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初来澳洲的你们一定感叹过澳洲物价之高——衣食住行的花费是国内的n倍:
“衣”: “土”澳商场的衣服又丑又贵,来到澳洲的女孩一定分外想念祖国包邮的网购…
“食”: 在澳洲吃一顿像样的美食,多点几道肉菜价格分分钟上千…
“住”: 澳洲首府的房价可以和“北上广”一较高低了…
“行”: 乘坐一次公交车竟然要花20多块?!
然而近日,一篇名为《华人移民回国后傻眼:原来中国物价真的世界最高》的文章占据了新浪微博的头条。
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一位移民澳洲的华人,他表示自己“原有的认知被颠覆了”。
1、对超市的“认知”:进口商品卖天价
我们对国内超市的传统认知一定是四个字:物美价廉。但是自从部分外国进口食品进入中国市场后,大部分超市在自己的货柜上添加了“进口商品”一栏,且标价令人瞠目结舌:
(1)在澳洲酒庄原价卖10澳元的普通红酒,打折时甚至只需要3.99澳元。但是在国内的家乐福超市的售价高达108人民币!
普通红酒尚且如此,更不用说稍微奢侈一些的酒品,例如说:法国人头马,在澳洲的售价为160澳元,国内售价为1558人民币!
(2)不仅是进口酒,就连普通的番茄酱也“难逃此劫”,在澳洲Woolworth只卖1.5澳元的番茄酱,在国内售价32人民币!国内进口税之高可见一斑。
2、对餐厅的“认知”:我们中国便宜又好吃的美食去哪儿了?
从澳洲回国的华人发现,从前百元左右就可以搞定的一顿饭,现在要两三百了,一份小笼汤包就要近30元,上百元的菜肴在菜单上比比皆是。这不禁让华人怀念起澳洲20澳元就能吃到饱的自助餐。
这种差异不仅仅来源于物价的上涨,其根源是与消费者的收入的比较。因为在澳洲,普通人工作半小时就足以支付一顿饭钱,但是在国内,他们必须工作5,6个小时才能赚到同等的工资。
咖啡,在中国受到了许多年轻白领的喜爱,逐渐代替了中国人对茶的需求。澳洲人更是如此,每天上班要一杯咖啡,午休要一杯咖啡,周末去消磨时间也会选择去咖啡馆…
但是在国内,咖啡不是一般工薪阶层喝得起的,因为星巴克一杯最普通的咖啡就要25元,而在澳洲,咖啡是人人都喝得起的——街边最普通的咖啡只要一两澳元。
据悉,星巴克在全球的定价机制是一样的,但是在中国的售价如此之高显然和各种税和管理费有关。
好吧,不喝饮料了去买水果吃?
到水果摊一问,草莓最便宜的15块一斤!
打上进口标签的柠檬身价瞬间飙升3倍,28.8的柠檬真的吃不起!澳洲一小袋柠檬只要1到2澳元!
中国一盒一升的牛奶差不多要10块钱,更不要说进口牛奶,一瓶几十块。
想想澳洲喝牛奶跟喝水一样,一点也不心疼,一大桶牛奶有3升才2澳元,合人民币十块钱都不到。
3、对商场的“认知”:这些牌子到中国摇身一变成了“奢侈品”?
我们都知道,澳洲商场里卖的衣服标签上都写着:“Made in China”。回到国内的华人一定会觉得那这些衣服在国内一定卖的很便宜吧!大错特错。
以知名牛仔裤品牌Levis为例,虽然产地在中国,但是厂商为了控制定价权,只给中国的代工厂5%的利润,并有意制造中国代工厂之间的杀价竞争,以至于最后代工厂的利润接近于零,甚至负利润。
因此这些进口品牌在澳洲的价格卖的并不高,相反,在国内,本国生产的衣物却卖到了 “天价”,在澳洲卖100澳元的牛仔裤,在国内标价近千元!
4、对买房的“认知”: 房价飞涨
据悉,澳洲过去的100年来通货膨胀平均每年仅3%,房价涨幅每年4%,这归功于澳洲政府控制通货膨胀和税收的政策。
反观中国,北京,上海,广州三座城市的房价涨幅分别高达23%,17%和21%! 过去十年里,中国的平均每年印钞速度是18%,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因此国人只能通过买房来规避风险,从而导致了房价的飞涨。
同样的价格,你在澳洲可以拥有自己的后花园,但是在北上广,你只能住拥挤的小公寓…
5、对交通的“认知”:车多就算了,还贵?
中国进口汽车的售价是澳洲2.5倍!其中包括高昂的关税,增值税,和46%缺乏解释的费用。
而且,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上升了,开车的人也越来越多——开车堵,停车难,使得许多人选择了公共交通,然而…
公共交通也在涨价!从前北京2块钱随便坐的地铁也改成了分段计费,最高可达10元!
不回国不知道,一回国吓一跳!原来国内的物价已经这么高了。然而,即使国内物价在飞涨,人们生活的质量并没有因此上升,食品安全问题依然是国人最担忧的事情。
推荐阅读
刚刚,一名老人成功治愈老年痴呆,不靠吃药,就靠每天吃这些东西!
最大夜店门口,迈凯伦撞上奥迪R8,车门都被撞飞!俩车主都是中国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