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工父母月入6000供女儿留学,值不值?听过来人讲留学对人一生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2017年10月27日 美国本科留学



说起留学生,大家的印象,不外乎就是有钱、富二代、挥霍等等字眼,整日穿梭于纸醉金迷的Party中...... 但留学在外,他们面临的压力和苦闷你无从而知,课程压力大、独自通宵赶due、独自面对一切...... 


尤其是留学生中有一部分群体,他们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来自普通的三线城市,一路披荆斩棘,靠着优异的成绩,漂洋过海赴美攻读学位。这些学生,他们没有后援可以依靠,唯有全力奔跑,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例如前段时间在网上吵得很火的新闻:47岁的环卫工人资阿姨和丈夫2000年到广州,从事环卫工作至今,女儿在澳洲求学是他们最大的欣慰。新闻一出,激起千层浪。



1


环卫工夫妻为了女儿能出国,即使倾家荡产也愿意。


资阿姨夫妻两人每月的工资加起来有6000多元。除却房屋水电吃饭等基本生活花销,攒下的钱最多只有三分之二。为了省钱,资阿姨已经十多年没有买过新的衣服了。即便如此,一年能攒下来的钱或许也只是高额留学花销的零头。


而小莉的留学之路也并非一片坦途。为了达到国外大学的申请要求,光雅思语言考试,小莉就参加了7次。该项考试的一次报名费就要近2000元。而为了能够尽快通过考试,小莉还参加了补习培训班,其中最贵的,一个小时便要价200元。


尽管小莉获得了奖学金,免了学费,但在外留学的生活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每年年末,家里都会给小莉汇去一笔钱,而懂事的小莉自己也在勤工俭学。为了省去不必要的开支,这三年,小莉始终没有回过家。


资阿姨从不觉得女儿的留学梦想是“天方夜谭”。这位从未去过比广州更远城市的中年妇女,对女儿的跨洋读书却始终表示支持,谈起女儿来也是一脸骄傲。


很多网友对于这种“为了女儿能出国,即使倾家荡产也愿意”的做法表示十分不解。主要围绕下面这几点:


一、女孩的目的只是出国镀金,为了以后回国找到更好的工作。那么选择的方式方法就会有一些问题。


首先澳洲三年的课程并不便宜,而且新闻稿里明显违背事实的表达申请人这种coursework master有奖学金,但凡在澳洲读书的人都应该知道这种奖学金的难度。


如果家庭条件有限,申请人可以考虑更短的master课程来读,比如一些英国的一年硕士,时间上拉短费用就会降低,还可以达到练习英语同时拿学位的目的。反正最终目的都是回国,没有必要在澳洲浪费三年。


二、如果小女孩的目的是为了移民留在澳洲,那么方式方法可能也不对。


三年的coursework master课程明显留下澳洲很难。如果想通过留学的方式达到移民的目的,小女孩应该通盘考虑如何才能更节省,更有效的拿到身份。而不是为了移民而留学。如果要留在澳洲,就应该选择偏远省份去读。


如果欧美国家也在移民考虑范围内,那就应该选择条件更宽松的国家去读书进而达到移民目的。比如加拿大一些偏远省份读一年书就能申请移民,所以又为什么浪费父母那么多钱读了三年coursework 然后还留不下呢?


三、如果小女孩没有想好目的,就是一心想出国见见世面而已。那么方式方法也不对,或者思想就会显得有一些不成熟。


理想很伟大,但也应该凭借自己的能力去实现,而不要给爱你的人增加过多负担。自己的幸福不应该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但是从父母角度来说,这种做法似乎是不应该被批判的。


父母的人生经历和学识,让他们朴素的认为只要送女儿读更好的大学,就有可能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我们不能用何不食肉糜来要求父母这一代人,他们可能会有见识浅薄的时候,但是爱我们的心却一直都在。


作为接受现代教育的人,对于英语、留学、归国、移民的问题应该做好事先的调查,了解留学移民知识,再结合家庭经济状况做决定。或者起码知道自己选的这条路,未来的可能性是什么,是否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有一些明显不可能的事情,还一厢情愿的去做就显得有点冒失。



2


出国留学会对人的一生有多大的影响?


出国真的能彻底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思想质量吗?让我们来看看留学生们自己怎么说。


@Yuan Gao 


可能帮助我达到了我的原生阶层一辈子也无法达成的水平。


出国留学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可能帮助我达到了我的原生阶层一辈子也无法达成的水平。 我是武汉人,然而我的父母是我们城市里收入可以说在底层的那一类人,我的小学初中高中都过得极其简朴,此处按下不表。 


我们家到我高考那一年是这样的情况,负债7万,无存款,父母二人收入总和大概3000人民币。 我高考考上了武汉大学,当时的学费是4800还是5800一年,住宿费和其他杂费加一起可能2000不到,我妈妈原本想给我800一个月的生活费,但我坚持只要了600,我原本想的是在校内可以勤工俭学做点兼职,这样能减轻点父母负担,要知道200块他们能过一个礼拜了。


可能这所有的钱加在一起对于我们城市的寻常家庭并不是一笔很大的费用,尽管如此,我的父母仍然为我的学费发愁,最后是我小姨借了我1万元去注册的。 


然而改变我命运的事情发生了,我入学后参加了新加坡政府奖学金项目的选拔考试,并且成功被录取。当时全国有13所我985高校有这个项目,全国录取了300来个人,我们学校录取了30个。


这个项目基本解决了我们家的所有问题:它包括了4年在新加坡的学费,每个月500新币(大概2500人民币)的生活费,住宿费以及保险。 


后来的一切也就顺风顺水,大二的时候去了欧洲交换半年,游历了法国德国比利时卢森堡捷克西班牙瑞典和挪威。大三暑假去了美国一家世界500强公司的亚太总部实习。大四结束以一等荣誉学位毕业并且入职美国另一家500强的fintech公司亚太总部成为了一名工程师。


如今已经是衣食无忧,短假期可以去东南亚著名海岛,长假期可以去欧美澳大利亚。并且我终于在我家乡买了一套小房子给我父母住,签合同的时候我妈妈都快哭了,她说这辈子不是和奶奶住就是和外婆住,从来没有自己住过。


如今再回头想,假如我没有新加坡政府奖学金这个项目支持我出国,我在原来的大学,以我父母无权无钱的背景,我大三不太可能找到好的实习,毕业也无法进好的公司,更不提像其余答题的同学一样受家庭资助去留学读硕士。 


对比我原来大学的同学,我已经非常幸运了。即使也进入500强成为了工程师,以那时的工资水平我也不可能迅速自立并接济父母。而这一切可以说都是由于新加坡奖学金项目,我衷心的感激她。 


也许对于家庭财力雄厚的同学而言,新加坡只是他们眼中一个鸡肋的跳板,无法与梦想中的英美相比。然而这却是我们这样的普通家庭孩子的一颗救命稻草。


@dhchen


以下仅仅是我个人的体验, 我之前三年待在香港,然后现在在德国:


第一、的确开阔了眼界,这里说的眼界不是“刘姥姥进大观园”那种开眼界。其实香港/德国的繁华并不能打动我,甚至让我想笑。而是见识了各色各样的人,不同的肤色,不同的种族。我对“人类”更加熟悉了,以前我多少对于“歪果仁”抱有某种幻想,现在没有了。看见了不同的人,但是遇到了相同的人性,我对于祖国/世界的未来反而抱有信心了。 


第二、看见了不同的文化/语言/文化/生活后,我变得更加坚定而开放,内心也越发成熟。遇到和我认知相左的事情,我也能比较冷静的分析和处理。不是简单被意识形态和情绪所左右,而是能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这一点,让我能更温柔而坚定地面对这个迅速变化的世界。


我一直觉得内心的改变,认知的改变才是最大的改变。而留学这件事确实改变了我的内心,不是说“外国”就比“中国”好,而是因为“它不一样”,人所处环境不变,人很难真的改变。 


第三、我学会了新技能:德国和香港不同,食物真的不和我的胃口,所以我开始每天给自己做饭,虽然这件事挺浪费时间的,但是居然让我变得更自信了。因为我更确实地有一种把握了自己的生活的实际感,我也确信厨艺对我未来的日常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我也开始健身,也算是环境所迫吧。结果来说,我的肌肉变得发达了,连人鱼线都有了,身体非常健康,几乎不会有疲劳感。这两件事对我的健康影响肯定会有长远的影响。



@蔡韵Iris


最大的功课和收获,我想就是独立。 离开家庭的呵护陪伴,第一次了解到了除父母外“监护人”的概念(当时由老师担当)。


所有的决策,大到读文还是读理,选择哪个学校哪个专业;小到各种琐碎日常的处理,由于家人离你的生活环境太远了,只能给基于他们经验的一些建议,最终还是靠自己。


学会如何做选择的过程,其实是最宝贵的。 混迹于一堆金融精英中而不走寻常路自己找机会上节目做主持演话剧,唯一一个干了媒体;一次次去大家都觉得危险脏乱又吃不饱饭的地方旅行,做一些看起来没用的事;在很容易拿到国籍的时候毅然辞职回了国,再到离开带光环的稳定工作,跨界去创业...


而独立的另一个层面,就是懂得说出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出国前,我也是个几乎来者不拒的“大好人”,吃亏也不愿跟人起争执。但渐渐的在磨砺中,我更加会有自己的边界,遇到不公的事绝对为该争取的权益争取到底,有明确的立场和想法,敢于表达。


@司马各


没留学的话,我应该现在是从国内某三本毕业,大学就开上了10万左右合资车的小开吧。5-6套房子也是不在话下的。那个时候,08年,家里有些存款,准备在南京江北投资2套房子的(08年房价4500一平,现在江北2万+) 后来这笔钱用来了给我留学。


现在在国外平淡地生活着。有了小车,(依然还是国内10万加合资车水平)刚准备买房(发现贷款额度不够高,墨尔本的房价还在蹭蹭涨T-T) 用国内两套房子换来了:


  • 一张本科文凭

  • 一张硕士文凭

  • 一张澳洲绿卡


你问我值不值?我觉得值。 


这么多年,除了上述物质上的东西。我学会了体谅父母,学会了自己生存,感受了人间冷暖,更让自己独立了起来。 要知道之前在国内的时候,银行办卡都没自己去过。出国前我被父母保护的太好了,让我像一个巨婴。 我想,留学对于我来说,比在国内做一个小富即安的经济适用男,我更满意现在的自己。


提到父母,现在我和他们的情感和相处状态,都比以前更好。比起刚留学时候情感的不舍。现在的他们理解了我,也尊重了我的独立人格。不再横加干预我的选择,也不再为我瞎担心。


那是因为我向他们证明了我已经长大。他们也在某个时间点找到了属于二老自己的生活。我们双方的精神状态都比以前更好了。我拥抱了自己的人生,他们也欣慰于我的长大。 


我想,真正的孝道,不是以陪伴父母为借口去逃避独立,继续依赖。而是告诉他们—这是我的人生,我可以自己照顾自己。谢谢爸妈,我想天下父母对于儿女最大的期待也莫过于此吧。 他们辛劳了一生,不应该继续去为我这个巨婴再操劳白头。而是他们也可以放心地去拥有自己剩下来的人生吧。


USshare


可以说是改变我人生轨迹的一步举动。 可以说是改变我人生轨迹的一步举动。这也是我后来一直在鼓励很多留学生留下来的原因。 


正常来说,如果我不出国,我在国内读的是土木工程,按照同学的评价发展水平,现在估计也是在2-3线城市安家,一份差不多的工作,但是可能也比较辛苦,会常常出差。直接用钱来衡量的话,应该是年薪在20万左右。 


主要头疼的还是孩子的教育和医疗问题。 如果没有买房的话(likely),现在应该压力还是很大的。 大三的时候选择出国还是很有魄力和勇气的, 06年的时候美国大学的学费和现在差不多,可能还贵一点点(当时的汇率是1:8)。


主要是家里穷,父母在我决定出国的时候,从亲戚朋友那里借了20来万给我,算是我的所有留学的费用。 我知道我拿着这钱在美国我不只要赚生活费,第二年的学费也得自己去弄。 当时并没有考虑太多。 我就一个想法,我可以赚到学费,我可以找到工作。


后来在美国的前两年应该是我人生当中最辛苦,压力最大的两年,学过修车。在中部读书,坐火车到纽约买出事故的车基本完成自己的维修后开回中部卖给别人,运气好的时候一辆车可以赚4000美元到6000美元。 


因为我花了太多的时间在赚钱上面,而且课程压力又及大,每个学期都是18个学分,第一年结束后我GPA不到3.0。但是我总算是把第二年的学费给赚到了。还能贷款买个房子出租给学生和自己住。 


去美国的前两年是最有激情和最能吃苦的。我清晰的记得我刚到美国的第一周,感觉什么东西都好贵,吃了一周的cup noodle和饼干。



后来研究生为了拿全奖,也是一个一个老师的问,而且不止问一次。 整个学院都被我问过好几遍, 最终还是有老师不嫌弃我的低GPA,和没有GRE的情况下给了我全奖(让我帮他做了一个夏天的实验,还给了我一小时15-20美元的工资),这是我非常重要的一步,不然我觉得我很难在美国待下去。 


我至今还是非常感谢那个教授的。 2010年毕业的时候,经济危机,但是当时的我居然拿到了纽约一家比较大公司的offer。当时,中国留学生唯一的一个,算是院里面的留学生中不小的震动。


后来的路就比较顺了。包括后来的转行,去咨询公司BCG。 直到从bcg辞职出来之前,工资也拿到了20多万美元。 现在拿了绿卡,在美国也有几处物业,国内前两年也买了一套房子, 能开S550,想去哪里度假一般都能去,不太需要担心将来孩子的教育问题和医疗问题(因为,不出意外,孩子应该会在美国生)。 


我觉得我是一个资质一般的人,包括现在英语都没有说的特别利索。大部分的人如果做好奋斗的准备,美国是给你非常大的机会的。


@Diego大叔


36岁出国留学,老实说没影响。只是人生一段经历而已。 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呢,大概一是和我的岁数有关,二是和家庭有关。


一是岁数。


其实在国内的同事,也有30岁刚出头把家从北京搬到深圳,有四十多岁去美国工作。我父母那一辈,同样有因为下岗,所以有一个人南下打拼的。那时还不像现在可以随时视频。所以每个人都是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


二是家庭。


有家庭的话,看待很多东西就不一样了。再好的风景,也要和老婆孩子一起看才有意思。虽然会看到朋友圈里的旅行照片,但一想到自己一个人去玩,而老婆还在辛苦带小孩,就完全没兴致了。 


也没什么孤独感好克服的,毕竟知道自己将来一定会和老婆孩子在一起,只需要暂时忍耐这一两年。将来能找到工作就把他们接过来,找不到就回国,总之一定会在一起。


所以只是暂时的。辛苦什么的也谈不上,因为家人也很辛苦。我也没什么好自豪的炫耀的,大家只是辛苦的方面不一样而已。


所以说我通过留学来奋斗,其他人同样通过不同方式来奋斗。我在留学中付出辛苦,其他人同样在不同的方面付出辛苦。我通过留学取得收获,其他人同样在各自的领域取得收获。


你也不好说哪边的收获更大。我也不能因为我选择了留学,就说假如待在国内一定会怎么怎么样。因为我选择留学是因为在国内我有些事情做不到,但我做不到的并不意味着别人做不到。


事在人为。凡事都是有代价的。


另外更正一些我年轻时候的想法,岁数大了发觉都不太准确。


眼界开阔的确会有。不过如果是因为可以到处旅行带来的话,如果不是花自己钱的话,那就别说了。 如果是花自己钱的话,其实国内的工资有时比国外要高不少。而且现在出国旅游比我大学刚毕业那会容易太多了。不过如果是因为可以见识各国人的话,这个倒没错。 


经济独立和出国没多大关系,在国内上班一样可以经济独立。假如你去BAT或者华为的话,没准会比出国独立地更早。 


生活独立和出国没多大关系。在国内到另一城市的话,照样可以做到洗衣做饭修灯泡买家具样样精通。但我说我精通了,其实要和别人比,也许还差得远。


3


哈佛大学研究结论:犹豫不决,是一个人失败的首要原因。


哈佛大学的乔伊斯马特勒教授,曾经对人们贫穷的原因做过漫长的研究,最后他得出9个令人变穷的因素,而首要因素,就是“犹豫不决”。


凡是喜欢犹豫不决的人,他们总会不断把横在面前的困难放大,抱着能拖一天是一天的心态逃避。他们避免盲目和鲁莽选择的借口背后,其实是内心的恐惧。


这种人,他们害怕走出舒适区,害怕未知,更没有勇气承担可能失败的后果。在他们得过且过的生活里,充斥着迟迟不行动的犹豫,最后则变换为口中对生活的抱怨。


愈犹豫,就会愈纠结,愈纠结,就会愈迷茫,愈迷茫,就会愈加懒惰,而愈懒惰,就会愈加陷入消极的循环里,掉入懊悔过去和幻想未来的重复陷阱中。


这类人,其实他们不知道,如果他们敢勇于往前迈出一步,那也比如今的原地踏步、消磨时间要强很多。


因此,如果你在25-35岁这个年龄里一直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那么你就要小心了,因为你如今的这种现状,很可能是因为你的犹豫不决正在拖累你。


25-35岁是一个黄金年龄,如果你此时想多学一份技能,那就赶紧行动,如果你想减肥,也赶紧行动,如果你想多读一本书,也赶紧行动,如果你想出国,也要想清楚了再行动...


总之,千万别把这个最好的时光,浪费在无谓的等待与犹豫不决中。因为要知道,即便是鲁莽做出的决定,也要比犹豫不决要好很多。


纠结、犹豫带来的,往往是站在原地不走,这其实就是在跟自己内耗。如此内耗,任何一条路对你而言都会变成死路;而往前走,其实就是在往上走,这样越走眼界就会越开阔,疑惑自然而然地就会解开了。


往前走,其实就是在往内走,越走越了解自己,越走越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留学或许没有个统一的定义,每一个人的留学亦是生活,都是独一无二的。出国留学让你看到更大的世界,多了见识,多了选项。想留下的留下,想回家的回家,想前行的前行,不管选择什么,都要付诸行动。

文 | 这里是美国



推荐阅读


最失败的家庭教育,是有一个包办一切的妈,加上一个啥都不管的爹


这才是最好的教育!(父母必看)


孩子,请逼自己优秀,然后骄傲地生活(深度好文)


孩子越优秀离我们越远,为什么我们还要让他们努力


看懂这部电影, 你就看懂了所有阶级的教育焦虑



近期福利

2017托福考试大量重复旧题,你急需这147道阅读真题!快来领!! 回复 真题


免费领取|新概念英语全套1-4册! 回复 新概念


福利!美剧《老友记》1-10季全集视频|免费领!  回复 老友记


免费领取 | BBC评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100部小说    回复 100


ACT考试历年真题+ACT35分学霸经验分享视频免费领! 回复福利


美国120所大学中文介绍,回复120


查看你的dream school简介,回复大学的中文名称


 对托福、SAT、ACT考试和留学申请有任何问题,点击↙↙阅读原文↙↙专业老师免费在线答疑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