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华美优胜美国房产投资"↑免费订阅本刊
◎来源 | 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
4月27日晚,《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出台。
与征求意见稿相比:
打破刚性兑付
禁止资金池
抑制通道业务
消除多层嵌套等
严控风险的大方向没有变,过渡期则延长一年半至2020年底,确保平稳过渡。
5个月前,央行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为期一个月。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在征求意见过程中,金融机构、专家学者、社会公众等各方给予了广泛关注。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对反馈意见进行反复研究和审慎决策,充分吸收了其中科学合理的意见,结合市场影响评估结果,对相关条款进行了修改完善。
对比《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的征求意见稿和正式文件发现,变化集中体现于六大方面,包括过渡期延长至2020年底等。
中国资管市场已达百万亿元
仅银行表外理财产品资金余额就达22.2万亿元
中国官方27日正式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中国逾百万亿元金融资管市场将迎来新秩序。
中新社报道,近年来,中国金融机构资管业务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攀升,截至2017年末,不考虑交叉持有因素,总规模已达百万亿元。其中,仅银行表外理财产品资金余额就达到22.2万亿元,信托公司受托管理的资金信托余额亦达21.9万亿元。
上述由大陆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的《意见》明确,将按照资管产品的类型制定统一监管标准,对同类资管业务作出一致性规定,实行公平的市场准入和监管,最大程度地消除监管套利空间,为资管业务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此次《意见》主要适用于金融机构的资管业务,即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保险资管机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接受投资者委托,对受托的投资者财产进行投资和管理的金融服务。
资管产品不再承诺“保本保收益”
普通投资者“闭着眼选高收益产品”现状或将改变
大陆央行有关负责人指出,由于同类资管业务的监管规则和标准不一致,导致监管套利活动频繁,一些产品多层嵌套,风险底数不清,资金池模式蕴含流动性风险,刚性兑付普遍,在正规金融体系之外形成监管不足的影子银行,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宏观调控,加剧了风险的跨行业、跨市场传递。
中新社28日报道,因此,对资管产品类型设定统一的监管规则和标准,是此次新规的总体思路,意味着中国资管市场统一监管的时代已经到来。
中国工商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高翀表示,过去一些机构会从不同的监管规则和体系中进行套利,有了统一的监管规则就不再有监管套利的存在,有利于市场参与者真正专注于提升投资研究的核心竞争能力。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朱宁表示,前几年,中国金融体系出现一些风险较高、效率低下的乱象,多层嵌套、刚性兑付等资管产品导致中国国内整个债务水平高速增长,资产价格攀升,从而出现了一些产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必要条件,新规将所有资产管理产品纳入到统一监管框架下,杜绝了监管套利,有利于信息披露和监管有效性,整顿了金融市场秩序,有利于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意见》重点针对资管业务的多层嵌套、杠杆不清、套利严重、投机频繁等问题,设定了统一的监管标准。
在此次新规中,最受关注的是打破刚性兑付,《意见》明确,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打破刚性兑付。这意味着人们常见的“保本”理财产品将一去不复返。
“以前投资理财中有很多刚性兑付和隐性担保的产品,让普通投资者感觉到:只要闭着眼选择购买收益高的产品就行了。”朱宁指出,这样做实际上是把很多风险转嫁给了金融机构和政府。
中信证券资产管理业务总监魏星表示,刚性兑付实际上是用金融机构的信用来为资管产品做担保,而这样做会使资管产品的定价机制失灵,只有打破刚兑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成熟市场的表外理财业务没有‘保本’的概念,‘在管理人勤勉尽责前提下,投资风险由买者承担’已是被普遍接受的观念,今后中国的资管行业也不会再出现‘保本’的表外理财产品。”
魏星说,随着新规的落地,目前资管行业里一些商业模式将面临调整,比如类似资金池业务、通道业务等将逐渐弱化,同时,短期的金融产品会减少,长期净值型产品会增加,会对居民的投资习惯产生引导作用,使投资者更加注重长期、理性的投资,而非一味追求短期投机和高收益。
聚焦新规
过渡期延至2020年底 金融机构调整时间充足
去年11月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发布后,留给金融机构的过渡期是否够长是市场关心的焦点问题。
新华社27日报道,“考虑到存量资管产品期限、市场规模及其所投资资产的期限和规模等问题,《意见》提出按照‘新老划断’原则设置过渡期,过渡期由原来的2019年6月30日延长至2020年底。”大陆央行有关负责人说。
过渡期内,金融机构发行新产品应当符合新规。不过,为接续存量产品所投资的未到期资产,维持必要的流动性和市场稳定,过渡期内“可以发行老产品对接,但应当严格控制在存量产品整体规模内,并有序压缩递减,防止过渡期结束时出现断崖效应”。
中新网报道,国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李立峰表示,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到2020年底,表明监管层力保市场平稳,给予金融机构充足的调整和转型时间,这个对A股市场无疑形成短期利好,有助于权益类市场的企稳。
申万宏源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邱涤凡认为,尽管过渡期延长至2020年底,且过渡期内金融机构可以发行老产品对接,但应当严格控制在存量产品整体规模内,并有序压缩递减,要求金融机构制定过渡期内的资产管理业务整改计划,明确时间进度安排。
明确刚性兑付认定范围 违规机构将受罚
与征求意见稿相比,《意见》对打破刚性兑付、禁止资金池、抑制通道业务、消除多层嵌套等严控风险的大方向没有变。
打破刚兑严控风险方向未变
新华社27日报道,新规明确要求打破刚性兑付,金融机构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
关于刚性兑付的认定情形,新规明确包括“违反净值原则对产品进行保本保收益”“采取滚动发行等方式保本保收益”“自行筹集资金偿付或委托其他机构代偿”等。
一旦发生刚性兑付,相关机构要受到惩处。大陆央行有关负责人介绍,存款类金融机构发生刚性兑付,要足额补缴存款准备金和存款保险保费,非存款类持牌金融机构由金融监管部门和大陆央行银行依法纠正并予以处罚。
严格规范资管产品投资非标资产
与股票、债券等标准化资产相对应,资管产品投资的非标准化资产如何规范也是业界争论的焦点。
非标透明度较低,流动性较弱,往往规避宏观调控政策和资本约束等监管要求,有些还投向了限制性领域,影子银行特征明显。
此次新规明确,资管产品投资非标应当遵守金融监管部门有关限额管理、流动性管理等监管标准,并且严格期限匹配。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避免资管业务沦为变相的信贷业务,防控影子银行风险,缩短融资链条,降低融资成本,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和水平。”大陆央行有关负责人说。
规范资管产品杠杆水平
“为维护债券、股票等金融市场平稳运行,抑制资产价格泡沫,应当控制资管产品的杠杆水平。”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说。
关于负债杠杆,意见对开放式公募、封闭式公募、分级公募和其他私募资管产品,分别设定了140%、200%、140%和200%的负债比例上限,并禁止金融机构以受托管理的产品份额进行质押融资。
在可以分级的封闭式私募产品中,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分级比例(优先级份额/劣后级份额)不得超过3比1,权益类产品不得超过1比1,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混合类产品不得超过2比1。
消除多层嵌套限制通道业务
在资管业务迅猛发展过程中,由于行业间监管标准不统一,产品多层嵌套的问题日益凸显,增加了产品复杂程度,抬高了社会融资成本,加剧了市场波动。
对此,新规统一同类资管产品的监管标准,要求监管部门对资管业务实行平等准入,促进资管产品获得平等主体地位,从根源上消除多层嵌套的动机。同时,将嵌套层级限制为一层,禁止开展多层嵌套和通道业务。
大陆央行有关负责人介绍,考虑到现实情况,投资能力不足的金融机构仍然可以委托其他机构投资,但不得因此而免除自身应当承担的责任,公募资管产品的受托机构必须为金融机构,受托机构不得再进行转委托。
投资者仅需10万美金起投,坐享三年22%固定收益!
以最低起投额10万美金为例:
前两年固定收益:
$100,000 * 7% * 2 * 6.3[汇率] = ¥8.82万
第三年固定收益:
$100,000 * 8% * 6.3[汇率] = ¥5.04万
总计收益:
¥8.82万 + ¥5.04万 = ¥ 13.86万
(数据只做参考,以实际收益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