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在美国做CEO,中国人却做底层工作!与他们相比我们的教育到底差在哪里?

2018年05月29日 走遍美国



来源:精英说(ID:elitestalk)转载已获得授权


根据联邦人口普查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截止2017年,美国华裔已超过了508万人,是仅次于墨西哥的美国移民人口第二大输出国。


此外排在中国后面的第三大输出国,也已不是古巴,而是印度阿三哥们!美国印裔的人数已经达到412万,27年间增加了足足230万移民,而中国也只增加了240万而已。


不得不说,近10年来,印裔在美国的表现极度抢眼硅谷三巨头——苹果、谷歌和微软,印裔已经收割后两个的CEO宝座。


此外,摩托罗拉、诺基亚、软银、Adobe、SanDisk、百事可乐、联合利华、万事达卡、标准普尔等等这些知名行业巨擘,全部选择聘用印度人担任CEO


硅谷各公司食堂里的咖喱味一阵重过一阵,员工经常开玩笑称,已经可以根据每家食堂里的咖喱味,来判断这家公司的印度人比例了


在印裔高管们,图片来源于网络


印裔在美国的中位收入是全美平均水平的两倍,超过华裔。另一方面,这两年印度学生赴美留学人数的增长量几乎已是中国的三倍


中印两国留学生增长量,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些赴美发展的印度人,和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赴美留学的中国留学生背景相似,在美的学业职业轨迹也很相像,皆是在本国完成了大学本科教育后,来美进修,在科技公司里闯出一片天地。


然而印裔人取得的成就,远比华裔移民高得多。不仅在企业界开起了“总裁俱乐部”,在政界学界同样锋芒毕露。哈佛大学商学院院长尼汀·诺里亚是印裔的,芝加哥大学商学院院长苏什·库马尔也是印度人,有一种说法为阿三哥们真的要统治美国了。


尼汀·诺里亚,哈佛商学院第一位非美国出生的院长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何人数取胜的华裔群体,拼不过后来居上的印裔?出身在那样一个国度的印度人,到底有哪些品质被一家家跨国企业看重


图片来源于网络


敢于表达

01


中国学生对印度群体成功的最大误解,就是认为“英语是他们的母语,他们有天然优势”。事实上,80%印度人母语还是印度语,英语只是第二语言,真正把英语当成第一语言的仅仅只占2%。

印度英语speaker数据,来源于维基百科


因为有过英国殖民的历史,印度国内对英语的使用的确更为广泛,思想习性也相对西化。这在无形之中帮助印度学生即便是满口不太标准的“印度式英语”,也不会拘泥于口音上的偏颇,词能达意即可。相比之下,中国学生通常更纠结“字正腔圆”,在流畅度和感染力上都逊色不少。


印度人敢说会说,不只是民族文化使然。在印度的中学和大学里,学生社团极其丰富。而社团的负责人都是像美国总统竞选那样民主产生的,想要成为领袖得先有好的口才。这也让印度学生从小锻炼了沟通协调能力,有着较强的演说本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家庭教育方面,我们要是去剖析同一时期移民美国的华印裔家庭,会发现,华裔家庭的教育明显会重理轻文,印裔则更关注孩子的语言与文科的学习


拿竞赛成绩来说,华裔学生常年活跃在STEM领域比赛的一线,美国的数学奥赛队的主力军近几年来一直是华裔。


美国奥数队的稚嫩面孔,图片来源于网络


印裔孩子虽然也在理数化上表现不俗,但远远不及华裔优势明显,可人家却蝉联了全美国青少年英语拼字比赛连续13届的冠军。要知道这是一项极其考验英语功底的比赛,能从数万美国本土中小学生中脱颖而出,印裔家庭在语言教育上的成功不言而喻


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印度学生愿意也更容易融入美国学生的群体,去和本土学生打成一片,在职场上同样十分受用。与其他亚洲国家的移民相比,印裔会花更多时间去社交,更敢于表达自己、展现自己


印裔获奖者与奥巴马总统的照片

图片来源于全美国青少年英语拼字比赛官网


学得更广

02


从学历上来看,硅谷中的华裔拥有博士学位比例很高。上一代中国留学生中,从行业内顶尖公司技术做起,冲破天花板的陆奇、李开复等人,也皆是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出身

 


绝大部分印裔同样也是从基层技术岗做起,但拥有博士学位的人数不及华裔三分之一,更多人只是止步于硕士学位,按理在技术基础上是不如华裔工程师的。

 

如今中印学生赴美攻读学位比例也是上述的现状

图片来自:aisatime


如果照国人“学而优则仕”的传统理念推论,技术过硬才是晋升的先决条件。虽然美国企业也有从技术人才中选拔提升的传统,但更多只适用于中低层,想要进入公司的中高级管理层,仅仅懂技术是万万不够的


再翻开印裔高管的简历,可以发现几乎所有人都有MBA学习的背景,皆是“技术+管理”型的复合人才。而据统计在硅谷,拥有MBA学位的印裔占28%,华裔只有7.2%。

 

中印硅谷部分高管学历分析,整理于网络


印度虽然经济落后,但培养管理型人才,比中国起步早了近30年。以印度管理学院IIM为代表,IIM作为印度管理人才的摇篮,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和麻省理工学院sloan管理学院合作成立了IIM加尔各答分校,60年代又与哈佛商学院联合创立了IIM阿默达巴德分校,IIM现今在国际上的地位,让所有中国的商学院都望尘莫及。

 

IIM,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今在印度学生眼里,不论从文从理,学MBA学管理都是默认的必修课。一些印裔经理人宁愿挤在合租公寓楼中,也要花钱去上MBA课程。


与之相比,中国学生的专业学习上就比较片面,更崇尚“术业有专攻”,大多是等到工作遇到瓶颈才会想要去提高。


事实也证明,当下社会需要的是如“技术+管理”这类的复合型人才这恰恰为中国学生所忽视,我们在硅谷能看到得更多的是甘心在基层码代码的中国工程师。


图片来源于网络


适应力强

03


印裔CEO兄弟文迪•邦加安杰•邦加,前者是联合利华公司前任CEO,后者是万事达卡现任CEO,曾经轰动一时。一家走出了两个500强CEO,媒体纷纷地想向他们取经。邦加兄弟的回复是,他们觉得自己成功源自于走南闯北的童年经历


邦加兄弟父亲是印度陆军中将,他们每隔几年就得跟着部队搬一次家。“你必须适应新朋友、新地方,无论你去哪里都必须创建你的生态系统。”而这种能应对多元化环境挑战的能力,恰恰是跨国企业高管最需要的核心竞争力


安杰•邦加,图片来源于网络


与安定富饶的中国不同,印度的生存环境极为复杂,每天都会有很多突如其来的困难和挑战,能够因地制宜、随机应变是基本的生存技能


在世界银行的全球商业运营难易度的国家排行榜上,印度排名第142位,和伊拉克、老挝等国在一个水平线上。


图片来源于网络


基础设施落后、种姓制度、官僚主义横行、政治体制混乱无序,印度商业环境极其复杂。然而,这混乱的经营环境反倒成为了印度经理人的“黄埔军校”,这种氛围培养出他们极强的管理能力、沟通艺术和社交技巧,一旦进入经营运作有序的跨国公司就如鱼得水。


百事可乐CEO卢英德·诺伊,本来是在印度本土的一家纺织企业工作,后来揣着500美元赴美读书才留在美国工作,进入百事高层她只花了短短7年,5年后又被提名为了CEO。她说:“我没有什么神奇的配方,我只有谦虚学习的精神,适应环境的灵活性和对成功的执著追求。


卢英德·诺伊,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效团结

04


印度国内的环境导致严重的人才外销,一流人才移民欧美,二流人才在本国经商,三流人才选择从政。对于印裔来说,母国带不来的安全感,让他们更希望把握住来之不易的“新世界”。


印裔在海外有着严重的“抱团文化”。随着30多年前第一代硅谷印度创业家的崛起,他们意识到移民来美的难处与障碍,开始毫无保留地帮助前来追随的同国老乡


经过几代印度企业家的努力,硅谷早已建立起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印度圈生态,各类行业协同编制出了一张强大的人脉关系网,印度员工常常能享受很多额外“福利”。

硅谷办公室里的老印们,图片来源于网络


以1992年成立的硅谷印度企业家协会为例,这个协会和12个印度城市对接,专门帮助初来乍到的印度青年“寻找导师、拓展人脉、创业孵化和资金支持”,力图培养新一代硅谷的印裔创业者此般保姆式的“拔苗助长”虽也受到不少其他群体的诟病,但功效着实显著。


相较之下,中国人虽说也喜欢扎堆,却更多是为了逃避社交尴尬的无效“抱团”,在真正的职场竞争上没有“利他共赢”的处事哲学,甚至还会内斗排挤,缺乏职场高情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格局和胸襟往往能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印裔的“抱团文化”从侧面反映了印度经理人的做事心态和管理艺术


沃顿商学院曾有一项调查,多数印裔高管在陈列自身的核心责任时,会把成为员工的导师和榜样作为首要目标之一;在分析自身企业的成功原因时,毫无例外地将成绩归功于企业的所有员工,不觉得是自己的功劳。


印裔已站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央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印裔高管都是非常尊重员工,喜欢成就他人,为人谦卑低调。萨蒂亚·纳德拉荣升微软CEO后,给全体员工的第一份邮件开头是:“这是一个让我非常谦卑的日子。”桑达尔·皮查伊在谷歌,则被描述为是一个有些自贬但备受同事敬爱的人。


印度人没有中国人普遍的浮躁傲慢,具有更加宏大包容的心胸,这样的人格特征无疑更适合美国企业文化,能团结凝聚起更多力量。

桑达尔·皮查伊,一个从睡客厅的穷小子逆袭称谷歌CEO的奇迹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谓时势造英雄

印裔无疑是时代的幸运儿

只是这幸运背后

曾有过多少怀疑和挤兑我们不得而知

韬光养晦,才能厚积薄发

聪明而低调,阿三哥们真可怕



作者: 精英说小编,炸鸡老师。精英说是全球精英、留学生的聚集地。每日发布海内外前沿资讯,这里有留学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国街头访问,全方位为你展现真实的海外生活。欢迎大家关注精英说(ID: elitestalk)。



推荐阅读


国内机会那么多,为什么美国180万大陆移民回不来了?


从同一个纸盒中抱出的一对中国孪生姐妹,分别被挪威和美国夫妇领养后......

中美国民价值观千差万别,中国人花800美元买件衣服,美国的中产阶级认为这是脑子有问题?


美国不是你想象的那样(强烈推荐)

华人在自家后院晒腊肉,把外国邻居吓到报警:还以为是恐怖片现场!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