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更新,让你了解国外房产新鲜资讯 💨
作者:何岸 来源:世界华人周刊(微信号: wcweekly)
作者见识到的几场交通事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印度。
全文2157字,读完大约3分钟
有人说,人的一生一定要去两个地方,一个是希腊,一个是印度;一面是天堂,一面是地狱。或许在很多普通人眼中,印度未必就是地狱的代名词,但它不可思议的社会现状总是国人调侃的对象。
看惯了国内有关印度的奇葩报道,对于印度式交通,每个人都会说出一二三,车都没有后视镜、塞车从不遵守交通规则,更别提那些滑稽的扒火车场面……这就是停留在我们脑海里的印度,也是媒体最热衷迎合读者报道的印度。然而,几起交通事故却让我看到不一样的印度,和浮世乱象下那片纯洁的心灵。
没有后视镜的出租车
· 01 ·
印度南部果阿邦的安朱纳海滩,一个有着美丽夕照的南印海滩。一对外国游客驾着租来的摩托车,在海滩与旅舍间行驶。一不小心磕在了一块石头上,两人都摔了大跟头。就在这令人无比沮丧的时刻,本来荒无人烟的海滩,突然聚集过来很多印度人。他们不是来看热闹的,而是友好地过来帮忙扶起摔倒的外国游客。还有人提出忠告,一定要减速,慢慢骑。
果阿海滩落日
不用太多的话语,印度人的善良在他们担忧的眼神里都能看见。虽然是件令人不快的小事故,但印度人的热心肠一下子把场景变成了温暖的画面。
· 02 ·
一个酷夏,在新德里使馆大道上,我们的车随着车流快速行进。突然一辆摩托车与身旁一辆轿车发生追尾,年轻的摩托车手瞬间被抛向半空。
德里秩序井然的使馆大道
这一交通事故令我目瞪口呆,但接下来的一幕更令我难忘。就在车流如梭的主干道上,因为这起突然发生的交通事故,瞬间从栏杆两侧聚拢了大群围观群众。我顿时感到这些无所事事的印度人实在是太好事了,连一起交通事故都要亲历围观。然而,事实证明是我的惯性思维玷污了印度人的纯真与善意——围观而来的陌生人个个伸出援助之手,仿佛摔倒者就是他们的手足一般,他们感同身受去为他担忧,为他帮扶。
德里拥挤的街道与沿街小铺
令人惊喜的是,被抛到半空中的印度小哥如有神助一般,在众人搀扶下,没一会就站立起来正常行走了。我所坐的车辆经过一小段堵塞之后也离开了现场,当时围观过来的人群也逐渐散去,印象中那位印度小哥也拍拍灰尘重新上路了。
暂时停顿的车流又恢复了它如梭的速度,仿佛一切都已经治愈、一切都没有发生。然而,这瞬间的一幕却停留在我心中很久,我为自己以己度人之心感到内疚,更为早已习惯的看客心态和麻木不仁的社会现状而惭愧。
印度议会大厦外等待红灯的突突车与摩托车
· 03 ·
另一起交通事故的亲历者是一位名叫Harman Singh的锡克教青年。他为救一个孩子不顾违反教义摘下头巾,得到了整个世界的称赞。
锡克教青年Harman
Harman在家中听到门外尖锐的刹车声,紧接着是一声闷响。他意识到出事了,便冲到门外。路边停着一辆轿车,一个5岁的男童倒在车前的血泊中。周围的邻居和路过的车主纷纷赶来支援,可大家手头上一下子都拿不出能给小男孩儿止血的东西。见此情景,他直接解下了头巾,垫在了男孩儿头部下面,止住了出血。须知道,根据锡克教教义,头巾是锡克教教徒身体的一部分,解下头巾是被视为违反信仰的行为。除非沐浴,头巾会伴随他们直到死去。好在由于及时止血救治,男孩保住了性命。
Harman解下头巾为受伤男孩包扎止血
当教条和人道主义救助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应该如何选择?Harman没有任何犹豫选择了后者。好在,Harman英勇救人的照片被发到了网上,很快他就收到了来自全世界的点赞。面对这些赞扬,他说:“在那个时候,根本不容多想,我只是这个社会的一份子,做了我应该做的事。”
Harman探望受伤男孩
随后,一家电视台采访发现,Harman可谓家徒四壁:家里只有一个直接放在地上的床垫、1个塑料小桌子、2把塑料椅子。电视台遂联系附近的家具连锁店,为Harman家里送来一套家具,包括组合沙发、茶几和床。这份惊喜令Harman不禁喜极而泣。事件经报道后,再度引发网友热议,一个善有善报的正能量的故事就这样持续发光发热。
收到礼物的Harman喜极而泣
· 04 ·
很难想象同样的交通事故发生在国内会是什么状况,我们看惯了各种扯皮、扭打、碰瓷、假摔,对于所有灵魂丑陋的举止都已经熟视无睹,视之为见怪不怪的正常现象。因为太过司空见惯,那些令人不齿的现状甚至难以一博眼球。所以才会有《卖拐》的系列小品一而再、再而三登上举国欢庆的春晚舞台,是因为我们把揭示丑陋当做娱乐与调侃,将不齿不义奉为厚黑宝典。
果阿海滩上的公牛
世相百态,仿佛重现近百年前那个鲁迅笔下的看客们:在《孔已己》中,酒客肆意戏弄嘲笑孔已己,而且每一次都建立在孔已己的难堪、羞辱和心理痛苦之上。这些看客不但不同情,还残忍地嘲笑讽刺他的“新伤疤”,或讥笑他没能捞到个秀才,总是拿他的落魄不幸取乐。这笑声带来的“快活的空气”,实在令人心酸。
德里红堡前拥挤的月光市场
在《祝福》里,人们争先恐后地赶去听祥林嫂讲述“阿毛被狼吃了”的故事,并不是出于同情,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在无聊的生活中寻求刺激,而在这些人听厌了之后,有立刻唾弃,对祥林嫂加之以又冷又尖的笑,更显示了一种人性的残酷。
老德里的街景
鲁迅笔下的“老看客”们都是空手上阵,最多不过是瞎起哄,喊两嗓子;而新时代的“新看客”们则装备齐全,有用于呼朋唤友的手机,有留下“永恒瞬间”的摄像机。“看客文化” 从古至今就一直存在着,“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成为千年信条与生存法则,看客心态无非是凑热闹、看稀奇,以及热闹社会现象背后冷漠的人性。
老德里街中行人与小贩
近百年前,鲁迅在《灯下漫笔》中说:“因为古代传来而至今还在的许多差别,使人们各各分离,遂不能再感到别人的痛苦。”痛苦依然是别人的痛苦,而热闹永远是看客的热闹。
近百年过去了,我们有什么不同?
几百年过去了,他们又有什么不同?
或许,我们永远也不会成为他们那样,他们也永远学不会我们这样。
作者简介:何岸,70年代生人,英国文学硕士,文字爱好者,常驻印度使馆工作。
本文经世界华人周刊(微信号:wcweekly)授权转载,转载请与之联系。《世界华人周刊》致力于观察海外,瞭望中国,提供有广度的知识,有温度的立场和有深度的思想。
更多文章
邦拓国际,用心服务海外房产投资17年!
长按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