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洲获得PR后的感受:获得了PR也不要妨碍旁人

2014年05月10日 澳大利亚


我躺在家里的沙发上,手里捧着一本书,偶尔用余光瞥视一会窗外呱噪不已的过往车辆。屋外的光线,透过客厅里的落地窗,在地板上画下一排倒影。

手机响起,我猜想,不是找我的,依旧自顾自地看着书,任它自生自灭,终至湮没无闻。

须臾,周遭又是一派平复后的宁静,仿佛,静得只有我的呼吸声一样。

忽然发觉,自己好像是饿了,抓起抽屉里的零钱,寻摸了一套宽敞的行头,慢悠悠晃悠了下去。院子里有好些花草树木,勾起了我的兴趣,一边走,一边贪婪地嗅着气味,偶感一丝甜意,便觉喜不自禁,恨不得给它取个名字,呼朋唤友,好好叙谈一翻。

院子的对面,就是一个公园。我很庆幸,里面有一大片湖———我是特别喜欢湖水的,要按着古人所说的,仁者要山智者要水的说法,我大概算是向往智者吧。

就着风,借着光,迎着柳,平台曲桥,一派说不出的风韵,总把我的脚步勾住,自顾自地倚着栏杆,看着一片宽广的蓝色发呆。

慵懒,还是慵懒。我想,这大概就是我回国至今的写照吧。

回想起3月前的那段时光,颇有些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的感觉,那时的自己,什么都想去想,太多的都想去做,心绷得紧紧得。可现在,什么都不想去想,闲散的一塌糊涂。有时比比,真觉得自己是个很矛盾的人,因为这两下都是我自己,可他们又格格不入,人这种动物,真他妈奇葩。

说说这一个多月的感触吧,谁要我是个感触动物。有人告诉我,在国外待久了,回国就是格格不入的节奏,现在我算是感同身受了。倒不是说,我被国外的文化同化的有多么好,而是我们得承认一个现实,一个人长期离开一个地方,即使是故乡,也会生出很多或明或暗的隔阂,最直接的,就是你一起长大的朋友们,都有了各自的生活,你们的节奏早已不是当初的朝夕相处能够涵盖的了。这种渐行渐远的过程,自然是任谁都无法改变的,人也确实无法结交到太多的一辈子的知心朋友,只是,海外毕竟是海外,是更加遥远的距离,在看着同窗谈笑风生的时候,那种疏离感,会凸显的更加明朗一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同行,只能陌路。

再就是个人的心态,我发觉,大多时候,我都是以一个客人的心态自居的,因为我确实是短居数月,就必须返程。这就颇有些直把汴州作杭州的感觉,你知道你在家乡,可你更知道你像是一个过客,不对,你就是一个过客。譬如,你在大街上漫步,看着熟悉的人脸交替不息,任此刻他再光鲜,末了,也只是一个遗忘的结局,你就会觉得,这和你在异地游览,又有何区别呢?既然与异地无异,那就不要有所谓了嘛。既然连所谓都无所谓了,那你不就是个客人了嘛。

应该说,这种心态的发觉,让我颇有微妙之感。因为,在国外的岁月里,对国内的憧憬,是支撑我的一大动力。可真当我回到故土,竟是这番态度,落差之大,令我自己都汗颜。更不谈国内外形势之差别,人文之迥异了。绕了一大圈,才发现,很多你所在意的,国人其实并不在意。很多你费解的,国人却是无师自通。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已经在不同的轨迹上,走得太远,无法回头,无法相聚。所谓各自远扬,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平心而论,这样的一个结局,让我有些气馁。因为,起初我确实是有些骄傲着回了国的,因为,这2年一直在折腾,挫败不少,但成绩也不少,于是有了些底气,底气一发酵,就成了傲气。可当我发现这一事实时,才发觉自己真是幼稚的很徒然。我们早已经不该是由一纸身份,一张名片,就决定喜怒哀乐的年龄了,在乎的,只是自己身边的人,在乎领导的一举一动,在乎腰包里的丰盈与否,在乎她的一颦一笑。当曾经的豪迈却又空洞的豪言壮语,被现实零落成琐碎的点点滴滴时,你会发觉,仍将理想定格为与他人一争高下,喳喳呼呼地言说不停,是一件很幼稚的事情。因为,成熟的人,只会是安静地凝视着自己的目标,保持前行。

所以啊,那些本来存有的争强好胜的心,不是不应该,而是不应该太明烈。因为,生活是自己的,一个一天到晚总想着别人的好的人,只有两个解释,一个是他衣食无忧穷极无聊,二个则是他很幼稚,他的心智还停留在幼年时的遗憾不能自拔中。而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明白自己要什么,自己要怎样存在于这个世间,哪怕他一时不知道,也不应该放弃寻找。只有这样,他才能够真正地进入到一种稳定、从容、有意义的状态之中,从而达到一个新的境界。明白这一点,虽然会让你有些失落,但失落以后,会有更加辽阔的豁达,也算不错了,不破不立嘛。

同样的道理,使我决定,给悉尼记事写上一篇完结篇,未来的日子,我想学会用自己的双手,做实我嘴里言说的精彩。同时,不再以那么激情洋溢的笔触完成这篇文字,曾想将这篇文字命名为pr是怎样炼成的,但现在看来,没有必要,不要把自己的成果,臆想成别人眼里的精彩。那是你自己的选择,不要妨碍旁人。只有能够越来越多地从旁人的眼光里解脱出来,坚定地走好自己选择的道路,安安静静地品尝这中间所有的味道,才是真正走向成熟的标志。因此,在这最后一篇悉尼记事连载文中,我选择不再热血,不再正能量,而是写下另外一种风格的结束语吧。

没有忘却,就不知道为何铭记。

没有失去,就不知道为何珍惜。

没有迷茫,就不知道为何执着。

忘掉过去,忘掉那些苦难与荣誉。

珍惜当下,珍惜那些教训,珍惜脚下的道路,珍惜自己的心意。

回忆从奋斗在澳洲网站开放连载的三十二篇悉尼记事系列散文,至此,宣告完结。再见了,陪伴我2年零5个月的老朋友。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