占为长期目标努力奋斗的空间;而如果企业偏离实体经济的主攻方向,则有可能丢失最为核心的竞争力,最终威胁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
房价涨跌有其自身规律,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也有自身路径。但无论怎样,都不应该让房价消解奋斗的价值。否则,没房的人为房子日夜奔波,成为物质上的房奴;炒房的人则梦想着躺着把钱挣了,成为精神上的房奴。
其结果,则可能是房价在高歌猛进中,消解了社会的活力与创造力。当每个人都相信依靠奋斗能够改变命运,当每个企业都相信坚持主业才是人间正道,我们这个社会才能释放更强发展动力、开拓更好发展前景。
失去奋斗,拥有再多的房产,我们也无家可归。
最为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因为房价高企而失去对奋斗的信仰,相比于房子,我们更应该相信自己的双手;相比于炒房,我们更应该激发努力奋斗的士气。
纵览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历史,房地产可以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绝不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先生在近日接受采访的3个小时里,用了大半的时间谈房价对年轻人的影响,华为作为中国最有活力的创新性企业,是中国实体产业当之无愧的代言人。可是任正非也在担忧,千方百计的鼓励员工去奋斗,可能他没有意识到他最大的敌人来源于这个时代渗透到社会骨子里的氛围的价值观:越来越多的人不想劳动了。
华为员工讲述了一个身边事:
“11年的事情,新员工进公司,一个留在总部机关,又啃老,又贷款,又借钱地在万科城买了两套房子,如今小孩两岁,做做质量运营,不问其它了(工资级别之类)
同一届新员工,去了印度,响应公司的号召,去艰苦地区奋斗几年,回来机关后,望房兴叹。买不了房子,娶不了老婆,大龄哀叹。一样工资倒挂,一样级别难升。
人生起落,谁赢谁输,一目了然。”
究竟谁赢谁输呢?笔者又想起那个故事:当一个深圳的创业者卖掉房子离开深圳创业,两年赚了两百万再回到深圳,发现加上自己挣到的200万都已经买不起自己卖掉的房子的时候。是应该嘲笑这个疯狂世界中的小小梦想,还是为这个时代感到悲哀呢?
说到创新,我们需要回到诺贝尔奖来。由于历史原因,我们对我们的邻国总是会投以关切又含义复杂的目光,我们历史上是师生,也是仇敌。而当我们的年轻人被房价压垮了希望,浇灭了奋斗的欲望,当整个社会因为这种不正常的经济模式而陷入疯狂,当GDP这块遮羞布也捂不住创新能力被隔壁民族远远甩下的现实的时候。我们拿什么来谈“盛世”“复兴”?
【版权申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请在 ”澳洲华人俱乐部" 微信公众号(oz-club) 中回复 “6”
加入您所在地区的“澳洲华人俱乐部”微信群
打滚卖萌求关注(华人俱乐部微信公众号:oz-club) 欢迎留言 打小袋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