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长假期间,一个极易引起公愤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了:飞机上、高铁上、餐厅里、公园里、影院里等各种公共场所,捣乱的熊孩子无处不在,哭闹、尖叫、追打、乱跑、乱扔、乱吐… …再好脾气的人,在熊孩子面前都要爆炸。
有的家长遇到这种情况,会训斥孩子几声,顺便道个歉,然后该干嘛干嘛;更有甚者对孩子不引导、不约束、不道歉,这就是典型的熊孩子家长,他们的口头禅是:
“他还是个孩子,你别跟他计较!”
“他也就是调皮而已,没啥坏心眼!”
“我自己的孩子自己教育、轮不到你!”
“谁家不生孩子,孩子就是孩子,你不也是从孩子长大的吗?”
… …
遇到这种奇葩家长,不仅不教育孩子,反而纵容孩子的没礼貌没规矩,熊孩子的背后,是“熊家长”的教育失败。
每当有熊孩子“熊性”爆发的新闻,都会引起社会热议,指责家长无视熊孩子的“熊性”,被孩子骚扰的成人则只能自认倒霉,也不费口舌计较,熊孩子会心安理得地继续“熊”下去。
这让我想起德国的一个故事,很值得中国家长和整个社会去反思:
跟一个德国朋友出去,路过郊区的一条小河,看到一个孩子在钓鱼,旁边却放着两根钓竿,德国朋友不高兴地走过去,问道:“怎么有两根钓竿?”(德国规定钓鱼一个人只能用一根钓竿)
孩子回答说:“跟同学一起来的,他上洗手间了。”(果然不一会,上洗手间的孩子回来了)
德国朋友继续问道:“有执照吗?”(德国规定钓鱼要有执照的)
两个孩子赶紧掏出执照:“有呢,你看。”
“带尺子了吗?”德国朋友又问道。(德国规定钓鱼要有尺子,钓上来的鱼不到规定的尺寸要放回去)
“带了,带了。”两个孩又连忙掏出尺子来。
“哦。”于是德国朋友就走开了。
一旁的我很奇怪,不知道朋友为什么要管那么多。
“那两个是你家亲戚的孩子?”
“不是。”
“你朋友的孩子?”
“也不是。我不认识他们。”
“什么?不认识?怎么可能呢?那人家干嘛要听你管教?”
“教育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孩子是德国的未来,我们每个德国人都有责任随时随地进行教育。”德国朋友淡淡地说着。
看完这个故事,是不是为德国的教育感到震惊?我们习惯了在国内容忍、忽视别人家孩子的言行,事不关己、漠不关心,从来没有想到过,对于一个别人家孩子的教育和国家未来有什么关系。教育对于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仅仅是父母的责任,全社会都应该达成一个共识,孩子遇到问题及时给他们纠正,而不是自认倒霉,更不是忍气吞声。
在很多人看来,德国战后之所以能崛起,与他们严谨、勤奋的民族性格密不可分。当你了解德国这个国家后,会体会到德国这种高素质的民族性格,得益于对教育的重视。
以学龄前的孩子为例,德国教育对孩子的重点只有三个方面:
一、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不允许暴力、不大声说话等。
二、孩子的动手能力。在幼儿园期间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手工制作,让他们从小就主动做具体的事情。
三、保护孩子的情感。保护孩子情感胚胎,培养情商,培养领导力。
德国有一本有关儿童教育的书《Struwwelpeter》:以很多荒诞诙谐的故事,来告诉孩子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德国非常注重孩子的性格、品德培养,很多好习惯是因为从小教育的结果。
据重庆侨外海外教育规划院的专家分析,近年移民德国的中国人逐渐增多,除了去德国开展事业之外,其实,对德国教育的认可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让孩子去接受德国的优质教育是非常明智的教育规划。
德国蓝卡移民申请条件:
1、主申请人年龄满24周岁,未满55周岁;
2、主申请人拥有德国政府认可的本科及以上学历证书,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随行;
3、无德国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
4、在德国境内未非法滞留,没有德国和其协议国家的驱逐记录。
想了解更多关于德国移民信息,敬请关注重庆侨外移民即将于11月18日开启的“2017侨外全球投资规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