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刚过,秋分又来。
秋在四时中对应五行之金,故秋天又称金秋,清代紫静仪所写“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便是金气秋风之象。
我国古籍《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太阳也在这一天饶有兴致地地平线上转圈,意味着正式进入秋季。
1、丢掉冰镇饮料,泡一壶暖茶。
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郁达夫《故都的秋》
2、和你爱的人散步
一个秋天的夜晚,五年以前,落叶纷飞的时候,他俩走在街上,走到一处没有树的地方,人行道被月光照得发白。
——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3、一个人独处
好多年前,我在京郊插队时,常常在秋天走路回家,路长得走不完。我心里紧绷绷,不知道走到哪里去,也不知走完了路以后干什么。路边全是高高的杨树,风过处无数落叶就如一场黄金雨从天顶飘落。我心里一荡,一些诗句涌上心头。
——王小波《三十而立》
4、在黄昏钓鱼
独自垂钓,在那倦秋的黄昏 / 垂钓,直到暮色罩临 / 体味到异常的失落,然后是 / 异常的欣喜,当我将一条银鲑 / 拖上船,又将鱼裹进网里。
——雷蒙德 卡佛《黄昏》
5、漫步乡间,感受自然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何其芳《秋天》
1、秋祭月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北京岁华记》记载北京祭月的习俗说:“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兔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兔;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
2、吃秋菜
在岭南地区,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种野苋菜,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3、竖蛋
中国民间还有秋分竖蛋的习俗。为什么在秋分这一天鸡蛋容易立起来呢?网络上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一是秋分是南北半球昼夜平分的日子,呈66.5度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日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二是秋分正值秋季的中间,不冷不热,人心舒畅,动作利索,也易于竖蛋成功。
竖蛋的玩法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 “秋分到,蛋儿俏”,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
1、饮食温润防秋燥
预防秋燥,应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秋天上市的果蔬品种花色多样,其中藕、荸荠、甘蔗、秋梨、百合、银耳、蜂蜜等,都是调养佐餐的佳品。在秋分时节,可适当多吃些辛味、酸味、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特别是白萝卜、胡萝卜。秋分养生虽然以多吃辛酸果蔬为主,但也不可吃得太饱太撑,以免造成肠胃积滞。
2、早睡早起防秋乏
精神调养是养生的重要方面,秋天尤其要保持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收敛神气。多登高远眺,可使人心旷神怡,消解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随着天气渐凉,还容易出现疲软、困乏等情况。为摆脱这种“秋乏”,最好在晚上10时前睡觉,早睡早起,适应“秋冬养阴”的原则,保持充沛精力。
3、秋分一到防秋凉
到了秋分,一定要随着气温的降低及时添加衣物。老人、孩子和体质虚弱的人,更要注意保暖。秋日清晨气温低,不可穿着单衣去户外活动,应根据户外的气温变化增减衣服。在锻炼时不宜一下子脱得太多,应等身体发热后,方可脱下过多的衣服。
1、南北极过着共同的白昼
秋分这天,太阳直射赤道,南北极同时都可以看见太阳,分享着同一个白昼。
2、高度和影子一样长
在北纬45度线上,用不着爬高,便可丈量出建筑物的高度,因为他们好像早就和自己的影子商量好了似的:因为这一天高度和影子一样长,所以知道了影子的长度,也就知道了建筑物的高度了。
3、找不到自己的影子
因为,太阳直射点不偏不倚地照在赤道上,当你来到赤道线时,就会发现任何物体都找不到自己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