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社会潮流,分享澳洲和中国的时尚生活;洞察新闻热点,解析国内和国际的社会问题。点击上方“小蓝字”,免费接收来自众多资深人士的原创文章。
来源:口袋英语精选
One
苦难是最好的大学
1945年,臧健和出生在山东省五莲县农村。
臧健和的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家,然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母亲是一位乐观自强的女性,她独自一人把臧健和与妹妹抚养长大,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却始终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
就算家里再穷,她也要让臧健和姐妹俩读书上学,因为只有这样,女儿们才能够摆脱穷苦的生活。
她最常对臧健和的一句话就是,“有付出才有收获,不劳而获是可耻的!”
作为长女,臧健和也十分聪明懂事。5岁的时候,她就开始帮着妈妈分担家务,下田捡土豆、在家剥玉米。10岁的时候,她就开始掌勺为一家三口炒菜做饭了。
臧健和14岁那年,日照遭遇罕见大旱,庄稼颗粒无收。
母亲带着臧健和与妹妹离开老家,一路跋山涉水,困了睡到草垛里,饿了就去好心人家讨点饭吃,最后终于到了青岛。
除了种地,臧健和的母亲别无所长,只能靠接一些缝缝补补的小活,靠没日没夜的工作赚钱来供养两个女儿的吃穿,让她们读书上学。
眼看着自己就要上高中了,臧健和却突然辍学,应聘到青岛一家医院当护工。
“我喜欢读书,但如果继续读下去,妈妈可能就没命了。这样的书,我宁可不读。”
为了让母亲和妹妹的日子能够好过一些,臧健和没完没了地值夜班,其他护士避之唯恐不及的夜班,她却争着抢着要做,她还恳求医院多给她安排一些夜班。
勤劳又善良的臧健和,身边总是不乏一些追求者。与臧健和同一个医院的许多男医生,也忍不住对她多加关照。
但臧健和却不为所动,她唯一的想法就是努力赚钱。她想等妹妹成年独立了,再考虑自己。
1967年,妹妹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母亲的生活也有了保障,臧健和终于恋爱了。
对方是一位来自泰国的援华医生,他与臧健和同样“出身贫寒”,两个人心心相惜,男生对臧健和也非常好。
在众人的撮合之下,郎才女貌的两个人迈入了婚姻的殿堂。
24岁的时候,臧健和生下大女儿蓓蓓。4年后,小女儿蓬蓬也降临到了人间。
一家四口在青岛安居乐业,丈夫许诺要和臧健和在青岛一起度过余生。
然而,计划永远都赶不上变化,曾经那么至真至诚的誓言,也终究是敌不过谎言和背叛。
Two
“我要的,仅仅是抬得起头的尊严!”
1974年,臧健和丈夫的父亲病逝,作为长子的丈夫,必须回泰国一趟。
临行之前,臧健和的丈夫向母女三人许诺,等自己在泰国安顿好了一切,就把她们接到泰国生活。
“嗯嗯,我等你”。
谁知,这一等就是三年。三年之间,丈夫音讯全无,臧健和独自一人拉扯两个女儿,心力交瘁。
1977年,臧健和决定带着女儿去泰国找自己的丈夫。她辞掉了护士工作,辞别青岛的老母亲,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飞往泰国的航班。
到了丈夫家里后,她才知道,夫家是泰国知名富豪,祖辈经营丝绸生意。
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以“家庭贫困”为幌子接近自己也就算了。最让臧健和无法接受的是,他的丈夫在泰国又娶了一个妻子,还有了一个儿子。
当时的泰国实行“一夫多妻”制,所以丈夫和他的母亲认为这样做合情合法,全然没有顾及臧健和的感受。
“可是我们是在中国结的婚!”臧健和指着丈夫吼道,丈夫顿时语塞。
丈夫的母亲抱着怀里的孙子,盛气凌人地说道,“但是你生了两个女儿!我们家需要儿子!”
“无论如何,他是不会再回中国了。你和两个孩子可以选择留在泰国,保证你们吃穿不愁。”丈夫的母亲用一种居高临下的眼神看着臧健和,以为自己提出的条件足够令臧健和妥协。
谁知臧健和一扭头,拉着两个女儿就往外面走。
“我从小受的教育和自己的尊严让我无法接受这种一夫多妻的现实,为了我自己为了孩子的前途,我只能离开。”
回国途中,需要在香港转机。候机的时候,臧健和望着自己的两个女儿出了神。
现在,她已经是被男人抛弃了的女人。泰国没有她的家,回了青岛,也只会被别人笑话,甚至还会连累自己的家人遭受外人的唾弃。
“干脆,就留在香港吧。我有手有脚,勤劳肯干,在哪里都过得下去。”
她在铜锣湾租下一间没有窗户的4平米小平房,母女三人相依为命。
Three
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弯腰
初到香港,臧健和听不懂也不会讲粤语,她只能做一些纯出力的工作。
家庭的重担再一次全部都落在自己的肩上,为了养家糊口,她同时打了三份工,刷碗、打针、洗电车。
每天八点出门工作,直到凌晨才能够回到家,睡不到四五个小时,就要爬起来洗衣做饭。
虽然生活过得十分拮据,但好歹臧健和身强力壮踏实努力。一家三口即使不能吃饱穿暖,却也饿不死。
可命运在这时又跟她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
一天,她在酒店打工拖地时,被一个年轻人撞断了腰骨,去医院又查出患有糖尿病。酒店老板借机开除了臧健和,还扣掉了她当月工资。
在一位善良律师的帮助下,臧健和将老板告上法庭。胜诉后,她依法得到了几千元的补偿和三万多的胜诉费用。
臧健和却把钱退还了老板并告诉他:打官司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尊严!
之后,香港社会福利机构上门拜访臧健和一家,建议她申请“公援金”。每月的公援金相当于她之前打两份工的工资,这种好事对于当时失业又穷困的臧健和来说确实是雪中送炭的好事。
但迫切需要帮助的臧健和却婉言谢绝了,“在很多人眼里,我真是傻透了,明明缺钱花,却不要应该要的钱。我母亲从小教育: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弯腰,白领钱我自己会失去斗志,孩子也会受影响。”
经过一个月的疗养,臧健和的腰伤有所恢复。躺在病床上,臧健和筹划着自己以后能够做什么工作。
有一次,朋友来家里探望,臧健和亲自下厨为他做了一碗手工水饺。朋友吃了水饺之后直呼美味,“我从没有吃过这么好好吃的水饺,你这水饺完全可以拿出去摆摊赚钱了!”
在朋友的鼓励下,臧健和第二天就自己动手做了个小木推车。
第三天下午,臧健和带着两个女儿,推着小推车和一大堆食材,跑到了热闹的湾仔码头。
那时候香港还没有开通地铁,不少人在码头候船用餐,湾仔码头有不少出摊卖吃食的小贩,从没做过生意的臧健和也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从第一天开始,臧健和就用心做水饺,把顾客当做自己的亲人看待。她每天还定时为餐具消毒,只为了顾客能够吃得更健康卫生。
她说:“我做的水饺卖给顾客,就要像对我自己的朋友、亲戚那样,让他们吃得卫生、开心,他们才会再回来。”
她家的水饺,肉菜都是最新鲜的,面皮也是最筋道的。
每一个客人都对她们家的水饺称赞不绝,一传十十传百,口碑也就慢慢建立起来了,摊位前每天都排着大长队。
长年摆露天小摊也不是个办法,臧健和慢慢开始攒起了钱。第二年,臧健和在码头边上的堆货场搭了个木棚,既卖热水饺,也卖生水饺。
不管刮风下雨,两个女儿每天都来摊上帮妈妈干活,十岁的大女儿和面,臧健和忙着擀面皮、下水饺,四岁的小女儿还没有洗碗的木桶高,却也踩着小矮凳帮忙洗碗。
就这样,一个没有门面也没有服务员的水饺摊位,慢慢被臧健和做成了湾仔码头的明星摊位,还上了报纸头条。
“大家都在码头上摆摊,有的人连小贩都做不长远,而我想就是做小贩也要做最好的。”
就是凭借着这样“要做就做到最好的”精神,臧健和终于获得了上帝的眷顾,开始收获属于自己的好运。
不仅如此,1982年,臧健和还迎来了人生之中最大的转机。
Four
做一个像样的人,过一个像样的人生
“1982年的一天,和日本最大的零售商——大丸百货有珠宝生意来往的表姐突然打来电话:日本老板想和你谈谈,看能否一起合作。”
日本老板怎么会知道街头小贩的水饺?
原来表姐参加一次派对时,带去了臧健和包的水饺,老板那重度挑食的小女儿却对她家的水饺情有独钟,一口气吃了20多只水饺。
商业嗅觉灵敏的老板看到了臧健和手工水饺中所蕴含的商机,他想把这个水饺放到自己旗下的超市零售。
老板找到了臧健和,提出要参观她的水饺工厂。
臧健和直言不讳地说,“我连个门面都没有,哪来的工厂?”
日本老板失望而归。第二天,日本老板又来到了臧健和的家里,打算提供设备,帮助臧健和建厂。
“我给你出资建厂,水饺贴我们的商标。”
臧健和立刻就回绝了他,“不行!我在湾仔码头起家,我的水饺应该叫‘湾仔码头’!”
“那地址和电话写大丸百货总行了吧?”
“不行!我的水饺靠人们的口碑相传走到今天,没有我自己的地址和电话,我怎么知道顾客们的真实想法?”
再三商量之下,日本人最后接受了臧健和的所有要求,保留了“湾仔码头”的品牌、电话和地址。
“别人都说我有福气、运气好,我不这么看。日本人跟我合作并不是我运气好,而是我的饺子好。”
果然,随着日资百货数百家超市的全面铺货,“湾仔码头”水饺在香港很快就成为了冷冻食品第一品牌。
1985年,臧健和用自己的200万积蓄,建了湾仔码头第一家工厂,大幅度提高了“湾仔码头”手工水饺的生产量。
1997年,臧健和与美国著名品牌Pillsbury食品公司建立合作,各出资1000万美元,在香港共同建造了1200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
湾仔码头发展至今,不仅是国内最受欢迎的冷冻食品品牌之一,也早已成为出口国外市场的知名品牌,每年销售额超过60亿。而臧健和也成为身价50亿的女强人,被人们誉为“水饺皇后”。
当臧健和被问到,“当初拿出自己所有积蓄在香港投资建厂时,有没有担心自己可能会失败破产一无所有呢?”
她昂首挺胸地说,怕失败,不如说是怕成功。失败得越惨,激励人成功的力量越强。
永远不要因为困难和挫折就轻易放弃自己想要追逐的一切,这就是臧健和的人生观,也是许许多多努力生活之人的座右铭。
一个女人,能够帮助她改变命运获得救赎的,永远不是哪一个男人,而是她自己。
你这一生所能遇到的最大的贵人,就是你自己啊。
点击下面,阅读更多好文章👇
END
微信ID:chaoxi-sys
长按二维码添加关注
知晓澳洲和中国的时尚生活
洞悉国内和国际的社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