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归大军 前景如何
● 高端人才 炙手可热
● 不拘一格 广揽人才
在电影《天下无贼》中,葛优饰演的黎叔曾经有一句非常经典的台词,他自问自答:“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
澳洲是对这一句台词理解最为深刻的国家之一。澳洲以移民立国,几百年来,无论是来自英国的最早的开拓者,还是趁着淘金热前来澳洲的老华人,或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移民,都为澳洲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繁衍生息,不断成为这个社会最中坚的力量。而近些年来,澳洲从各种角度不断调整自己的移民政策,让外来移民更科学合理地为澳洲的社会服务,也让新澳洲人们更适当地融入澳洲的本地生活,成为现代化国家治理的典范。
在真正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大量中国学生前来澳洲求学,高等教育出口成为了澳洲的第四大支柱产业,也带旺了澳洲经济的各个方面。同时大量的中国留学生选择留在澳洲,成为建设澳洲经济的一代又一代新生力量,不过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国内就业市场竞争力的显著增强,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回国发展。
面对这种情况,国内的诸多城市都主动给在澳洲学成归国的人才开出了优厚的条件,开展了如火如荼的“海归争夺战”。这期的封面故事,我们就来聊一聊海归们的境遇,以及中国各大城市对澳洲海归的态度与做法。
最近,一条出国6年花200万,回国月薪两千元人民币的新闻,登上了中国国内各大媒体的头条,也激起了一场出国留学到底值不值得的大讨论。诚然,在海归越来越多的今天,出国留学的总体含金量每况愈下。原来只有精英中的精英才有机会公派出国留学的年代,到现在几乎可以“随意”选择留学国家、学校和专业的留学新生态环境,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情形已经大不相同。所以,与其说海归的含金量下降,倒不如说是在“全民留学”的大背景下,国内与国外教育的差异逐渐缩小,中国越来越开放,教育水平越来越高,普通学生与一般的留学生的竞争力已几乎不相上下。但是,作为一个起点和门槛较高的选择,出国留学还是保留了自身的竞争优势。中国和国外在某些方面的差距客观存在,而且将会长期存在下去,而在这些方面具有海外学术和高级工作经验的人才仍然是中国各种高新企业的“抢手货”。
留学市场 今夕大不同
据2017年中国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公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底,“海归”总数已达265.11万人,仅2016年就有43.25万留学生毕业回国,新增海归人数已经超过高校毕业生增量。对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澳洲智囊机构China Matters近日公布的报告指出,随着澳洲本地的移民与就业机会的削弱,导致很多中国留学生在毕业后无法如愿留下,专家担心这一现象长期发展下去,甚至可能对澳洲在中国的留学教育市场构成威胁。
澳大利亚国际教育协会(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of Australia)主席Phil Honeywood表示:“出于文化方面的原因,中国学生热衷于攻读商学院和会计专业课程。”据一些商学院的院长反馈,母语为汉语普通话的人,可占到学院学生总数的85%。不过,他还补充称,这些学生也可能本身就出生在澳洲。根据《2017海外人才就业分析报告》,不少企业录取海归也会受到毕业国家的影响,比如说管培生这个职位大多会录取美国毕业生,金融类企业的会选择英国,财务会计的行业偏好澳大利亚,而制造业录取德国海归的比例最大。
海归:从“精英”变成“大军”
根据澳洲红领巾和亿亿网的报道,几年上半年,海外人才专属发展平台LockinChina在北京联合发布了《2017海外人才就业分析报告》。通过对15万全球海外大学留学生以及归国海归人才、以及超过一千家中国企业的调查,最终以报告的形式展示了海归人才职业发展的最新数据。数据显示,2017年留学生选择回到中国的人数预计突破60万,这个数字将明显超过今年出国留学的总人数。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企业国际化早已成为近年来持续升温的话题。而在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中,人才的重要程度遥遥领先于其他因素,能否组成适合的团队已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决策。因此,具有海外留学工作经历的人才,将是实现国际化战略的核心人物。也就是说,中国需要“海归”,中国市场也对“海归”有吸引力,“回国”顺理成章。
至于回到中国的原因,则各有不同。不过在另一方面,中国留学生的“两极分化”情形也十分严重。有意愿留在澳洲是一回事,有条件留在澳洲是另一回事。随着澳洲以及其他国家移民政策收紧,留学生毕业后难以留在留学国家继续发展;而美国、英国和澳洲留学的学生就占比超过56%,因此造成了大批的海外留学生归国的现象。
“千人计划”
国内的各个城市都深知高层次人才对自己城市发展顶层设计的重要性,而这一问题也早已被中国中央政府层面所重视。2009年1月,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制定了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千人计划”),主要是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从2008年开始,用5到10年,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引进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来华创新创业。在中国“千人计划”的官网上,不仅提供了中央层面政策的各种信息,人们还可以看到,在全国各地,每个省市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情况,在对接国家政策的同时,开展了自己的外国高级人才引进工程,深圳、宁波、苏州等城市的表现十分抢眼。
SETO 筑梦深圳
深圳驻澳经贸代表处(Shenzhen Economic and Trade Office,简称SETO)是深圳市政府驻澳的经贸促进机构,其职责就是要积极地向所在地区企业、商会和有关机构宣传深圳的投资环境、投资机会以及相关政策法规。而作为在国外引进人才战斗一线的中国外派机构,SETO在悉尼的工作开展的也是井井有条,创业大赛、人才交流会、深圳招聘发布、高层人才引进计划等,全都是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在继续深化开放,招揽四方贤士方面发挥主要力量。
10月6日澳洲新快传媒集团承办了名为“筑梦深圳”的海外人才交流会,也是SETO主办的一系列宣传和推广深圳吸引人才的活动的重头戏之一。在会上,SETO的Rachel Deng和与会者详细解读了深圳对扶持青年留学归国人员的各种政策利好,在各个部门,都有一些列针对不同情况的想在深圳发展的人才的优惠措施。
同时,这次会议主要为帮助有归国计划和想法,并向往大城市发展机遇的高层次澳洲留学生,这次就业交流会首发了SETO高层次人才和孔雀计划的官网(http://talent.seto.org.au/),并发布了近250个深圳名企岗位。这次交流会上,有7位来自深圳各界著名企业的高管与深圳海归精英分享了自己的职场经历,吸引了近150位留学生参与互动。
孔雀计划 等你开屏
其实,为了吸引人才,从2011年开始,深圳市政府就制定了名为“孔雀计划”的人才吸引工程。在这个计划的框架内,深圳市计划在未来5年重点引进并支持50个以上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和1000名以上海外高层次人才到深圳创业创新,吸引带动10000名以上各类海外人才工作。并以此为依托,突出推动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人才队伍结构优化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实现人才资源配置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高端化、高匹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进入创新驱动发展轨道,力争把深圳经济特区建设成为亚太地区创新创业活动活跃、海外高层次人才向往汇聚的国际人才“宜聚”城市。
在这个计划的安排下,已经有几千人从国外去到深圳,进入各种高新科技企业和高等学府任职。值得注意的是,在接受本刊采访的时候,SETO的Rachel Deng就对记者表示:“孔雀计划的目标其实不仅是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学者和高精尖人才,完全没有中国背景,但是愿意到国内发展的澳洲人才,也是孔雀计划的一部分。深圳有不少大企业的高管就是完全没有中国背景的西方人,他们中的很多都是通过孔雀计划落户到深圳工作的。”
“厚道”的城市
Rachel也说:“深圳是一个‘厚道’的城市,对于符合规定的对象,给与的帮助或者补贴几乎都是无条件的,不会过分要求资金的使用,不会过分要求企业和人才就必须在深圳待满多长时间,就算是有时一些项目是在深圳的帮助之下成长起来,又被其他的城市吸引走了,深圳也是不会去追回的,而是再想更为优惠的办法,让这些人能真正的固定在这里。”
同时,记者也注意到,对于有海外经历、工作经验、国际视野的人才,深圳的做法不拘一格。用各种方法将新鲜血液吸引到深圳,开出优厚条件,甚至是可以理解成深圳版的“技术移民”。孔雀计划的介绍上明确规定,根据海外人才水平等级的不同,经过认定后将给予A、B、C三个不同水平的奖励,其中A类人才奖励300万人民币,B类人才奖励200万人民币,C类人才奖励160万人民币。
创新创业大赛 广揽人才
在此之外,深圳市政府主办的创新创业大赛也是值得注意的一个方面。孔雀计划的条文中明确规定,在海外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获奖项目的主要核心成员,在赛后3年内在深圳工作或其参赛项目落户深圳的,符合C类人才认定标准,也就是说,在悉尼的创业大赛中获奖之后,去深圳工作,就可以获得160万元的奖励。从2015年开始,SETO就已经开始联合澳洲新快传媒集团、澳洲中文电视台举办海外创新创业大赛了。作为深圳吸引传球人才战略的一部分,这个大赛每次都可以吸引到诸多的各国留澳高材生和澳洲本地学生的参与。除了深圳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城市也在海外开展吸引人才的工程,苏州也是其中之一。
“赢在苏州”
今年5月,为了吸引优秀人才创新创业、赴苏工作、创业安家,苏州市政府主办的 “赢在苏州” 国际精英海外(大洋洲赛区)创业大赛决赛再一次在悉尼举办。自2011年首届举办以来,今年的比赛已经是澳新地区的第五届,苏州政府特别派出外专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高新区科技局等负责人前来悉尼“督战”。
而比赛的评委团阵容也都是由造诣深厚的科学家和经验丰富的风险投资、法律服务、创业指导、政府支持等各个方面的专家组成。今年的“赢在苏州”总决赛共有来自绿色能源、生物医药、软件服务、医疗医药、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10个来自悉尼、墨尔本、汉密尔顿和奥克兰的项目入选并进行路演。在比赛的同时,还开设了13个展台,帮助将比赛选手和其他有意向中国发展、有意吸引人才的中国企业的想法和成果无缝对接起来。
是金子总会发光
上面提到的几个活跃在澳洲和悉尼的中国海外人才项目,只是中国城市在全世界张开的人才大网的一个角落。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等国内主要城市,全都在澳洲各地开展过不同的人才交流和引进活动。在“千人计划”的官网上,中国城市对全世界人才的吸引力度可见一斑,仅浙江一个省,就有将近20个不同的引进计划。
所以说,不管是中国还是澳洲,企业对于具有真正实力、掌握尖端科技、拥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一直求之若渴。真正的金子,不管放在什么地方,最终都会发出耀眼的光芒,澳洲华人年轻人才的争夺,一定会越来越激烈,而中国国内各个城市开出的价码也一定会越来越高,这对澳洲本地的企业也在某种程度上有启发性的作用。
推荐阅读
遭遇恐袭怎么办?反恐信息何处寻?这份指南告诉你 一 | 二 | 三
请翻阅10月20日《澳洲新快报》
或关注澳洲新快网 www.xkb.com.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