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后孩子考试没有分数……

2016年09月19日 东莞教育



“最近的测验,你们班平均分多少?最高分多少?年级平均分多少?年级最高分多少?你同桌这次考了多少分?”

 

对不少小学生家长而言,和孩子之间类似这样的对话,再熟悉不过。每次测验、考试出分之后,家长们往往会拿孩子的分数横比纵比。分分计较,也让孩子们深感“压力山大”。


不过,在上海这种状况即将终结,因为在今年9月的新学期里,上海将在小学全面推行等第制评价,“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这样的等第制评价,将取代现行的百分制。


“等第制”的推行在社会上引起了热议,不少人表示对于“等第制”有很多疑问。“等第制”到底是什么?它的效果要好过百分制吗?孩子可以适应这项新的评价制度吗?


等第制,从“重分数”向“重素养”的转变


家住虹口的傅先生,从新闻里获知市教委将于新学期在小学全面推行等第制评价的消息后,第一时间通过微信转发给了自己的太太。

 

“太好了,这是新学年开学之际送来的一份大礼!”傅先生告诉记者,他儿子开学读五年级。太太对孩子学业心态颇为焦虑,每每孩子考试成绩出来,太太时常会因为儿子分数比同桌低三两分或是名次有所下降,就责难孩子。“甚至会扬言要没收儿子的乐高玩具材料之类,作为惩戒。我看不过去,有时也会和她争吵。”

 

这样的分分计较,傅先生的太太并非个案。因为长期以来,学校对学生评价采用的是传统的纸笔测验和百分制评价,而实行等第制,则意味着,从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始,上海所有小学生将收到各学科分项A、B、C、D或“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的等第制评价和评语。成绩单不再只有冰冷的数字,而能够全方位展示孩子的学习成果。


这一新规不仅从小学低年段向中高年段延伸,还从语、数、外学科扩展至所有学科。小学中高年段“等第制”评价强调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突出为了改进学习的评价,倡导评价的校本化实施。


各学科“等第制”评价从“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业成果”三个维度展开。


其中,语文学科的评价内容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表达”三个方面;数学学科的评价内容包括“数与运算”“方程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四个方面;英语学科的评价内容包括“语音”“词汇”“词法”“句法”“语篇”五个方面。


纸笔测验、百分制评价一直是我国对学生采用的传统评价方式。随着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入,教学评价改革成为“硬骨头”。据了解,上海从2013年起,在小学一、二年级实行基于课程标准的“等第制”评价,其主要特征是不进行书面考试、不用分数评价、不排名等。数据显示,“等第制”评价与学生学习状态呈显著正相关。


上海市教委教学研究室副主任谭轶斌表示,上海市小学“等第制”评价特点鲜明:一是以中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不同年级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二是从“重分数”转向“重素养”,关注学业水平的同时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三是强调寓评价于教学过程中,注重“学评一体”;四是以“分项评价”“等第+评语”的方式发挥评价对学生学习的诊断和改进作用。


大数据说“等第制”,到底效果如何?


13年上海市开始进行“等第制”的尝试,只不过当时只是在小学低年级展开,那么效果究竟如何呢?上海市用大数据告诉你,等第制效果显著。


2016年1月,上海市教委组织对小学一年级新生家长开展了有关学生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


从总体情况来看,2016年上海市一年级学生学习情况总体表现很好,且与2015年的相关数据相比,2016年上海市一年级学生在与学习相关的各个维度上都有明显提升。这表明,学校在这些政策的执行上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且已逐渐渗透到教师的日常行为中。


社会性情绪有提高,小伙伴们玩起来



调查数据显示,从总体情况来看,2016年一年级学生入学适应性较高的前三项分别是:身体健康、情绪和睡眠;


从分项指标来看,适应性较高的主要是身体健康、喜欢上学、愿意与同伴交往和情绪状态等。


与2015年的相关数据相比,2016年上海市一年级学生在各项指标上的均值都有提高,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学生的社会性情绪(如控制自己的情绪、与同伴交往、与教师交流等)。


学习状态明显提升,孩子终于能睡个好觉了



2016年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状态相比2015年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了明显改善,尤其是在睡眠时间方面。


2016年学生睡眠时间在10小时及以上的人数比例为19.25%,相比2015年的数据提高了15.33个百分点;9至10小时内的人数比例为66.63%,相比2015年的数据提高了21.67个百分点。


超过95%的家长表示孩子能够较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具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并且每天都能开开心心地去上学。


等第原则记心中,老师不再变相排名



与2015年第一期家长专项问卷调查的数据对比:2016年学校在“学习准备期”、“家长开放日”、“快乐活动日”、“不布置书面回家作业”、“不进行书面考试”、“不采用分数评价”和“不排名或变相排名”等政策的执行,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其中,“不布置书面回家作业”的政策执行效果提升最大。


数据显示,“等第制”评价已经逐渐渗透到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中。90.04%的家长表示教师不会对孩子进行排名或变相排名;76.41%的家长表示教师在语文、数学、英语学科中会针对孩子的学习现状,进行“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业成果”分项的等第评价,让家长对孩子学习发展水平更加一目了然。


城乡孩子学习状态差距在缩小,农村孩子的学习少担忧



据调查显示,城乡孩子在学习状态方面的差距在不断的缩小,城郊学校的学生在各项指标上都没有显著差异。“等第制”的实行减少了城市孩子的学习压力,拉近了城乡孩子之间的距离,这让农村孩子对于学习的担忧少了一些。


等第制vs百分制,到底哪个好?


在上海,孩子的教育能够有保障吗?


对此,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科研室主任王俊山表示,“等第制”与百分制是学生成绩的两种记分方式,两者各有特点,孰优孰劣,不能一概而论。


他认为,“等第制”评价的相对模糊性有利于缓解分数带来的压力,同时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前学生负担呈现考试学科重、非考试学科轻的现象,教学中的重智轻德、重智轻情普遍存在。尽管这与多种因素有关,但评价的不一致性是一个原因。语文、数学、英语采取百分制评价,这使得学生和家长一开始就被卷入‘重分数轻做人、重成绩轻发展’的漩涡之中。采取‘等第制’有利于淡化学科的主副、大小之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不过,王俊山指出,此前“等第制”评价在部分省市实施过程中,曾遭遇先批分数再转化为等第,或根据对错率来划定等第的情况,其依据并不统一,也不尽合理。“如何科学、简洁地进行操作是小学实施‘等第制’评价的关键与难点。”


此外,“等第制”评价带来的模糊性等问题也会引起家长的忧虑,一些教师也会担心教学质量下滑。“‘等第制’评价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尤其是对于已经习惯了百分制的教师而言,要接受并落实多少有点难度。因此,相关部门应通过研究提出指导性意见,以减少盲目性、增强科学性。


等第制会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吗?


孙女士向记者透露,她的儿子“昊昊”今年在浦东新区某小学读二年级,这学期开学以来,学校的大小考试以“质量监测”来代替,但原有的考试模式及测试频率依旧保留,测验每月一次,考试一学期两次。在她看来,这样的保留很有必要。“不是说把考试、作业都取消了,负担就能减下来,适当的考试依旧有意义。再说了,小学高年级就要为‘小升初’做准备了,打分是好的,能更直观地反映孩子的成绩,孩子也会有紧迫感。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颍惠表示:等第制评价如果不涉及评价标准和内容改革,容易导致教师在评价操作过程中采用简单分数折算成“等级”的办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和家长“追分”“应试”的问题。因此,评价标准和内容的改革至关重要,评价标准变化自然会引发评价内容的变化,比如在学习结果评价中,增加了更多学习过程评级内容,关注了学生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这就能从根本上突破“唯分数论”的弊端,改变小学教育中存在的“学科不育人”的倾向,真正实现从“重分数”到“重素养”的转向,这样等第制评价改革才有了真正的现实意义。


应该看到,等第制和百分制都是国际上常用的一种学业评价方法,各有其特点,也各有其适用范围。在现阶段,实施等第制评价的相对模糊性有利于缓解分数带来的压力,有利于克服学科考试中重智轻德、重智轻情现象,有利于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全面落实。


当然,等第制相对依据考卷的百分制评价,人为影响的因素要多一些,对教师个人教育素养要求也比较高,要求教师不仅要有相对公正、公平、客观、民主的教育态度,更要有科学观察、分析学生学习状况的能力。这会无形中增加教师的教育教学负担,特别是大班级教学,这种个性化评价的实施难度更大。这显然对教师职业工作是一个新挑战,需要有一个新的教师工作量计算和评价体系与之相配套。

 

推行“等第制”,还是推行“百分制”?这似乎是个难题,本来,各有各的优点,作为学校,应该各取其长,而避其短,换言之,需要“等第制”的时候用“等第制”,需要用“百分制”的时候用“百分制”,如此,才能更好地激励学生,可在实际操作中,却往往将“等第制”和“百分制”对立。一旦使用“等第制”,就全盘否定“百分制”,反之亦然。


有业内专家曾提出,其实,在学校中,没有必要一定要拘泥于某种评价制,可以将“等第制”和“百分制”相结合,比如平时可以采取“百分制”,能够让学生多些竞争,即便是学生遇到挫折,也是教育的需要。而在期中和期末考试中,则可以采取“等第制”,还可以结合平时的分数进行评价。 

谁都清楚,不管是“等第制”还是“百分制”均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全面实施“等第制”,对“百分制”嗤之以鼻,是不科学的,同样,只知道利用“百分制”敲打学生,“逼”学生读书,加重学习负担,也是我们所反对的。 

不管是“等第制”还是“百分制”,都没有“原罪”,如果说有错,错在使用的人,片面强调分数不对,对分数漠然置之,也是不对的。如此,学生哪里来的学习动力? 


等第制,对老师和家长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等第制”评价如果不涉及评价标准和内容改革,容易导致教师在评价操作过程中采用简单分数折算成“等级”的办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和家长“追分”“应试”的问题。因此,评价标准和内容的改革至关重要,评价标准变化自然会引发评价内容的变化,比如在学习结果评价中,增加了更多学习过程评级内容,关注了学生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这就能从根本上突破“唯分数论”的弊端,改变小学教育中存在的“学科不育人”的倾向,真正实现从“重分数”到“重素养”的转向,这样等第制评价改革才有了真正的现实意义。


当然,等第制相对依据考卷的百分制评价,人为影响的因素要多一些,对教师个人教育素养要求也比较高,要求教师不仅要有相对公正、公平、客观、民主的教育态度,更要有科学观察、分析学生学习状况的能力。这会无形中增加教师的教育教学负担,特别是大班级教学,这种个性化评价的实施难度更大。这显然对教师职业工作是一个新挑战,需要有一个新的教师工作量计算和评价体系与之相配套,“等第制”,还需要教学实践去考量。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