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在澳大利亚分娩的经过(图文)

2014年06月23日 澳大利亚


  女儿预产期是4月13号,果然当天晚上有出血现象,并伴有宫缩,可是一直不剧烈。大家都有心理准备,知道没这么快。按照产前在医院接受到的培训,早准备好了“医院包”、“妈妈包”,所以也不是很紧张,反而有点高兴和兴奋,大家期待着牙牙的到来。

  

  牙牙,是将要诞生的宝宝的小名,女儿觉得“牙”比较坚强,所以要用这个来做小名。我想女儿其实想暗自鼓励自己要坚强吧。

  

  第二天,也就是14号,一直有宫缩,一阵阵的痛,但女儿精神还是很好,好像这些痛她都能忍受,还能开点玩笑。我和她妈妈都觉得女儿太坚强了。晚上8点,女儿觉得应该去医院了,于是开车到了BOX HILL的医院,经医生检查,确认是进入了产程,但宫口未开,还是回家待产。回家路上女儿说:“搞了一天一夜还没开始,好没有成就感哟。”引我们大笑了一番,女婿说,看她痛的样子就知道还没有到时候啦。

  

  15号又痛了一天,宫缩基本上是5分钟一次,比较有规律了,而且痛得剧烈了,我们已经可以看出,疼痛程度明显比昨天厉害多了,小婧也没有心情开玩笑了。下午5点痛得顶不住了,女儿要求一定要去医院了,于是勿忙吃了晚饭,6点多开车去医院。

  

  今天是农历3月16,墨尔本的夜空清澈无比,我习惯性地望一下天空,看到头顶上一个亮亮的月芽,我十分之咤异,昨晚还是一轮明镜似的圆月,今天怎么就成了月芽了呢?仔细看看月亮轮廓还是圆的,只是大部分呈暗红色,我立刻意识到了什么,惊叫着:看天上的月食。大家这才看出车外,我心里想,不知月食到底预兆什么?我们到了医院不久,再到室外看时,月亮已经恢复成了完整的园,明晃晃地挂在天空,感觉有点刺眼。

  

  在医院,一位会说中文的医生检查,说是开了8一10公分了。今晚肯定能生了,女儿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仿佛胜利在望一般。

  

  谁也没有意料到,这次分娩的艰难大大超出我们的想像。


  

  临近生产,我只好一个人待在产房的外边。小婧妈和女婿以及两个护士(还是助产士?)在产房里陪着女儿。我已经是第二次到这里了,整个妇产医院上半夜只有我女儿一个产妇。到了下半夜陆续又来了三个产妇,二个白人,一个亚裔人,估计也是中国人。医院的工作人员不让我待在产房门口了,于是我只好到大厅,一个人坐着。

  

  大厅不大,跟任何医院一样,一排排的座椅,四围墙上贴着标识指南和宣传画。虽然是半夜没有人了,不噪杂,但是还是有嗡嗡的机器声,偶尔也有人进出,会跟我打个招呼。我努力使自己静下来,用手机写些东西,记录着现在的感受。


  

  又经过了4个小时,没什么进展,医生决定给她破水了。已经是16号的3点了,产房里不断传来女儿凄楚的哭喊声,牙牙还不愿意出来。小婧妈妈不时走出产房通报情况,看到女儿这么痛苦,妈妈几次都要掉昵泪了。医生看着小婧这么努力,而且宝宝监测还是正常的,医生觉得可以让她自然分娩吧。愿老天保佑我的小婧和牙牙吧!

  

  早上5点了,还没有什么进展,医生觉得应该人工干预,征求小婧的意见,经过一晚十几个小时,小婧以经十分疲劳没有力气了。于是医生给女儿做了“腰麻”,用产钳只一下子就把小牙牙拉了出来。



  

  牙牙于2014年4月16日凌晨5:50在澳大利亚BOX Hill医院出生。体重3.3公斤,头围34厘米,身长49厘米。

  

  小婧妈妈马上出产房将消息靠诉我:生出来了。我看到眼泪从小婧妈妈的眼中涌出,我的眼里顿时盛满了泪水,心里突然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不是很强烈,但无法用语言描述,是一种释然、放下、松懈还有轻微的激动。

  

  小婧妈妈用她的小米手机记录了牙牙出生的整个过程,并不断地从产房里出来让我看录像。小婧生产时的痛苦让我很震惊,也很心痛。同时也为小婧的坚强感到佩服和自豪。我由衷地体会到母亲真是伟大。

  

  小牙牙一出生就睁开眼睛四处张望,还有看一头浓密的黑头发。

  

  澳大利亚的医院接生是这样的,小婴儿一剪脐带就立刻放到产妇的怀里,血呀水呀都不擦,说是让婴儿与母亲肌肤相亲,建立亲情关系。然后马上就让婴儿学习吸奶,就这样在产房里又待了3个小时,

  


  牙牙母女转到了普通病房。

  

  澳大利亚对取得长期居留权的居民也实行免费医疗。谢天谢地,我女儿在牙牙出生前一个月才取得维州政府的长期居住邀请,虽然还没有正式取得PR,但也可以享受相应的保障了,也就说生产、住院的治疗费用是全免的,药可能要付款,例如“腰麻”的费用约$600可能要自已负担,不过现在还没有结帐。

  

  如果没有取得PR,可能的费用是:手术费$7500、住院每天$1000(当然住的就是单间特殊病房),用药另计。参加了商业医保的话,可以报帐的70%。

  

  值一提的是医院提供的服务与国内有很大的区别。

  

  一是产房病房必须预约,未取得PR的外籍人士病床得少,我女儿居住的Clayton区的莫纳许医院每个月只有2个床位给外籍人,因此当时我女儿没能预约到,只预约到更远的BOX HiLL医院,而且还是借用了BOX HiLL区朋友的房子才预约到的。如果不能预约到公立医院,只有到私立医院了,那费用可就是天文数字了。再次谢天谢地,让我女儿有好运。


  

  二是培训,产前要对准爸爸准妈妈进行培训,学习生育知识,正确对待生产,以及产前要做些什么准备,等等。

  

  产后也要对新生儿父母进行培训,包括怎样照顾新生儿,怎样喂奶,怎样帮婴儿洗澡换尿布,产妇产后恢复等。所有课程都有专人定时到床前讲课示范,还要让父母亲自操作,合格了才会让你出院。


  

  三是陪护。女儿15日晚7点去到医院直接进了产房, 全程有二个护士陪护。其间助产士、医生不时进来检查询问,不过医生来得很少。女儿直到16号早5:50才生,十个多小时,一位叫劳拉的护士陪了全程,另一位在晚10点时换班。护士工作也辛苦了。

  

  四是家访。不要以为学校老师才有家访,澳大利亚医院也有专人对已出院的产妇进行回访。4月18日这天是复活节,澳大利亚全国放假2天。 我女儿就是这天出院的,出院时BOX Hill医院就说,明天会有莫纳许医院的医生上门家访。果然,19日中午12点多,我们正在吃饭,外边响起了轻轻的敲门声,开门一看,一位高大的女士出现在眼前,她背后背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双肩包,手上提着一个很大的袋子,活象像一个刚从外地旅行归来的游客,她叽哩咕噜地自我介绍,我虽然听不懂她说什么,但可以猜到她肯定是上门回访的医院方人员。接下来她询问了很多的问题,并一一做了记录,我猜这是一套标准程序。接着她检查了牙牙的外表,还从那个大大的包里拿出了一个称量婴儿身高体重的台称,为牙牙量了身高和体重。天那,这么大的台称都提到家里来,我真的大吃了一惊。还有让我感到意外的,她为我女儿检查了伤口,看看愈合恢复的情况,回答了女儿提的一些问题,最后还开了一些药。没想到吧,她可是有处方权的医生呀。

  

  整个过程1个多小时。



  

  没想到,还不只来一次,隔了一天,也就是21号,又来了一位医生,对产妇和婴儿做了进一步的检查。23号又来了一位女士,看上去像印度人,据女儿说这位是社区的妇幼保健人员,她检查居住环境,饮食状况。她认为婴儿发育生长良好,体重增长正常,也指出我女儿的房间不应该开暖气,要开窗通气,见阳光,婴儿在室内不要戴帽子,婴儿床不应该挂着布片。并建议我女儿明天到医院检查伤口等等。其关心的细微程度令我们家长自叹不如,甚至有点羞愧。

  

  难怪一向大咧咧的女儿在产前就一再嘱咐“要这样要那样”,说是会有人来检查的。这回真是领教了。

  

  五是转院。仔细的看官可能已经发现了,我女儿生产的时候是在BOX Hill的医院,怎么上门家访的是MONASH 医院的医生呢?原因上面已经说过了,我女儿租住的地方是属于莫纳许医院管辖的,只是因为没有床位才预约到 BOX Hill的医院。出院时 BOX Hill医院已经将我女儿的医疗信息告诉了 MONASH 医院。所以,后续跟踪由 MONASH 医院进行。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