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动画,只有短短的8分钟,没有一句台词,
这部动画短片获117个奖项提名,斩获64项大奖。
不讲什么高深的道理,展现的只是我们普普通通的生活。
清晨,父亲正如同我们家长给孩子一本本装好书本。
小小的书包与装不完的书本,开始了父子一天的日常。
爸爸装书的同时,儿子在一旁跑跑闹闹,张开双臂像一只小鹰般扑向爸爸,却不曾想被突如其来的书包,压倒在地上。
小家伙虽然被书包压得趔趔趄趄,但能和爸爸一起走在上学的路上,他还是兴奋异常。
周围是一个灰白的世界,人们每天奔波忙碌其中,脸上的表情和周围的环境一样死气沉沉,整个世界仿佛一个精密巨大的机器,每个人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零件,
没有个性,没有自我,只是漫无目的地维持着生存。
然而在这灰白单调的世界中,却突然出现了一片“绿洲”,
一个不向生活屈服,仍然坚信着自身梦想的拉琴人,
在街角奏出优雅的乐章,虽然他的色彩与行为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这一下子吸引了小家伙的目光。
他兴奋地冲到拉琴人面前,瞪大眼睛,模仿拉琴人的姿态,“演奏”起来。
这时老爸却不为所动。
恰当时机地出现,递上孩子的书包,
“学校才是你该去的地方,这个追求梦想的人,不过是被社会抛弃的异类。”
小家伙虽然不情愿,但还是乖乖来到学校,从ABCD开始学起,
当他在纸上画下路上见到的拉琴人,期待地盼望老师的夸奖,老师却指着纸上的ABCD,“这才是你该学习的东西。”
在学校中,孩子被无差别地教导。
而在公司的爸爸,同样只是流水线上的一个零件,
哪哪都不需要个性,我们要学会的只是如何整齐划一地融入这个世界。
每个人在这个过程中都被磨平棱角,慢慢褪去原本的颜色。
父亲也毫不例外,早就在千篇一律的生活中放弃了自己的追求和梦想。
唯一能让他恢复本色的,是下班接儿子,相拥的那一刻。
然而当他看到儿子在学校“不务正业”作画,瞬间皱起了眉头。
本来嘟着小嘴等待表扬的儿子,察觉到父亲表情的变化,脸上挂满了委屈、失落。
日复一日,孩子仍旧会对那个拉着小提琴追梦人充满好奇。
却被父亲一次次无情拉走,送往毫无个性的“工厂学校”中。
每个孩子身上蕴藏的巨大潜能,就这样被成人无情地磨灭了。
终于,小家伙屈服了。
他仍然像小鹰般张开翅膀,迎接的却不是自由,
不是父亲的怀抱,而是如枷锁一般沉重的书包。
这就像《肖申克的救赎》中
关于体制的思考:
刚开始的时候,你痛恨它;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
最终你会发现你不得不依靠它生存,这就是体制化。
当孩子以飞翔的姿态接过书包,当他以毫无创意地写法描摹出ABCD。
是学校、家庭教育的“成功”,也意味着孩子的个性和创造力,被无情地完全抹杀。
爸爸似乎毫无察觉,自己平日的行为,其实在一点点扼杀孩子的天真,和自我感受这个世界的能力。
他眼看孩子一天天变得不快乐,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直到偶然再次翻开孩子的作业,恍然大悟···
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和孩子变得不开心的原因。
爸爸幡然悔悟,灵机一动。
牵着他去看孩子最感兴趣的事物。
不曾想,那个苦苦坚守的追梦人早已不在。
或许他也像其他人一样,最终屈服于毫无生气的体制。
小家伙失落万分,扭头要走。
这时候爸爸却做了一件伟大的事。他站在“绿洲”上,声情并茂地拉起了提琴。
丝毫不顾及路人异样的眼光。
这一举动也得到了孩子深深的认可。
故事就这样在平淡中结束,明天,明天的明天,
这个世界还会照样运转,父亲会回到现实,还是继续为自己、为儿子守住一片蓝色的天?
没人知道。
但就是这样一部平淡又开放结尾短片,在 Daniel Martínez Lara和Rafa Cano Méndez 导演手中,没有一句台词。
却通过人物表情和音乐节奏将“社会如何扼杀人的创造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上映不久就获117个奖项提名,揽获64项大奖。
上传到社交网站的视频更超过1200万次观看,不仅刷爆了父母的朋友圈,还引起人们对教育、对体制、对孩子的个性和创造力的阵阵热议。
你剪断了我的翅膀,却怪我不会飞翔。
在苍白无力的世界中,爱就是为自己、为他人,留有一块自由翱翔的彩色地带。
Alike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艺非凡,ID:efif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