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应该如何突破自己的中国朋友圈,融入本地生活?

2016年10月06日 加拿大帮帮堂咨询



在留学生涯中,除了学习是首要任务,融入当地生活开拓自己的社交圈子——也是留学生的任务之一。

随着留学越来越普遍,国外的很多一线城市到处都不乏中国人面孔,所以这个年代的留学已经很难给学生造成传说中的“Culture Shock”了,有些人甚至觉得除了学校上课是英文教学以外,平时生活跟在中国没什么分别……但是只愿和中国人交往,会让出国留学失去其本身的意义。

扎堆原因?
对中国留学生爱“扎堆”的现象,英国某大学传媒专业教授约翰斯顿认为,原因有内在和外在两方面。

从内在原因来说,中国留学生对自身英语(课程)能力的不自信导致他们不敢和其他国家的同学交流,所以在课堂上会本能地选择和中国人坐在一起,或一起讨论。

从外在原因来说,课程和专业设置也导致了这种“扎堆”现象。尤其在受中国人欢迎的专业,如传媒、商科、汽车工程等,80~90%的学生都是中国人,这本身就使得中国留学生很少有机会和其他国家的学生进行交流。

而在不少中国留学生看来,与当地人交朋友是件很困难的事。有学生就曾在微博上说过:“在国外,我们和外国人的生活习惯有差异,起初我也尝试和他们交往,但因为观念和习惯不同,很难再进一步,最后还是将大部分时间花在与中国学生相处上。”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困难,还是有一些成功建立自己外国朋友圈的案例。这些成功融入到国外社交圈的中国留学生,就如何避免“扎堆”现象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主动是前提
有一些本地学生表示其实他们也有兴趣了解一下远道而来的中国留学生,也愿意和他们交往,但是他们觉得中国学生总是表现出一种疏离感。

的确,有一些学生对于自己语言的不自信,让他们首先就给自己设了一道墙,自己开始了“保护模式”,逃避与外国人沟通。

在学校里一些中国学生虽和外国学生同住学校宿舍,但他们却总喜欢待在自己的房间,并不与外国室友交流沟通,甚至不向室友介绍自己。这种封闭的态度导致了中国留学生单一的社交圈。

但其实,同学们应该要学会——主动。主动与外国同学打交道,住在宿舍的学生,友好地向外国室友打个招呼,介绍自己;其他人也可利用课上时间,主动与外国同学交流讨论。

外国人并不“高冷”,文化和语言的隔阂是必然的,但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深。主动与外国同学进行日常的学习交流和谈话,是融入当地生活的第一步!
关注当地社会文化
很多中国学生在与外国人交往过程中会发现,不知道要和对方聊什么,或者对方所聊的话题,他们并不熟悉;但和其他中国人却有聊不完的话题——其实很简单,只要大家把刷朋友圈和刷微博的时间用在刷twitter或者facebook,甚至刷本地新闻报纸上,很快就可以和本地人愉快地聊天了。

另外,适当参加一些学生社团的party,也是融入圈子的好方法。有的同学甚至说在party里喝了几杯酒,基本上就什么英语都能说出来了。。。

还有留学老司机也提到——打工也是一个融入本地生活的好途径。比如通过网上申请进入星巴克当小时工,作为Barista不可避免地要和同事和顾客有频繁的交流,自然而然就有机会和他们成为朋友了。

不过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打工机会都对融入外国人生活圈有帮助。比如在中餐馆打工就没什么机会与外国人接触,所以同学们在选择兼职工作的时候,要好好考虑哦~
自信表达是重中之重
有大学教授表示——在小组讨论时,中国学生相对沉默,不自信。对一个问题,他们往往先产生抵触情绪。比如,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探讨这个问题的意义是什么?而不是从思考问题本身出发。

该教授认为,中国学生其实很有“内涵”,只是纠结于要不要表达或如何表达。这与突破圈子需要的精神是相同的,“中国学生要学会更自信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这比如何用华丽的语言去修饰自己的想法更为重要”。

其实与外国人交流的英语很basic,可以说高中学过的3000个单词都足够正常交流了。同学们缺乏的只是一些交流的经验和某些词语的活用。只要记住一点——你的英文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差。请自信地说出你想说的。在国外,只有你能当自己的代言人,为自己发声!
社交是一门课
努力让自己融入当地圈子并不等于完全抛起现有的中国圈子。融入当地社交圈子是一个“努力的过程”,而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同学的圈子都是大部分人最终的归宿。“八面玲珑”是一种能力,希望同学们都可以成功开拓一个更加宽广的朋友圈哦:)
更多精彩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