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千万别乱签字!加州中餐馆竟有如此黑幕 美国这些账单合同猫腻大!

2017年03月04日 美国诚德投资置业


在美国给小费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初来也许还不习惯,一定要掏出手机仔细算算,才谨慎的填写金额、签字。知道美国人的普遍数学不好,有些餐厅还会非常贴心的在账单下,附上“建议小费金额”,有时懒得再核算,就索性就直接按照“建议金额”去给小费。


这一切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然而最近几位华人网友的爆料,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洛杉矶、旧金山等一些知名中餐馆,已在华人圈名声大噪,却居然都在小费上做手脚!让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多支付翻倍的小费!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赚小钱才能发大财”?!


揭秘美中餐馆收据猫腻 


黑幕一:店家默认所有消费一律➕$10!

这位网友至今还觉得难以置信,当时他在洛杉矶圣盖博San Gabriel一家小有名气的中餐馆就餐,结账刷完卡时,扫了一眼账单上总金额为54.15,小费栏下面写着「建议小费金额」。向来也懒得自己算小费的他,正准备在Tip小费一栏按照建议金额填上。

正提笔时,突然察觉店家给出的「建议小费金额」似乎有些离谱:15%,9.62元;18%,11.55元;20%,12.83元。

54.15✖️15% ,怎么都快10刀了呢?!

老板,你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么?!!

有眼尖的网友指出,这些数字的错误并非随机的,所有百分比都是基于「64.15」乘出来的,而账单恰好是54.15,所以很明显是在账单上加了整整10元钱后计算的小费。更何况,电脑不会出现这种“低级错误”,一定是店家手动改写了计算程序!

 

黑幕二:手写账单 骗你双倍小费没商量!

之前有华人在某论坛爆料,今年1月初带着从国内刚到美国的父母去旧金山某头牌中餐馆吃饭,因为这家餐馆只接受现金支付,所以店家递过来一张手写的账单也没在意,就顺手把银行卡递了过去。

(配图与此文无关)

“店家把银行卡还给我时,又拿给我一张电子账单,意思是要在这上面要自行填写小费,我当时就觉得怪怪的,但也没多想,直到我听到我妈咕哝了一句,怎么加上小费变这么多啊!我才觉得真的不对劲了。”


据这位华人网友描述,他们一家三口一共点了4个菜,按照15%的小费加上去之后,已经破百了!于是叫店家拿出菜单核实菜价,并要来了原始手写账单一比这才发现了其中的玄机


店家给的第一份用圆珠笔写的账单上,字迹潦草的很,但依然能够辨认是分别列出了4道菜的金额,并列出了4道菜总价,但这还不算完,居然下面还写个“+12.75",猫腻就出在这12.75!原来老板已经”好心“的把15%的小费给算上去了(菜金$85✖️15%=$12.75)= =也就是在第一次刷卡的时候,早已默默的付完了菜金和本该支付的小费了。

(配图与此文无关)

"黑心”的店家在第二次递上电子账单时,已经早已不见12.75的踪影,转而变成了消费总金额Amount $97.75($85+$12.75)!按照惯例,再顺手在TIP一览写上15%的小费,这自然轻松松破百了~!


似乎很多人中过此招,不少网友表示多人用餐时,账单上的总价是默认加了小费的,店员不会告知,不知情的消费者会再给一遍小费,等于收了双倍小费!毕竟大多数时候总价都是不含小费的!


“火眼金睛”明辨餐馆小费骗局

餐厅的花样骗局不可不防,酒足饭饱后也要“清醒”的买单!


1、账单上的菜金要仔细核对之后再递银行卡


2、“建议小费”也不要盲目跟从,最好自己拿出手机再核算一下 


3、对于Cash Pay的店家要多留心眼 


4、信用卡付款后,注意留意最近账单。确保账单金额和实际消费金额一致。


城市君温馨提示:如果被骗,可上网 www.ftc.gov/complaint   或是电话 1-877 –382-4357投诉。美国联邦贸易局和新美国传媒有合作专案,提供了更多有关预防诈骗的资讯,请浏览 www.consumer.ftc.gov


虽然有这样一些无良店家存在,但是大多数餐厅还是很良心的!对于服务好的餐厅,给合适的小费是对服务员的肯定和尊重!那么对于消费者来说,给小费也是一件头疼的事情,给少了会“有点难为情”,给大多感觉又有点“划不来”,给小费到底是看心情还是看规矩,给多少合适呢?


小费给的少不如给的巧

网站Wait But Why根据与纽约市逾百名服务业员工的谈话、他们的经验、读者回馈及行业研究,列出在各种情况如何给小费的指南。



1、餐厅服务生

平均小费应为消费额的17%到20%。网站建议,即使服务差劲,也至少给15%的小费。若是你有折价券,给小费应按折价前的价格。在服务生的薪资中,小费占85%到100%。


2、送餐的外卖郎

平均小费为2元到4元,天气恶劣就多给一点。小费在外卖郎薪资占30%到70%。


3、到店里买外卖

通常不需给小费,只有点十人以上的餐点才给,最多10%。


4、代客停车的人员

平均小费为1到5元,最好把你的车停好和归还你车的人员都获小费。在这些员工的薪水中,小费占50%到75%。


5、光顾美发院或理发店

平均小费为15%到25%,别忘了对任何帮助你的人都给几块钱。在理发店员工的薪水中,小费占25%到50%。


6、酒保

小费要看你叫的饮料,啤酒1元到2元,鸡尾酒1元到3元,高额消费则为15%到30%。酒花愈久时间调制,小费就应愈多。小费占酒保薪水的70%到100%。


7、出租车司机

小费应为10%到18%,如果你的目的地是他们不大可能找到客人的地方,就给多点小费。小费占司机薪水的15%到30%。

 

华人常遇的“账单/合同骗局“大盘点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不要太天真的觉得小美都是天真质朴,不会坑人,有些商家就是仗着华人语言沟通的弱势,在帐单或者合同上“动手脚”......


美国租房押金中的猫腻

相信不少刚到美国的小伙伴都会租房的Security Deposit坑过,租了一年到期满家,过了几个月满心期待的收到押金账单,发现押金被扣的血本无归,还倒贴了好几百刀......

 


一位留学生就在论坛上吐槽,刚到湾区找房子,找到一家相对便宜也舒适的公寓。签完租房合同后,工作人员给了我一个色板,说可以调一种颜色,涂在卧室和客厅的一面墙上,作为简单的装饰。当时第一反应还是挺惊喜的,想着中介还是挺贴心的,还提供这种服务,没多想,开心的挑好了颜色准备过几天入住。

 

直到半年的房租Lease结束后,中介公司寄给我账单后,才傻了眼。当初那个贴心的刷墙被扣除了200刀!!!回顾当时挑颜色时,中介并没有告知刷墙是要收费的!后来听说很多美国朋友都被中介给骗了,直到最后扣了押金才知道这是一笔隐形费用!


更可气的是,账单上还扣了大笔cleaning fee,其中地毯、厨房、厕所都被扣了几百刀,700刀的押金扣的一点都不剩还不说,还被多扣了几百刀。学生表示自己交房前打扫卫生,虽然不及入住时差不了多少,就住了半年,为何扣了一笔“巨款”?看来在有些黑心中介眼里,押金就是有去无回的费用~


买车骗局

美国是车轮上的国家,买车几乎成了每一个华人初到美国需要考虑的头等大事。华裔张先生也正琢磨着买辆车,经过美国福建同乡会内介绍,他认识了一家华人车行(Dealer)。林先生对成交1万8千美元十分满意,贷经理就顺势推销一个叫Smart Buy的项目,这个项目的年利率APR十分诱人,每个月仅需还款约500美元即可,林先生经不住劝,于是决定就用这个项目买车!


之后他们拿出了一大堆相关表格,让林先生签证,在最后拿出合同的时候,林先生就发现了一样。这竟然不是一份买车合同(Purchase Contact),竟写的是租车合同Lease Contact!项目经理赶紧解释到:”只是因为Smart Buy这个项目刚刚出来,所以和租车用同一个合同,之会让你再签一份买车合同,我在这里做了十多年了,你又是XX介绍的,有问题可以随时找我,你就放心吧!”林先生听完也就满腹狐疑的在这份合同上签了字,并一心觉得这个店还挺大的,美国也不太可能有这样明目张胆的骗人吧。


然而,签完合同回到家,再仔细拿着合同翻看的林先生才大呼:车行Dealer的骗术实在神乎其技! 


和Dealer口头承诺的一样,林先生每月只需还款500美元即可,然而,在合同里他们却把车价写成了2万8美元!难以相信“眼见为实”的林先生第二天赶紧又去了车行,然而当初那个个项目经理早已不认账,还说Smart Buy就是一个租车的项目,林先生需要在原定还款39个月之后,还继续还掉剩余了1万多美元才能把车完全买下,否则车会被立即收回!


买房骗局


相比之下,在美国买房的玄机就更多了,下面要揭示的这个骗术,传言当年王宝强在美国买房时也不慎中了这个套!


中国看房团


王先生,博士毕业,日前在湾区一家科技公司担任硬件工程师的,经过一两个月的看房之后,终于在上个月看中了圣他克拉县的一套独栋。对于这次购房,王建十分的谨慎,因为他的信用记录不是很理想,曾两度因为不能贷款,而无法购房。这次正巧遇到了一位华人房产经纪人,信誓旦旦的向他承诺,完全可以为他申请到房贷。于是,买房心切的王先生,便在经纪人的催促下,匆忙签署出价合同。经纪人还说这套房源十分抢手,并劝说王先生最终把购房价格从74万元提高到82.5万元。


然而,这次王先生依然没有走运,他的贷款迟迟不被批准,现在连支付的2万4千元押金恐怕也要付诸东流。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王先生事后才发现,这幢房屋的售房经纪人和买房经纪人同属一家公司。买卖竟然同家,再回想起经纪人导购和加价的全过程,让王先生不禁后怕。。。 



月子中心“黑”合同

赴美生子潮带火了美国月子中心,许多月子中心也抓住了来美国生子的家庭“不缺钱”的背景以及“多花钱办好事”的心理,能坑一个是一个。费尽心思在合同上动手脚。


其实准妈妈们在国内和中介签的是咨询合同,到了美国后才发现她们和当地的月子中心根本没有合约关系。一位在罗兰岗待产的张女士表示,在国内合同白纸黑字写的清清楚楚,来到美国后才发现,原本合同上费用是人民币,到了美国改成了美元。初到美国人生地不熟,一心想着安心待产,为了孩子平安出生,也只有接受月子中心的“霸王合同”,这单位一换,瞬间就多支付了五倍的钱,想着就心痛,但是也只有默默接受。

 

月子中心合同的猫腻都是一个套路,在国内中介吹的天花乱坠,在美国偷梁换柱!说好的别墅变成居民楼,独立套房变成多人合住,月嫂变成普通保姆,签约的中介机构又远在国内,投诉的任何问题都会被“踢皮球”。


美国是信用社会,然而正因为在这个大环境下,很多无良商家会利用顾客的信任去投机,因此不能盲目相信,凡事留个心眼防止被骗。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