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排挤过印第安人和华人的前总统 今天被人泼了漆...

2017年10月27日 美国中文网


提示点击上方"美国中文网"↑订阅本微信推广平台



大概三周前的哥伦布日前夕,我们出过一篇文章,是关于反对组织主张取消哥伦布日庆祝、推倒哥伦布塑像、并把这个节日改名的事情(点击查看:他们说,哥伦布日不许提“哥伦布”这个词)。今天,这场有关美国原住民的运动之火,以一种有些触目惊心的方式,烧到了另一座塑像的头上。

图片来源:Gothamist


上图是纽约曼哈顿上西区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门口的前总统老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雕塑,从1939年起就在这儿了。但今天清晨,这座10英尺高的塑像底座,前后左右都被人泼上了血红色的油漆。除了正前方前总统的名字和出生去世日期被泼得几乎面目全非,侧面上“探险家(explorer)”“自然资源保护者(conservationist)”等后人褒扬他所贴的标签,也被特地被红漆划掉。

图片来源:Gothamist


自然历史博物馆是不少家长带孩子、老师带学生去参观学习的地方,如此景观自然不能长留。到上午10点左右,警方就清理了这些红漆。下午我们的记者除了看到还有少许红色斑点,已没有任何明显痕迹,游客也照常进出,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美国中文网记者陈若珵


等到下午,一个名为“纪念碑移除小组(Monument Removal Brigade)”的组织宣称对这件事负责。他们发表了一份很长的声明,其中这么说道:

“现在这座塑像在流血。但并不是我们让它流血的,它从根基开始就沾满了血迹。我们不是在毁坏公物,这是一件公共艺术品,是艺术批评。我们的意图不是单单破坏一件艺术品,真正造成破坏的,是这座雕像所代表的父权统治、白人至上、和殖民主义。”

这个“纪念碑移除小组”没有指明与任何具体个人有关,不过这份声明是“去殖民化(Decolonize This Place)”组织通过twitter发出的,而“去殖民化”组织,正是今年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举办反哥伦布日活动的群体之一。


声明里还说,这次泼漆是移除老罗斯福雕像行动的第一步,“纪念碑移除小组”还呼吁博物馆对纽约市议会施压完成移除工作。不过博物馆目前对这件事还没有回应,也没有人因此被捕。


老罗斯福和印第安人

移除这座塑像的呼声并不是今天才开始,这得从西奥多·罗斯福和印第安人的恩怨说起。


西奥多·罗斯福是美国第26届总统,在位时间1901到1909年。为了区别于他的远房堂弟、美国第32届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我们叫他老罗斯福。

对于大多数美国人来说,不管是经济、外交、还是环保政策,老罗斯福都是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不然他也不会成为总统山上唯一一个20世纪的总统。而他对美国原住民,也就是印第安人的态度,用一句他自己说过的话大抵可以概括:

“我不会说‘只有死了的印第安人才是好人’这种话,不过我相信,十个好印第安人里有九个是死人。而且我也不想去仔细探究第十个人的情况。”

在南达科他州(印第安人居留地)开完牧场回到美国东岸时,他还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就算是最坏的牛仔,也比印第安人有道德。”


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罗斯福主张印第安人只能接受基本教育,要彻底融入白人的文化习俗,对印第安人的求助则视而不见(尽管他曾表示华盛顿和印第安人应该加强合作)。在他看来,白人屠杀印第安人,抢走他们的土地,“最终都是有益的,也是不可避免的”。


除了这些历史因素,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门口这座雕像本身的造型也让反对者很愤怒——罗斯福坐在马上指点江山,两侧站着的随从,则分别是印第安人和非裔。


老罗斯福和华人

对于华人来说,关于这位前总统的记忆也比较特殊——给华人移民带来惨痛记忆的1882年《排华法案》,在罗斯福任内第二次十年到期,但在他的推动下,《排华法案》在1902年取消了时限,成为永久法案,直到1943年小罗斯福任内才取消。


其实在当总统以前,罗斯福就已经是排华分子了。他觉得当时处于战乱中的中国是落后国家,中国人也没有强大的精神,主张把所有华人作为一个种族来全面排斥。1894年美中签订《华工条约》的时候他就很反对,认为这会是白人的灾难。

上任总统后的前段时期,在美国国内的排华呼声下,他更是严厉排华,在第一个国情咨文里就直称“非常有必要通过一个排除华工的法案”。他不光制订严苛的排华法案,还任用极端排华分子把持移民局,使法案在执行上的严酷程度,远超过本身的规定。不过与此同时,在国内开放派的压力下和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他对中国商界和学生的态度,又相对宽容。


再到后期,罗斯福对于排华的态度产生更大变化,倾向于比较宽松的排华政策(虽然现实中影响并不大),这当然是出于利益需要。但从他本人来说,他一贯的白人种族优越感,似乎不言而喻。


推倒,有必要吗?

纵观历史上名人伟人,在光辉事迹的背后也大多有另一面。罗斯福对印第安人和华人所做过的事情带着一个时代的烙印,也是出于时代的局限性。这些污点未必能抹去他的政绩,他仍然是美国历史上重要的一段,而不忘前事,也可以为了后事之师。


近来在全美打砸拆毁塑像成风的环境下,不少人认为这是过度反应,反对为政治正确而矫枉过正。的确,拿今天的事来讲,一座已经伫立了近80年的雕塑,被如此泼上油漆,说“不是破坏公物”,好像很难让人信服。还有那些可能今天正好来长知识的小学生,如果清理不及,他们看到了这些“血迹”,又会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然而,作为旁观者,也很难体会那些致力反对者的心情。前段时间,人们因为拆不拆南北战争中南方将领罗伯特·李在维吉尼亚的雕塑而暴乱时,我还记得一位非裔女性满眼是泪地对着媒体解释,自己为什么声嘶力竭地希望推倒这座塑像:“因为只要看到他,我就会想起我的祖先所受过的奴役和苦难,还有我的长辈家人遭受着的歧视和困境。”

从某种角度来说,过度政治正确的起因之一,也是当前的政治和种族环境所致,歧视仍然存在,所行政策和理念也无异于缓和这种冲突,才会导致更大的矛盾和分裂。我并不赞同一概的“推倒”,这样的做法不仅撕裂历史伤疤,也转移了解决当前问题的精力和时间。但如何让那些想要“推倒”的人,不再认为有采取这种激烈方式的必要,这是一个更紧迫而长期的课题。




(转载请注明美国中文网)


微信号:美国中文网
长按指纹扫描关注“ 美国中文网”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