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差3小时 I 身在北半球活在南半球的时光里

2016年01月08日 懿路之贤


最近1周陆陆续续看完了两本书 《生命的从容》周国平 与《当我与世界不一样》马徐骏


想起15年中那会儿想起在上海家里放着的书,好多都没有正式翻开读过,也渐渐的磨淡了当初买他的愿念


想起来也可爱,当23岁大学刚毕业那会儿买了一些经管类的书,大多教导你学着省事度势。如何社交如何在职场中打开局面,等等等……

还看过电视剧《杜拉拉升职记》不记得细节的剧情脉络发展,却还记得主题曲是林宥嘉唱的,好像叫《说谎》无论那时候自己有没有恋爱经历,听着都觉得很入耳。


再后来到了澳洲留学生活,认识了我在澳洲最好的闺蜜郑小姐,特别棒的姑娘。我甚至认为世界上怎么会有那么内外兼修,善美的姑娘。才明白懂得她那句最不喜欢经管类的书,当时心里听着卓然被“当当当”了


确实,如果不是在职场需要的环境下,为何我要还没什么经验和资历的自己配备那套战略“武器”?


话也应证了,2后再次好好整理书籍的时候,已经把那些经管类的书束之高阁起来。不能预计的是,不知道还要间隔多少时间会需要看下这类“工具”书

不想做管理的人,自动离开国企“金饭碗”的同胞们,你们也一样会懂的。因为你我选择的路,不正是扭着那股自己不是“权利游戏”忠实玩家的精气神吗

没什么好趾高气扬的,因为我知道自己不是那块料,玩不起所以就躲得起。

于是跑去旅行了,即使很赶,赶着final后的第二天就跑去了


工业画的小镇,以铁路续写着他的岁月变迁






另一种生长,确实是颠覆性的,每每去到一个地方,一定要去看的就是博物馆Lanceston 环形博物馆,相片纪念展,记录着在这里的能工巧匠,最普通的居民最朴实的劳作生活。

黑白相片,透露出更多真性情的故事,无声却饱含神韵。




于是我也来点文艺的黑白



对旅行的研究可以加深人对幸福的体验,也被古希腊哲学家称为“由理性支配的积极生活所带来的幸福”


一方面对封闭生存有限制的确认,以及对未知环境的向往,对外美的发现并从中获得自我体验。




设计的小心思总能点亮慵懒的城市

至少那一天,当我快被这里感觉有些乏味时,来到这里便肃然起敬




Alian de Botton 积极生活,

1.探访已知环境的热忱;2.探测未知环境的勇敢 3.在自己和环境中找到乐趣


我们不是匆匆旅人、慢吞吞的这里的零星风味,没有追根溯源,没有太多的预设,没有太多传闻。




有的,有的哦

美味的传闻总是有的,馋猫们也会信的

传闻说这里是“全世界最好吃的生蚝”




习惯和不习惯的

"宏观的思考常常需要有壮阔的景观,而新的观点往往也产生于陌生所在”



找了家特别棒的魔法旅馆,房子是老爷爷的挚爱,客厅里放着一只人型大小穿着斗篷戴着博士帽的熊仔。一只保持着酣睡姿势

依旧保持着无信号的状态,又是一晚


从容一书,是回国第一周决定买的书,给自己的礼物

必须耐下性子,从容踏实的行走

也因为近两年的变化,机遇所遇到的事情,悲喜交加。有时候也会质疑自己的选择,确实也许也因为年岁的累积。不再像那年24岁心胸来的宽广,也是心里偶尔的畏惧和动摇可以很适当的寻找到一个遮掩的理由和借口“岁月不饶人”或者“年龄大了,经不起折腾了需要一个安稳”


可是对,没错的。没有绝对的安稳,即便是生活可以让你安逸下来

而也许是骨子里的那股劲,想把生活过的更精彩。

也许精力是遗传我父亲的,耐力和毅力是小时候爱运动埋下的种子。

这些都已经不用去细想的原因


或者总爱一个人自我对话,质疑,总在问自己当下的生活是不是自己所追求的

选择去做的很多事,至少可以说是从自己25后半期期就是想要改变自己的性格

做一件事即便是自己最不擅长的,也是希望自己培养某一种好的生活态度和习惯


好比现在,因为观察到自己的思想爱好的广泛,老天也相对怜爱给到自己很多机会。却发现自己的贪心,时常都想做好,导致身体疲倦,生活便失重了。

……过而不及……





在不对的季节去了对的地方,每次旅行都会留些小遗憾


在上海的家里,等待着海运归来的小熊

BOBBIE

BOBBIE



无论时光,只要相信,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