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热传过新文学先驱胡适的留学日记,是这样的:
胡适留学日记
7月4日
新开这本日记,也为了督促自己下个学期多下些苦功。先要读完手边的莎士比亚的《亨利八世》……
7月13日
打牌。
7月14日
打牌。
7月15日
打牌。
7月16日
胡适之啊胡适之!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先前订下的学习计划你都忘了吗?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7月17日
打牌。
7月18日
打牌。
学渣看了很开心,原来留学这么轻松,大家口中的大师也和自己是一样一样的;而家长难免痛心疾首,自己的孩子要是送出国会不会也变得这么“堕落”?
其实,学渣也不要侥幸,摘录的这段日记正是当时的暑假,而且胡适的日记也并非网传的那么短,还记录了跳舞交际、化学满分、读书笔记等等内容,妥妥的现充学霸;家长也不必太过担心,留学生活绝不会只是换个地方打牌(或者说现在的打游戏),身处异国一定能给人带来很多的锻炼和不同的阅历。
1 关于语言
海外留学遇到的首先是语言的问题。
留学党在考雅思托福的时候接触了大量的academic的语言,而对日常口语和词语含义的微妙之处却不太了解,会闹出不少误会和笑话。
想要夸赞某人cute,顺口加了sorta说成sorta cute,谁知sorta cute等于not cute。直说TA很sexy,有心术不正之嫌;但如果想补救一下,反过来说某人不sexy,那么恭喜,你点燃了一个更大的火药桶。
想表达sexy的意思,比较安全的说法应该是hot。但是有时明明想说的不是这个意思……
@maple-凡:有一次去篮球场打球,黑人小哥在练球。我觉得天气好热,于是说了一句it's so hot。他盯着我,突然对我说了一个单词,"me?"
而在异国他乡,吃饭都是一场冒险。
@recherchee:每次到不熟悉的餐馆点餐都是大冒险。
@超能吃也算超能力:点餐this one, this one, not this one
@Liz-O-:麦当劳点餐,服务员问前面的人here or to go。前面的人愣了一会说"Let's go."
满世界都是不认识的单词。年轻的时候不明白tomato sauce也可以用来表示番茄酱。
@太阳太阳小太阳酱:ketchup(番茄酱),detergent(洗衣粉),laptop(笔记本),flipflop(人字拖),balance(手机话费)……感觉全世界都是听不懂的单词。其实后来发现 tomato sauce 和 landury powder 也能说啊。
2 关于文化和礼仪
与语言直接相关的是文化。由于文化的原因,很多词在实际口语中的含义,和词典中的字面意思并不一致。
@Bella_Gu1031:住在英国人hs家里,第一天女房东问我do you have tea everyday? 我愣了下,告诉她,我很少drink tea. 后来才知道,tea在英国文化里是晚饭的意思。
接着就是礼仪……
@珺玮欧尼:法国人见面都贴面礼,其实只用脸左右贴一下声音mua mua两下就好。刚去太单纯叫我亲就真的亲到别人脸上,对方瞬间尴尬。
3 关于生存
留学在外生活会遇到很多问题,太高的房价,太奇葩的室友,太多国内发来的代购需求。而有些国家的留学生活真是让人惊恐万分,不仅生活会遇到其他留学生会遇到的问题,甚……至……生……存……似……乎……都……有……危……险……
比如昵称“澳村”或“土澳”的澳大利亚。澳大利亚,这块美丽的、自由奔放的大陆,在这里,平常的动物都被赋予了战斗力。
而如果遇到了稍微有些奇怪的生物,那就仿佛乱入了异形电影的片场。
小型异形有从某些角度看很萌但其实会啃花啃树、在院子里屋顶打架乱叫的袋貂。
还有会卡在房子里不知道什么地方(比如插座里)的、和袋鼠的名字很相似的袋鼠鼠(更格卢鼠)。
当然更可怕的是大型异形,比如身长5米的巨蟒,身长3米的蚯蚓,巨型蜥蜴什么的。
4 关于饮食
做好吃的好像是中国人的种族天赋,只是有时需要开发。留学党在国外独立能力大大提高,以前做饭是黑暗料理,出国后分分钟化身大厨,朋友圈晒的食物照片一个比一个诱人。
国外的饮食习惯和国内很不一样,食材似乎是比国内有限了。不过有时也有好处,例如鸡胸脯肉价比等重鸡腿肉价贵许多,对偏爱鸡腿肉、不习惯胸脯肉的国人应该是件好事。
中国对食物的了解太深入、饮食的艺术太丰富。有兴趣的话可以对比BBC的《舌尖上的英国》和国内的《舌尖上的中国》,两部纪录片着眼点迥然不同。在美食领域,中国人太学霸,以至于有些行为被外国人当做玄学。
@胖达胖达胖胖胖胖达:和我爹在shaws买西瓜,对着一堆西瓜拍拍拍听熟度,一抬头身边一串老外惊奇地回头看我俩,仿佛我们在进行什么深入灵魂的行为艺术。
留学党常常被身在国内的同学们羡慕。其实面对着语言的障碍、文化的冲击、生活差异和远离家乡亲人的孤单,海外留学的生活并不一定就比国内轻松……而且考雅思托福很难的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