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学习和生活 ——在家上学纪实

2017年05月07日 加拿大朱凡


今天的文章很特别,关于在家教育的话题。加拿大有homeschooling这是另一种的教育,是在公校、私校以外的选择。当然中国国情不同。文章里的故事算是摸着石头过河的铺脚石,值得关注。


背景资料

作者沈苇磐,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士,自由职业者;其先生程志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从事文博工作。他们在同朱老师交流孩子留学加拿大时认识的。受朱老师鼓励,他们乐意分享孩子家中接受教育的纪实故事。



儿子刚上小学一年级时,有一天中午我路过他的学校,发现校园里出奇的安静,好像没有人一样。出于好奇,我进去看了一下。眼前的情景顿时让我惊呆:孩子们都在班主任的监督下做作业,有些班级还在上课!儿子放学回家后,我又了解了一下学校的教育情况: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过多的作业,阅读的缺失,体育锻炼的缺乏,艺术教育的匮乏。这些都是违背自然规律和教育规律的,是无法令人容忍的。儿子喜欢阅读,喜欢运动,但进入小学后,作业霸占了太多的课余时间,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阅读和运动,这样的学习生活如果持续九年的话,孩子会变成什么样?无法想象。

怎么办?期望遇到好老师?期望教育改革?似乎都不太现实。我和先生考虑了一个星期,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家上学。平时不去学校,一切教学都在家里完成,到期中期末考试去学校,获得成绩,保留学籍。先生去找校长谈了我们的想法,没想到校长比较赞同我们的理念,同意了我们的要求!我们至今还是对那位敬爱的校长感激不尽。

于是,儿子结束了两个月的小学生活,回到家里,和我一起过另一种学习和生活。


(一)制定时间作息表

家里没有学校的学习环境,极易懒散,严格的作息能保证高效率高质量的学习和生活,所以不可或缺。我们和儿子通过讨论,共同制定了精确的作息表,打印好贴在他的床头,便于执行。早上6:30起床,晚上8:30睡觉,雷打不动。上午是主科的学习,作业当堂完成,下午是音乐美术科学的启蒙教育,阅读和户外运动。


(二)主科学习

我们的教育理念是:孩子的好奇心,探索精神,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比会做题目考高分重要百倍。我先让儿子尝试着自学数学。首先把要学的章节看懂,然后把课后练习和练习册完成,交给我批改,其中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问我。由于儿子幼儿园时就能自主阅读,理解能力比较强,所以看懂小学数学课本并不难。结果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三,数学基本都是自学。由此可见,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才能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语文教学的宗旨是:以课本引导课外阅读和拓展学习。语文的学习并不是语文课本的学习,课本只是起到引导作用,引导你去阅读与之相关的大量书籍,学会欣赏文章的意境美,学会清晰地表达自我,学会写作。我常带儿子走出家门去体会文章中的类似意境,让他更为感性地去发现生活的美,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我还经常就一个主题和儿子讨论,鼓励他质疑我的见解,鼓励他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所以儿子从小就敢于质疑权威,不人云亦云。英语除了要学习的语法和单词外,口语和写作是重点。我买了许多儿子感兴趣的英语童话书和光碟供他学习,如《爱丽丝漫游奇境》《海的女儿》《美女和野兽》《野天鹅》《昆虫记》等等。先听熟,再反复读,英语水平在不知不觉中突飞猛进。为了更好地学习口语,儿子双休日专门去一家有外教的培训机构加强,一直持续到初二,和外国人交流没有任何问题。



(三)艺术教育

我始终认为,艺术是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艺术能让生活更加美好,更加有深度。许多人可能会认为,只要学一种乐器,或学一点绘画就算是艺术教育了,事实并非如此。艺术教育首先要学会欣赏,感受到艺术之美,积累底蕴。儿子还不会说话时,我就经常陪他欣赏古今中外的经典音乐,如《欢乐颂》《春江花月夜》《梁祝》等等。儿子上了幼儿园,我们经常玩“画音乐”的游戏:闭上眼睛,认真倾听一段音乐后,问他“听到了什么”,然后把听到的东西画出来。当然,在此之前我会教他如何欣赏音乐,顺便介绍各种乐器的名称、演奏特点和表达效果。通过这种游戏,儿子的欣赏能力不断提高。因为有了较好的音乐底蕴,儿子虽然初一才开始学笛子,但入门很快,乐感良好,进步飞速,很快就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后来又成功自学了长笛。这时的乐器学习其实才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是一种内心的需要和享受,而不是枯燥的练习和“例行公事”。

绘画方面,从欣赏世界名画开始。我讲解名画背后的故事和绘画效果,让他感受到色彩和线条之美,而不是以技术学习开始。因为许多技术的学习需要比较强的理解能力,太小的孩子不能很好领会,只能通过大量机械练习得以提高。这样的学习会占用太多原本属于孩子的自由时间,而效果却不甚理想,孩子不仅得不到绘画的乐趣,反而会因为枯燥的练习而失去兴趣和自信。儿子四年级时很想成为一名建筑家,而建筑家要有绘画功底,于是自然而然地去学习绘画了。由于美术底蕴比较深厚,很快入门,进步飞速,更为重要的是,绘画对他来说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每完成一部作品,总能给他带来很强的自信和成就感。发自内心的需求可能是学习的最大动力。


(四)体育锻炼

身心健康是高效学习和幸福生活的根本,没有了健康,一切都成“空中楼阁”。我们每天的日程表中都有两个小时以上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儿子三岁那年,我们让他参加了一个跆拳道班。一个星期三次,既能锻炼身体,加强身体的协调性,也能和其他孩子互动和交往。儿子很喜欢这项集体运动,每次必去,风雨无阻,坚持了整整五年,直到拿到红带为止(业余最高级别)。由于我们有大把的业余时间,所以又学了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游泳、旱冰、花样滑冰。由于儿子体能好,协调能力又强,每样运动都“玩”得非常棒,经常获得教练的好评,成就感满满。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体育总是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处境,尤其到快考试时,体育课都被主课“排挤”掉。由于长期缺乏运动,许多孩子体质虚弱,完全没有运动习惯,成了“宅男”“宅女”,沉迷于电子产品,不但影响学习,而且也影响健康。现今教育体制下,孩子的课业压力很大,心理问题也比较多,而运动能排解内心负面情绪,避免许多心理问题,而且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一辈子受益匪浅。所以说,再忙也要挤出时间来锻炼,没有时间锻炼就有时间生病。我们从小就让儿子懂得这样一个道理:爱护自己的身体就是对自己负责。



(五)阅读

阅读不仅能拓宽知识面,增长见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必然内心丰富,思想深刻,气质高雅。内心丰富的人看到的世界也是丰富的,美好的,对于生活的态度总是积极阳光的。儿子会认字起,我们就经常带他去儿童书店和图书馆,让他自己选择喜欢的书阅读,特别喜欢的就买或借回家反复看。刚开始是绘本,然后是图文并茂的图书(如韩国的《WHY》系列数十本,全部买齐),再后来就是原版的世界名著,如《悲惨世界》《昆虫记》《福尔摩斯》,各种科幻小说(尤其是凡尔纳系列十几本,我们都给他买齐了)。十岁开始对理论书感兴趣,如《国富论》,《乌托邦》,《物种起源》,《社会契约论》,《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大设计》等。我经常要求他把理论解释给我听并和我讨论,这样既能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又能鼓励他独立思考,把书本知识真正转变为自己的东西,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自从儿子学习笛子以来,我们鼓励他多看艺术方面的书籍,争取学得更好。于是又开始看《诗经》《中国音乐史》《中国美术史》,《西方音乐史》《西方美术史》等书籍。初二那年,儿子突然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感兴趣,虽然难度比较大,担心他看不懂,但还是积极鼓励他去阅读。出乎我们意料,儿子看得特别认真仔细,不仅作了读书笔记,还经常和我交流他的读书心得。后来我才知道,儿子因为看到我们周围有许多孩子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他想通过学习来了解并试图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其实,每个孩子都喜欢阅读,家长只要最大程度地满足孩子的阅读欲望就能让其养成热爱阅读的好习惯。阅读能力强,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也会相应增强,同时也能保持好奇心,求知欲,真正做到终生学习,不被飞速发展的社会所淘汰,一辈子掌握对工作和生活的主动权,活出自我,活出精彩。


(六)自理能力

经常会听到许多家长说: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其他的事情不用你管。我也是听着这样的话长大的。什么感受?烦闷、愤怒、想逃离。孩子其实都爱自己动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这是成长必须的。家长绝对不能以“孩子还小,不会做事情”为由,擅自剥夺他们的成长权利,这是不负责任的残忍行为。因为没有自理能力的人是永远长不大的“巨婴”,如何独立生活?

我的理念是:绝不替孩子做任何他能做的事。儿子刚会走路,我就要求他做简单的家务事,如:及时换厨房的垃圾袋,拿碗筷,扫地。虽然做得不尽人意,但多给他机会做,就越做越好。儿子在做这些琐事时,都是高高兴兴的,显然是在享受劳动带来的快乐。上幼儿园前,已经学会了穿衣服,擦桌子,打扫自己的房间,独立穿马路。上了幼儿园,基本就不需要我操什么心了,他都能把自己照顾好。上了小学,我们就让他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他总是很乐于干,并且一直坚持到现在。在他看来,自己是家庭的一员,做点家务活是理所应当的,是自己应尽的责任。

为了加强儿子的自理能力,我们经常让他参加一些封闭式的夏令营。因为这些活动需要自己准备好一切生活用品,和许多素不相识的孩子一起度过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既锻炼了他的生活自理能力,又给了他一个接触社会,与不同的人打交道的好机会。每次活动结束,我都感到儿子成熟了许多,各方面的能力也加强了许多,同时也能更加坦然淡定地和我们分离,独立生活。



(七)如何克服在家上学的困难

十年在家上学,对家长和孩子都是极大的考验。与正常学校教育相比,在家上学最大的挑战一是缺少玩伴,二是很难系统教学。这两点几乎可以说是致命的弱点。

我们始终以一种理性和平静的态度来看待在家上学:没有任何一种教育模式是万能的,完整的理想的教育应该是学校、家庭和社会有机的结合。目前传统教育体制最大的问题以课堂教学取代学校教育进而取代教育本身,应试教育完全绑架和全面渗透到家庭和社会。我们选择在家上学,绝不是对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完全否定和抛弃,而是取长补短,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长补在家上学之短。孩子上六年级后,每天上午在家学习语、数、英等文化课程,下午到学校参加音、体、美等艺术和社会活动。周末既有社会办学机构提供的英语外教、体育、艺术兴趣班(的确是来自孩子的兴趣而非我们的强迫),还有我们安排的外出参观考察和同龄人的集体活动。

在家上学区别于在校上学最根本的一点,就是父母同时兼任老师的职责,这对绝大多数父母来说都是最大的挑战。因为父母不仅要教育理念基本一致,而且还要一专多能,在教学上不仅能够胜任基本的文化课程,还要有多种才能和广泛的兴趣,这样才能满足孩子求知的欲望,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幸运的是,我们基本具备了这些条件。我们都是从传统学校中走出来,都算是“好学生”。相比较而言,我在数理化和艺术方面稍有天赋,而先生是历史学博士,对文史哲和传统文化略有心得。因此,我们形成较为全面而又互补的知识结构,加上社会教育机构,可以最大限度弥补了在家上学不够系统的弊病。


(八)留学加拿大

儿子初中毕业后,高中如何上?我们和儿子一致认为,出国留学是最佳选择。于是我们开始考虑去哪里留学更合适。经过一番考察和思考,我们一致决定去加拿大。当时一些朋友认为加拿大太冷,不太适合生活,但另一些人认为天气冷不是问题。为了亲身体验一下加拿大有多冷,儿子去年二月份独自去了一次,在多伦多一所私校插班学习了一个月,得出结论:完全适应,非常满意!加拿大学校不仅教育质量好,而且国家广袤美丽,人民热情友好,去学习生活再合适不过了。于是我们就开始着手申请加拿大私校。申请的过程十分辛苦,要准备SSAT,准备面试,又要准备各种材料,但儿子没有半句怨言,始终积极乐观地做好每一件事情。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成功申请到了北温哥华的一所教会私校,今年九月份入学。儿子对未来的留学生活充满憧憬,似乎已经等不及到九月份了。我们也热切期望他能在自己满意和喜欢的学校里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实现自己的理想。


作者感悟

到此为止,我和儿子的另一种学习和生活告一段落,准备进入下一个人生阶段了。其实人生由若干个阶段组成,在上一个阶段和下一个阶段之间总会有一次重大的选择。当你面临这样的选择时,许多人都会用这样的话劝你:大家都这样做,你也该如此才对。(当时我选择让儿子在家上学时,受到了太多的嘲讽和质疑)可是为什么要和大家都一样呢?我们应该静下心来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忠于自己的真正需求,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时,你就清楚该怎样选择了。这十年的另一种学习和生活对我和儿子无疑是一次难得的人生体验,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by.加拿大朱凡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