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回国时,常常有人问,想不想留在澳洲。我只能笑,他乡虽好,不是故乡。
在澳洲接触了好些移民过去的华裔,回来后,也常常想起他们。除少部分的土豪金外,普通移民的生活,可谓甘苦自知。
最早接触的,是房屋前租客,一个拿了澳洲PR(永久居留权)的小伙子。20来岁,自己学音乐的,在那里开了个文化传媒公司,每天晨昏颠倒,睡到中午起床,我们还没毕业,公司就关张了,欠下一堆水电气账单。可是,因为有PR的身份,能够吸引很多想移民的小姑娘。
然后,是朋友在郊区的房东,广东人,华南理工毕业的,以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移民过来,在郊区买了二手house,前庭后院,生了三个小孩。按说日子过得应该还不错,可是呢,他只能在工厂里做搬运。为了补贴生活,将house 后半部隔了小一室一厅出来出租。
朋友的小姨,十几年前就移民了,也买了房,在一家公司里做会计,我毕业前据说公司关张了,正在找新工作。日常生活开支并不多,大部分的收入都花在了两个小孩的教育上。国内小孩学钢琴、绘画、舞蹈,这边也不能落后,可是呢,这边这些培训费用那就实在可以用极其昂贵来形容。为了增加收入,姨夫白天在一家公司工作,晚上到一个旅店兼职看店。生于斯、长于斯的香蕉小孩,正处于青春期,还不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常常爆发家庭大战。
儿子同班同学,也是生于澳洲长于澳洲。爸爸40多岁,上海人,二十多年前毕业于某知名理工大学,也是计算机技术移民。来这边后,只能开出租车。妈妈为照顾两个小孩,没有工作。为了让妈妈工作,80多岁的爷爷奶奶轮流乘坐10几个小时的飞机来澳洲照顾小孩子,一人来6个月。生活的重压,让这对朴素的夫妻分外憔悴。
同小区的,还有一个香港移民,是个单身妈妈,在送女儿去上学的间歇在餐厅打工。为了领取生活补贴,还得隐瞒打工事实,隔三岔五接调查电话和到社区报到。日子对她来说,也真不是那么容易,我们都几次帮她接小孩放学。
也有投资移民的一北京的姐姐,老公房地产生意红火,把小孩和她办到澳洲来。初来乍到的她,只略懂英文,房租、水电气、小孩学校的接洽,全都要用英文沟通,我也只能尽力帮她。在家里都是保姆照顾的,来这里后,两女儿的生活都得她亲力亲为,可是女儿还不十分领情,经常对她做的饭菜表示不满。她没法,只有向我爸妈请教如何做。和其他移民相比,可能对她来说,因为没有经济上的压力,这些困难都只是暂时的,慢慢适应了就好了。
还有一对couple,30来岁,移民10多年,老公在华为,老婆也在会计公司part time工作。在悉尼买了一室一厅房子,要准备生孩子,准备买大一点的,就要贷款了。日子对他们来说还是不怎么宽裕。说到移民,她有很多感概。本来出国是为了赚钱,可是国内这10来年机会非常多,回国聚会,看到同学朋友开公司的,做项目的,当管理层的,发展都很好,自己出国来却没混出什么名堂,想回去发展又觉得很难。
这可能是底层移民的普遍心态,相较中国,很多国家经济发展这些年相对滞后,英美失业率高,澳洲还算好的了,眼看着中国这些年机会非常多,可是要回去,一要破面子观,二要重新开始,对很多人来说,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就有移民悉尼多年的一家人毅然回国,将house租出去,老公回国拓展市场,儿女回国读名小,老婆回来照顾儿女,一家人皆大欢喜。
澳洲除房价和交通外,物价低廉,政府福利能够保证基本生活无忧,只要你自己不去比较,和国内、和澳洲当地人比较,日子都能过下去。可是,普通移民,大多只能从事一些底层工作,很难进入主流社会。底层工作,收入高一点的,似乎只有厨师了(儿子同校的好朋友,爸爸就是厨师,全家移民,生活得还不错)。真正能够过上自己移民之初想象生活的人,又到底有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