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教育-173】做一个“汗滴Man”

2017年10月28日 新西兰教育




也许是新西兰这个人口稀少的国家的生活特点所致,在这里生活和在国内相比,特别需要有些动手能力。比如,大多数新西兰人的居住环境都是独立的房子,没有我们熟悉的物业管理公司,没有那种我在国内用习惯了的几乎是随叫随到的维修人员,所以很多生活上的事情需要自己动手来完成。

 

新西兰的人工相比国内实在是很贵。听一个在新西兰的朋友说,他新买了一个大的平板电视,想把它挂在墙上。请人来安装,大约半个小时吧,花了1300元人民币。这是安装的人工费,而电视本身也就是5000多元。


我有一次去家具店买了个户外沙发,怎么运到家里成了问题。请店里送吧,一趟要大概400元人民币,也就是十几分钟的车程。但是如果自己能开拖斗车,家具店有免费拖斗车,两小时内免费使用。那天,我咬了咬牙… 开了我生平第一次拖斗车!


我最近有业务需要回国,发现家里有个嵌入墙里面的顶灯开关坏掉了。打了一个可以上门服务的电工的电话。上午10点钟打的电话预约的,当天下午5点电工就上门来,换上了我花20元买的新开关,服务费只有60元。国内这些方面的服务速度和价格比起新西兰来,说是天堂一点不过分。

 

有时我觉得新西兰人动手能力强都是因为人工太贵,但在新西兰生活久了,好像又感觉真正的原因是他们特别以自己的动手能力为荣。各家的车库里都藏着各种各样的工具,剪草修枝,水枪水管,锯刨斧锹,应有尽有。我想这除去省了比较贵的外聘人工,更重要的是享受着自己动手所带来的乐趣吧。


新西兰人称啥活儿都会干的人为handyman,发音是“汗滴慢”,我把它写成“汗滴man”,这种人特别受人敬佩。我觉得我这个中文的翻译也是对handyman充满了深刻地了解的,handyman都是要流汗的呀!


新西兰的“汗滴man”真不少,他们的动手能力是怎么培养出来的?




我走访过不少当地学校。发现新西兰的学校会开展许多培养动手能力的课程,学习和将来紧密相关的一些生活技能,让他们学会怎样独立生活,这是我发现的一个新西兰生产“汗滴man”的可能的原因。

 

这些教授动手能力的课程可不是课外活动,而是正式占上课课时的正规编制的课程,基本上被称为技术课(Technology),其中又分为硬技术(Hard Technology)和软技术(Soft Technology)两大类课程。

 

硬技术课里用的都是硬家伙,木工房里的刨子凿子电锯,金工教室里的车床、刨床之类的。





我第一次见到是在奥克兰的一所中学参观的时候,这所学校教男生们电焊、钣金这种硬活。


而且学生的学期项目是制作摩托车!不过这还不是这所学校的专利,我后来在其他学校也见过。尤其是到了高一些的年级有一些学校还开设更加实用的培养动手能力的课程。

 

比如,我在一个学校看到车间里放着一辆拆得七零八落的汽车,这是学校的硬科技教室,老师教授学生一些修理汽车的原理。还有,学校找来经过政府批准的房子设计图,老师带着高年级的学生建房子。新西兰的房子大多是木质结构的,设计得当是可以整体搬迁的,当然,这是需要比较长的时间的,可能要建整整一学年甚至更长时间。房子建好后,请检测部门来审验,合格的话就可以上市销售。老师说,他们学校建的房子真能卖出去!

 


软技术课包括比如说,烹饪,编织,缝纫等。我去过的新西兰中学都有烹饪和缝纫教室。有时候去参观赶上厨艺课,厨房里面经常是弥漫着香味,我就在一个学校尝过初中生做的泰式咖喱饭。有一次,我去一个高中参观,从烹饪教室冲出一个男生,还是系着白围裙,戴着白色的高帽子,就像是酒店的大厨感觉,可是他冲出教室,在门口不停地擦眼泪,原来是切洋葱的时候,味道刺激了眼睛。


通过这些各式各样的技术课程学习,孩子的自立能力也自然会提高。因为学到的手艺就可以直接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比如我女儿在厨艺课上和同组的小伙伴们一起对一个常见的布朗尼食谱进行了修改,让它变得更加健康。课程之后,有次她主动要求在家里一展身手。没过多久一盘漂亮美味的布朗尼就摆在面前。试吃了一块后,连我太太这位烘培老手都赞不绝口,连连说“我已后继有人”。



 

我觉得在新西兰的学校教育中,从小培养动手能力,而且是生活中可用的动手能力,是一个很大的亮点。



女儿小学毕业就离开了国内,在动手能力培养这方面,我只能回想我自己在国内受教育时的一些短暂的劳动体验。

 

我小学给糖厂包糖纸,中学给校办工厂磨玻璃,大学金工实习做小锤子,我所经历的学校的劳动体验都不错,但是有一点,对家居生活没有什么直接的帮助。


新西兰社会意识到孩子将来的独立生活非常需要这些动手能力,所以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就进行了相应的安排。 这也是我发现新西兰教育和目前国内现行教育很大的不同。在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过程中,孩子所经历的尝试和探索,成功与失败,更让他们锻炼强大的内心,将来去面对在工作和生活种遇到的各种情况。所以,动手能力强的孩子生存能力更强,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环境和机会对动手能力的培养真的很重要。我见到的“老移民“中也不乏“汗滴man”,有的花园手艺样样精通,有的自己家里的院子的露台和挡土墙都是DIY,有的甚至自己养蜜蜂,还送来自酿的蜂蜜。这就是环境的影响吧。


我来新西兰这些年,因为生活的需要,虽然咱原来上学的时候没有学过,也得慢慢摸索。学会了修剪草坪,还在院子里安装了一个定时自动喷淋的灌溉系统,改造鞋柜,一个人换装了坏掉的厨房搅碎机… 



前一阵子让我比较有成就感的一项小工程是在我的后院建了一个工具房。房子是铁皮的,在建材店整套出售,但是送来的就是一捆木头横梁和一个很薄的大纸盒子,里面装着各种尺寸的铁板,需要拼装。




我从混凝土底台开始做起,一直到把房子拼好,全部是DIY。混凝土的活儿我从来没有自己干过,我从网上找来视频,到建材店去问售货员,居然没出什么差错就把水泥平台搞好了。



拼装工具房的工作中,以前没有用过的是铆钉枪,现去买了一个!照着拼装图左对右对了好几天,一个漂亮的工具房就屹然矗立在自家的后院了,我也收获了极大的满足感。


 

从这几年在新西兰生活的体验来看,相应的环境对自立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很重要。想让孩子将来成为具备生活动手能力的人,学校和家庭都负有责任。


如果在家里希望培养孩子自立动手的能力,首先就是不能啥事情都为孩子代劳。在孩子小时候,让孩子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培养动手能力特别有帮助。在家里,可以备着各种工具,便于鼓励孩子们随时随地动手做东西。比如常备针线盒,让孩子缝补自己的衣服,或者拿着工具,问问孩子该如何使用。虽然看似挤占了孩子学习的时间,但对孩子的全面发展来说是一件大好事。

 

新西兰的学校教育中的动手能力培养是一个亮点,这些学校的培养动手能力的课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仅有烹饪,编织,缝纫等软技术,还会设置专门的车间,木工教室等,供孩子学习“硬技术”。新西兰的学校几乎都开设了类似的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新西兰学生的整体的动手能力水平。当学生毕业,慢慢开始独立生活后,生活中不乏需要动手的情形,一来二去,一个一个能动手会动手的“汗滴man”就逐渐长成了。






作者简介


Sherman Wang - 在外企工作了二十年,曾任全球五百强美资企业中国区服务总监。因希望为孩子寻找更好的教育环境,全家移居新西兰。


Sherman创办了提供教育服务的公司,并在奥克兰理工大学教育系学习,获得教育学士后文凭。


如有关于新西兰长、短期留学的需求,请留言或发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