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ky是我在多伦多认识的好友,刚好年过四十写了本文,我这个奔六的羡慕他的感悟。
借用的主标题和副标题是詹姆斯的《跑步大全》里第九章的标题。这一章主要是讲从40岁才开始跑步的人,在跑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地方,并用一些实例澄清了一些偏见。文中有一张有意思的图表。
体力随年龄的变化趋势是,10岁到20岁迅速上升,20岁后开始下降,60岁后迅速下降。
我原来的理解,人的体力是在接近30岁的时候达到顶峰,40岁开始加速下降。看来在某个程度上讲,运动特别是跑步这件事情从20岁开始和40岁开始没有太多的差别。从身体机能来讲20和60岁分别是一个槛。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第二章·为政篇》
这段话是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
我最关心的“四十不惑”是指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但是我更喜欢另外一种解释,“四十岁的时候才知道还有自己有不懂的东西”。如果按照人均寿命80岁,40岁开始人生进入下半场,有足够的经历开始总结和回忆。大概是在四十岁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犹如井底之蛙,原来需要知道但是不知道的(应知应会)太多了,大概也是在这个阶段开始认识到自己是多么骄傲,以为自己瓶子的水都装满了。瓶子的水倒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总应该是有个好的开始。开始发现一些习以为常的思想和习惯都受到了很大的挑战,这种自我挑战有时候让自己和周围的人都很不舒服,但我还是会坚持去做,比如“什么是实事?”,“什么是观点?”,“这个观点有多少成分是主观偏见,多少成分是客观的逻辑推断?”“这个世界绝大部分是灰色的?”,“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好的?坏的?强的?弱的?”“这个事情算是价值判断吗?”,我告诉自己,这算是自己的三观重塑。
四十岁以后,好像大都对年龄会比较敏感一点。特别是女人。这个年纪她可能是小孩的妈,也可能小孩的外婆,甚至未婚。所以这里有很多文章可以做,如何称呼,涉及年龄的话题,社会关系等等,一定得非常谨慎,如果这个女人对你很重要,你又不是很熟悉。
卖保险的好像最喜欢找这种四十来岁人,讲到退休计划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让你考虑到活多少岁。人的寿命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不管是科学实验还是哲学讨论。自从去年开始,严肃认真的跑步,跑步和健康的关系,跑步和长寿的关系是不是会冒出来。在今天,通常和老年有关的身体问题,不是能活得多长,而是怎样生活。给自己坚持跑步找了一条理由(一个动力):在自己80岁甚至90岁的时候,不会担心自己上厕所这件事。查了一些资料,关于跑步和延长寿命这件事情上,各种的研究结果都没有找到公认的结论。但是有个共识,我也非常认可,跑步人能够在老年人更加容易过上高品质的生活,换一句话说,可以独立上厕所。
自己过生日的事情,我要等到60岁以后再考虑。
吐槽一下,在这个自媒体时代,国内的一些媒体很容易断章取义,误导人民群众。“马拉松可以让寿命延长,至少多活19年!”这句话是很有问题的,缺少了重要的前提。自己需要不断警醒。学了几个英文,还是得多用用,看看,说说。
另外,“不作恶”的谷歌还是靠谱一点。
Jacky
2017年4月21日星期五
加拿大朱凡
微信:Frankzhufan
专注低龄留学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