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裔的喜讯?乔治城大学校报主张摈弃平权法案 靠成绩说话

2017年10月21日 美国中文网


提示点击上方"美国中文网"↑订阅本微信推广平台



新一年的大学申请季已经拉开帷幕,有关高校平权法案的议论仍在持续。在今年8月宣布对大学平权法案展开调查后,司法部10月初确认,正在对有关哈佛大学在录取过程中存在歧视的指控进行调查。 


今天,乔治城大学学生校报《The Hoya》发表社论,呼吁学校在录取工作中摈弃平权法案,仅以申请者的成绩表现作为考量,并批评平权法案歧视全体亚裔美国学生来提升其他族群的做法。

 

以下为该社论全文翻译,本文观点不代表“美国中文网”观点,谨供读者参考、讨论。 


社论:大学录取应重新把关注点放在成绩上

 

新的大学申请季已经来临,2万余名满怀希望的学生将争取乔治城大学2022级的一席之地。在去年,21465名申请者中,仅有15.4%的学生被最终录取。

 

今年的录取周期里,乔治城大学只评估申请者的成绩表现,在录取过程中应该停止施行种族平权法案的做法。这种做法不仅歧视特定人口特征的学生,尤其歧视完全符合入取条件的亚裔学生,而且是对亚裔的种族歧视。

 

编辑委员会相信,以申请者成绩表现为基础的公平入学竞争机会是所有学生应得的。 

乔治城大学



种族平权法案最早在上世纪60年代在大学录取中被施行,目的是为了纠正少数族裔学生几个世纪来面临严重性歧视政策的错误。然而,通过削弱另一部分人来消除对一些少数族裔的歧视的做法,并没有完成政策设立的初衷——种族平等。

 

今年8月,司法部据报道将对大学平权法案展开调查。普遍认为,调查将关注哈佛大学被指控因平权法案歧视亚裔美国学生的诉讼。

 

有关平权法案的话题在最高法院级别也被广泛辩论。最近的一个案例,2016年费舍尔诉德州大学案认定,只要是为了支持教育的多样性,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把种族依据的平权法案作为综合评估的一部分是可以接受的。

2015年哈佛大学因录取歧视被多个亚裔团体告上法庭


但经验数据显示的对亚裔美国学生的歧视。《纽约时报》援引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指出,对于条件相似的申请者,亚裔需要在SAT中比白人申请者高140分,才能在私立高校入学中获得同等的入学机会。

 

平权法案的支持者认为,这一结果是因为大学想要维持整体和多样性的课堂,因而需要考虑学术能力之外的因素。

 

然而,在录取过程中对亚裔美国学生的全面歧视忽略了“亚裔美国人”这一标签自有的巨大多样性。这一多样性反驳了平权法案旨在大学中孕育更大多样性的论述。

 

看看“亚裔美国人”这个标签,显然该群体的内部历来就有人口劣势的族群。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 25岁以上的美国人中30%拥有本科学位。而印度裔美国人中72%拥有本科及以上学位,而老挝裔美国人的数字就很低只有16%,不丹裔美国人是9%。

 

不仅如此,如同《纽约客》所说的那般,只有当亚裔美国申请者整体,在诸如领导力、积极主动的意愿这类大学寻求的特定的、通常是抽象的非学术能力上,比其他申请者明显缺乏时,课堂多样性的论述才可能合理。这一说法只是在延续“模范少数族裔”的种族主义思想——所有的亚裔美国学生除了学术上的成就,在其他领域毫无作为。

2014年华裔抗议在加州高校恢复平权法案的SCA5法案


此外,一项关于大学停止平权法案前后对亚裔美国学生录取情况的对比研究清晰显示,这一政策对亚裔美国学生带来了不成比例的伤害。这一研究由佛罗里达大学教授和前院长大卫·科尔本完成。

 

科尔本的研究发现,在所研究的停止平权法案的公立学校,例如佛罗里达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亚裔美国学生的比例在政策终止后急剧上升。

 

例如,加州伯克利分校的亚裔美国新生比例从1995年的37.3%上升到2005年的46.6%。加州在1996停止在高校录取中施行平权法案。

 

从这些经验可知,平权法案歧视亚裔美国学生。高校入学系统把唯才是举作为掩饰,实际上以种族平等的名义压制一个长期被边缘化的少数族裔群体。

 

那些以种族平等的名义支持平权法案的人没有认识到,通过歧视一个少数族群来提升其他群体是一个不可接受的做法;因而,基于种族的平权法案必须终止。









(转载请注明美国中文网)

微信号:美国中文网
长按指纹扫描关注“ 美国中文网”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