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岁逃离北京
当大家都在犹豫“要不要逃离北上广”的时候,Grace在29岁已经做了这个壮举。在出国之前,她在北京奋斗了将近8年,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做制片人和项目管理。
2008年,为了响应国家提倡中国软实力的号召,中国教育电视台创立了汉语文化频道。Grace厦门大学英语专业的背景,加之扎实的采编播电视知识,让她脱颖而出。从那时开始,她的工作开始有涉外合作,比方说与美国方面合作开设一些教育类节目。
热血有多激昂,现实就有多激荡。在合作过程中,Grace发现尽管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但中国文化的推广效果却差强人意。
“我当时就在想,为什么?答案可能是我们中国人不了解老外。”
中国人喜欢用自己的习惯方式把文化与语言去灌输给外国人,但这样的方式老外接受不了。如果你想要让你的文化真正为外人接受,你首先要了解西方文化,然后用一种他们能听懂的语言去传播。
那就出国吧。在北京有房有车,眼看临门一脚就找到老公,安稳生活。不行,还是要出国。
北漂变英漂
2014年9月,Grace开始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攻读国家政治的研究生。学校的政治流派自由奔放,讲究人权,这对于现实主义的Grace来说太过理想化。于是,她反倒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上。
事实上,Grace一直是一个目标清晰的实践者。她在出国之前就寻思要自己做企业,做文化教育交流,
“因为媒体本身就是一个交流平台,我运用这个平台做了这么多年,我出来还想继续做交流。”
在来英前夕,她参加了英国厦门大学校友会,认识了在英发展的师兄,师兄当时在做一个文化基金会,邀请她加入。于是Grace来英的第一个月,她已经接触了不少英国的人脉资源,安排国内来英的招聘会并安排参观访问等。
来英的第二个月,她遇见了生命中的另一半。他们在彼此认识5个月后开始交往,一毕业就结婚。
“你真的不知道缘分在哪里等着你,我在北京8年都没有把自己嫁出去。”
32岁,事业重启
毕业时,Grace32岁。一开始她也有四处找工作机会,甚至进入了大英图书馆的终面。
“人家不给签证,我当时就觉得可能拿工作签证留英这条路几乎不可能了。”
正当Grace灰心丧气时,她的教会朋友,伦敦国王学院的博士夫妇,告知她可以去学校查查毕业生企业家这条出路。行动力就是生产力,Grace当下就重燃战火,不放弃留英的最后期望。
果然,学校每年有10个名额给到毕业生企业家,但审核过程繁琐,据说没有一年发放完所有名额。尽管如此,Grace还是决定试一试。这一次她离Deadline仅剩5天。
通宵准备了2天2夜,结果辅导老师上来一看她打算做文化交流就觉得她在唬人。直到看完简历之后,才开始相信她的初心。
连轴转的修改,最终提交还是错过了Deadline20分钟。没想到却在10天后,意外收获了第二轮面试通知。终轮面试,是5分钟展示+5分钟问答,Grace正常发挥,最终圣诞节前夕拿到了学校的毕业生企业家名额。
这个闲不下来的女子,在毕业生企业家签证申请下来后,了解到这个签证只能最多持有两年,而且第一年结束后,还要重新申请学校的担保,她觉得自己得尽早转成正式的企业家移民签证。在对比了几家机构后,她最终选择了UVIC移民签证中心。“这行价格每年都涨价很离谱,但UVIC移民签证中心说实话还挺公开透明的。”
“当时所有人都跟我讲,企业家移民是英国所有签证里面拒签率最高的,万万没想到,我的签证用了不到2个月时间,没有面试,直接获签。”
Grace到今天都记得,拿到企业家移民签证那天,正好是中秋佳节。
打工与创业
“你打工的时候都觉得不自由想出来创业,创业之后又会感慨打工真好。”
打工还是创业,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Grace想分享的是平台的重要性,你背靠国家平台,别人想合作的是你背后的资源。等你自己做了企业,当你仅仅代表你个人,你会发现其实你什么也不是。
创业之后,公司事无具细都是Grace亲力亲为,什么都要靠自己,却也在过程里苦中作乐。
浮叛逆出逃的代价
其实爸妈一直不是很主张Grace出国。她默默攒钱、学语言,先斩后奏,等拿到Offer之后,还是大年初一跟家里提的。如此,爸妈自是不理解。留英之后遥远的距离也让他们无从了解。直到Grace在英国拿到企业家签证,找到老公,结了婚,一切都稳定了,爸妈才真正开始理解。
(文/肖凯悦,UVIC英国教育签证中心综编,转载请说明)
----------------------------------------
回复院校名称(如:牛津大学)获取该院校详细信息
回复专业名称(如:生物专业)获取该专业的大学排名
回复英国签证与移民,获取英国各类签证和移民信息
回复留英新生准备,获取留学英国行前准备信息大全
回复英国生活技能,获取英国生活文化全面资讯
⬇︎⬇︎⬇︎(往下戳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