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看见-腾讯财经(qqckj2017)
2013年Aileen Lee提出“独角兽”概念之时,全球的独角兽数量屈指可数。谁能想到,仅仅5年后,世界独角兽俱乐部已经如此拥挤:根据CB Insights的实时榜单,截至2018年5月8日,全球独角兽企业已经达到237家。
初创企业正以惊人的速度成长。从世界范围看,一家企业从创立到估值突破10亿美元平均仅需5年半。 在中国这一周期更短,37%的企业在3年以内即可跻身独角兽阵营。
而随着独角兽越来越多,这个称号被赋予的神话性质的、稀缺、珍贵的属性也在渐渐消逝。
独角兽占领地球
越来越拥挤的独角兽俱乐部
根据CB Insights公布的全球独角兽名单,我们统计了2009年至2018年每年诞生的“独角兽”数量,如下图:
从2009年至2013年,全球只有16家企业估值超过10亿美元,但在2014年,这一数字就翻了一倍。随后,全球每年都会增加至少30家独角兽,2015和2017年,新增独角兽数量均超过60家。本来以稀有著称的独角兽俱乐部,变得越来越拥挤。
迅速扩张的员工数量
国外大数据网站Craft统计了全球157家独角兽过去6个月月均员工增加数量,其中139家呈现增长,平均增速为2.4%。从下面的分布图,我们可以看到绝大多数的独角兽员工数量扩张迅速,可见这些新生力量发展势头旺盛。
全球独角兽平均成长周期:66个月
根据SharesPost统计,全球有风险投资支持的科技公司,从创立到估值达到10亿美元平均需要66个月,美国平均值76个月,而非美国地区仅需57个月。
而根据德勤《中美独角兽对比》报告,截止2017年6月的全球216家独角兽平均成长周期为6.2年,大部分集中在4年至8年。
中国独角兽企业成长周期较短
根据科技部2017年3月对于独角兽的定义,一家企业称为独角兽需要满足以下四点:1)在中国境内注册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2)成立时间不超过十年;3)获得过私募投资,且尚未上市;4)企业估值超过10亿美元。
我们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的《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梳理了全国164家独角兽企业的年龄,发现以2~6年居多。5家公司创立仅一年估值就超过10亿美金,分别是:平安易宝科技(估值88亿美元)、美丽联合集团(估值30亿美元)、新达达(估值12亿美元)、寒武纪科技(估值10亿美元)、便利蜂(估值10亿美元),创立于2017年的互联网教育公司直播优选更是在当年就获得了10亿美元的估值;创立2年即摘得独角兽称号的公司共有24家,背后多有BAT或著名风投的身影,如神州专车、摩拜、沪江网校、得到、作业帮等。
任泽平在《中国独角兽报告》中表示,和国际相比,成长周期短是中国独角兽的重要特征。此外,其他特点还有创新能力强、爆发集中、“硬科技”驱动等。
为什么中国独角兽相对“速成”?
首先,政策优势。我国在创业及风险投资方面支持力度较大。具体而言,国家已经颁布出台包括双创政策、《中国制造2025》等,支持新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财政支持推动了中国初创企业的迅速壮大。
其次,在中国,资本更加关注创投市场。根据德勤报告,中国VC/PE基金数量共计21834支,是美国的一倍。基金募资规模近年来也在持续大幅度增加,2017年VC/PE募集基金规模为2822.9亿美元,较2016年增长244%。资本追逐快速回报的天性,催化了独角兽的诞生。
另外,“裂变“加速了独角兽的养成。任泽平在《中国独角兽报告》中指出,2017年由平台型企业裂变拆分而来的独角兽企业共36家,占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28.35%。依托平台型企业强大的资金积累、资源整合和系统管理能力,孵化出的独角兽企业展现出显著的爆发式成长特征。热衷于孵化独角兽的平台包括阿里巴巴、腾讯、京东、中国平安等。
进门容易出门难:当心独角兽的“僵尸化”
成功跻身“独角兽”行列并非创业公司的最终目的。成为“独角兽”后,初创公司一般有3种结局:上市、被收购或破产。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独角兽的形成周期在缩短,但却呈现老龄化趋势。也就是说,企业从创立到估值达到10亿美元越来越容易,但上市或被收购的难度却在增加。
Pitchbook将这种趋势描述为独角兽的“僵尸化”。由于独角兽太多,而退出渠道有限,考验着市场的消化能力。根据Pitchbook统计,在美国,自2008年以来VC退出总时间增加了20%,独角兽的平均年龄从2008年的2年增加到现在的近8年。
喜欢本文的亲们,请在页尾点赞吧👍