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代表团5月3日抵达北京,与中国就缓解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紧张局势进行对话。美媒称,美中贸易谈判聚焦技术竞争。
中美贸易冲突 技术竞争是核心
今年3月,为了反制中国盗窃知识产权,美国宣布对中国进口商品增加惩罚性关税。
川普政府指责中国以市场准入为条件,强迫美企交出关键技术。
美国担心“2025中国制造”计划会对其经济带来冲击,打算更好地保护高科技行业,防止中国通过技术转移的方式变向盗窃技术。
美商务部长罗斯此前曾说,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创新的国家,支持中国的创新之路。但是美国没有想到,中国不是在建立一个全球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而是逼迫美国在华公司交出专利技术和知识产权。
川普政府的贸易团队,在这次访华期间,除了寻求削减1000亿美元的中美贸易顺差外,更是聚焦在迫使外国公司转让技术方面中国能做出让步。
《华盛顿邮报》报导,川普政府已经宣布要对价值15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关税,中国也采取了报复性措施。
但中国加大力度赶超在先进技术领域的西方工业巨头,实则加剧了中美的贸易争端,尤其是在半导体领域。
报导认为,“中国制造2025”计划虽然主要涉及政府对中国公司提供补贴,但该计划也要求希望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公司向中国合作伙伴提供关键技术。而且,“北京看起来不太可能放弃这个战略蓝图”。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学院教授余妙杰说:“中国制造2025年工业政策关系到中国的长期发展计划,因此总体方向根本不会改变。”
余教授认为,中国宁愿通过进口目前被严格限制(进口)的美国高科技产品来削减美国的贸易赤字,也不会改变2025计划总体方向。
中国近期宣布放宽对汽车制造商外资所有权的限制。但放松对电动企业行业的限制并不是此举的真正目的。“电动汽车是中共要发展的目标产业,是‘中国制造2025’工业计划中特别支持的行业之一。”彭博社的文章指,“中国想要控制电动汽车的生产,本次释放的‘改革’只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步骤。”
近期中兴因违反协议被美激活禁止令。美政府下令美国公司禁止向中兴出售芯片,使得中兴面临休克。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有意加快在芯片领域的大手笔投入。
中国大笔投资半导体 成功或许只是个假设
半导体被称为国家工业的明珠、信息产业的“心脏”,因为技术门槛高、前期设备资金需求大,一直是大陆科技产业的短板。根据PWC的统计数据,中国目前消费全球60%的半导体,但却紧紧能够提供大约全球16%的半导体。中国每年购买外国制造半导体的开销逾2000亿美元。在2015年,甚至超过了原油的进口,成为中国最大的进口产品。
专家表示,中国芯片制造商要落后于美国和亚洲竞争对手五年。
《华邮》引述中文媒体的消息报导,中国政府于2014年建立了全国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先是募集资本1400亿人民币(220亿美元),用来投资芯片公司。目前,第二期高达2000亿元(人民币)的募资正在进行中。其投资领域预计覆盖处理器设计/制造、晶片封测等产业,受益企业可能包括华为技术、中兴通讯及清华紫光等。
清华紫光正在建设两个大规模存储芯片工厂,包括在南京建设一个总投资300亿美元的存储芯片项目。
报导称,目前还不清楚这些“努力”会取得多大成功,因为美国的外国监管机构正在加强拒绝北京收购海外与芯片制造相关公司的战略。到目前为止,在白宫咨询委员会的呼吁下,多起中国相关企业对美国半导体相关公司的投资化为泡影。
专家认为,虽然中国向投资基金投入大量资金,但仍难以对整个产业形成毁灭性冲击。美国知名IT市场调研机构加德纳(Gartner)的副总裁盛陵海表示,如现在的手机芯片市场的格局,美国公司高通在高端市场、台湾联发科在中端市场,而大陆紫光集团旗下的展讯在低端市场。
还有专家认为,虽然华为和中兴在积极追求先进的半导体技术,但中国的整体研发支出只是国外大型企业投资预算的一小部分。这就是为什么北京的成功也许只会是一个假设。
麦肯锡咨询公司(McKinsey)的北京合伙伙伴托马斯(Christopher Thomas)预计,要等上十年的时间,中国的投资才能够促成任何有意义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