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策略,三个阶段,这两张图解密美国阅读课堂“套路”

2017年10月31日 美国留学妈妈圈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阅读时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一部部作品是“鱼”,而阅读方法就是“渔”了。所以,与其每次都仅局限在单个本文或者片段上,进行支零破碎的分析,莫不如先掌握能够广泛通用的阅读方法。

那么,哪些阅读方法最有效呢?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这一方面最内行的莫过于身经百战的老师。今天,我就带大家一窥美国课堂上老师阅读教学时最常用的策略,看看都怎么做孩子即便自己阅读时也能达到跟着老师上课一样的效果。


第一张图:六大策略



1. Questioning to Understand,通过发问来理解

我们总说批判式阅读(critical reading),但批判性思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拥有的,而是需要持续不断长期的训练,训练的最佳手段莫过于鼓励学生发问的苏格拉底教学法(Socratic method):一种基于提问的辩证法,不断质询找出矛盾之处,引导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

以《了不起的盖茨比》为例,能够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可以是:为什么书名叫“了不起的盖茨比”,盖茨比到底了不起在哪里?哪些意象是书中反复出现的,它们代表了作者的什么叙述目的?

2. Making Connections,建立联系
利用学生已知的信息与将要阅读的文本建立联系,这是因为人本能地会对与自己有关或自己稍微熟悉一些的东西更有兴趣,也更容易理解。这种联系一般分为三类:
Text to text,从文本到文本,“这本书让我想到了那本书”
比如,在读《1984》时,我们可以联想到另一本反乌托邦名作《美丽新世界》。再比如学习《愤怒的葡萄》时,《人鼠之间》里同样对美国大萧条时期的描写就可以很自然地转化为背景知识。

Text to self,从文本到自己,“这本书让我想到自己的经历”
比如,在读《彼得潘》时,我们很容易会产生共鸣,那个希望永远不要长大的小男孩心中自由自在探险玩耍的梦想,大多数人肯定都曾经有过。而《秘密花园》中三个孩子之间真挚的友谊,也是我们可能都经历过的童年记忆。

Text to world,从文本到世界,“这本书让我想到某个社会现象或事件”
比如,《动物庄园》虽然以猪和狗等动物为主人公,但里面的故事却与俄国十月革命后苏联时代的历史很多重合,至于“所有动物生来平等,但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平等”这句书中名言更是与很多国家当前的情况暗合。

3. Inferring,推论
通过字里行间的线索来对文本内容进行预测、推理和分析。比如,简单点儿的推论,可以从人物的衣着和语言来判断他/她的身份背景和性格特征;复杂一些,根据整本书的遣词造句排篇布局推测出作者的价值取向和写作目的。

4. Visualizing,图像化

分为两类,一类是指通过想象把书中描述的内容图像化,形成好像电影中那样流动的一幕幕场景;另一类是指通过思维导图把书中情节和人物等逻辑关系图像化,有利于学生形成明晰的思路。

常见的思维导图有维恩图Venn Diagram,概念地图Concept Map,顺序链Sequence Chain,故事地图Story Map,主要观点导图Main Idea Graphic等。
参考文章:收藏:送给你一套美国学生深度阅读的秘密武器-最常用思维导图盘点

5. Synthesizing,整合

无论是自己以前读到过的内容,还是自己的所见所闻,抑或是新搜索到的内容,最终所有的信息都要统统与文本整合在一起,从而全面地理解整部作品。

6. Determining the Importance,抓住重点信息
这个策略有点类似我们国内语文课常说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一本书的篇幅很长,不可能每一处都是重点,否则很容易本末倒置,反倒忽略了作品想要传达的重要信息。就好像看完一本书,有人问你,这本书是讲什么的呀?你肯定不可能进行全篇复述,而是将其中最重要的情节介绍一下,然后归纳出主旨和作者的写作动机。


第二张图:三个阶段



阅读前

大体说来,阅读前的准备工作就是激活和获取与作品相关的信息知识。这些知识可以是作者的生平,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不熟悉的新词汇,相似题材的文章等等。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两点:一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帮助学生扫清部分阅读障碍。

比如,在阅读《了不起的盖茨比》之前,老师往往会让学生先去了解历史上所谓“咆哮的二十年代”(Roaring Twenties)在经济文化政治上与之前和之后的时代比起来有什么不同。老师还会让学生在阅读之前先讨论一下“美国梦”究竟指的是什么,如何看待贫穷和富有,如何看待阶级和跨越阶级等。

阅读中

前面提到的6大策略主要都是应用于阅读中这一阶段。除此之外,还需要特别推荐的阅读方法,就是写阅读笔记(reading journal)。

在美国课堂上,老师不会带着学生逐字逐句读书,而是把阅读过程布置为家庭作业,让学生按照时间表自行安排阅读,上课的宝贵时间则是用来答疑解惑思考讨论的。如果阅读时没有记录下关键信息和自己当时的想法,那么到了课堂上就很难进行讨论,也谈不上对作品的理解了。

参考文章:收藏:美国大学最流行的5种记笔记的科学方案,让你事半功倍

阅读后

总结、反思、讨论,这些都是阅读后常见的任务,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对文本的理解。形式则比较多样,可以是写作、辩论会、戏剧表演、制作海报等,而常见的思考方向有以下这些:

这本书到底讲了哪些主要内容?
哪个部分是我印象最深的,为什么?
我认为这本书写得好还是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
作者写作的意图是什么?他成功了吗?
有哪个相关主题是你想了解更多的吗?
有哪部分内容是你还不太懂的吗?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你说的这些阅读方法我们都明白了,可是实际操作起来孩子却搞不定,怎么办?其实,这是因为不成熟的小阅读者们还无法融会贯通地应用这些方法,同时也正是经验丰富的好老师存在的意义,他们不是在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充当了引路人的角色,把各种策略综合应用到教学中,提出最有质量最能启发学生思考的好问题,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的推理分析。


说到这里,举贤不避亲,我们就给自己打个广告吧。妈妈圈的忠实粉丝都清楚,我们一直以来在推的网课,就是由美国本土中学的优秀教师执教,拥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既善于调动孩子阅读的积极性,又能够引导孩子进行充分的批判式思考,得到了家长和孩子的一致好评。

这次我们再次精心准备了四本好书,都是美国学生必读的经典作品。每次上课前,老师会提供导读资料,上课中,学生可以足不出户,通过网络跟着美国十分学区的资深老师体会美国阅读课堂,还可与老师互动。


适合高中的1984和Grapes of Wrath

Grapes of Wrath,《愤怒的葡萄》
这本书是美国作家约翰·史坦贝克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一部伟大的美国社会纪实文学,曾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及普利策小说奖,而作者本人则因另一作品《人鼠之间》在196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小说的背景是经济大萧条,原本住在俄克拉荷马州的约德一家因为干旱、经济危机、金融和农业的变革而一贫如洗,不得不背井离乡,踏上了前往加州的路程。可是加州并非广告中宣传的乐土,拼命工作不过只能勉强糊口。与成千上万被迫迁徙的农民一样,约德一家在寻找工作和未来的过程中饱受剥削、压榨和排挤。

上课时间:共六次课,每次90分钟。12月20日,23日,30日,1月6日,13日,20日,27日

详情点击如下二维码:



1984
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继《动物庄园》之后的又一部反乌托邦小说。在这部作品中奥威尔刻画了一个令人感到窒息的恐怖世界,在假想的未来社会中,独裁者以追逐权力为最终目标,人性被强权彻底扼杀,自由被彻底剥夺,思想受到严酷钳制,人民的生活陷入了极度贫困,下层人民的人生变成了单调乏味的循环。

这部小说与Ray Bradbury写的《华氏451》,和 John Steinbeck写的《蝇王》一起都是反乌托邦的三部代表作。

上课时间:共六次课,每次90分钟。1月31日,2月3日、10日、17日、24日,3月3日、10日

详情点击如下二维码:


同时,为了回馈妈妈圈用户,我们在双十一将推出“录播课五折,直播课七折”促销活动,请对美国精读课堂感兴趣的家庭,先注册,等11月11日凌晨,所有促销将即可生效。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